21、处事不慎的冯胜_新视角读明史_奇书网
返回

新视角读明史

首页
21、处事不慎的冯胜(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处事不慎的冯胜

冯胜,著名战将,明朝开国元勋。冯胜南征北战,为开创明朝江山立下大功,但他也有着过失和错误,尤其是处事不够谨慎,后来被朱元璋猜忌赐死。在朱元璋首次封公的五个武将当中,冯胜是唯一未得善终的高级将领。

冯胜是安徽定远人,与郭子兴、李善长、胡惟庸是同乡。冯胜的哥哥叫冯国用,冯国用胸有大志,足智多谋,是当地名人。在元末农民起义大潮中,冯国用料定元朝统治即将崩溃,便与弟弟冯胜一起,树起了反元大旗,聚集数百人起义。

公元1353年,朱元璋离开濠州,南下发展势力,路过定远。冯国用感到朱元璋是个英雄人物,于是和弟弟冯胜一起,率部归附了朱元璋,他们是最早投靠朱元璋的地方武装。

朱元璋见冯国用儒冠儒服,温文尔雅,谈吐不凡,见识高远,十分佩服,就把他留在身边,作为谋士,对冯胜也予以重用。

冯国用为朱元璋出了不少好的计策,成为朱元璋的心腹,并担任亲军都指挥使,负责保卫朱元璋的安全。不料,冯国用不久病死,朱元璋痛哭不已,此后开始重用冯胜,让冯胜接替了哥哥的职位,掌管亲军。

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在朱元璋诸多将领当中,他的文化水平是最高的,因而很快崭露头角。冯胜跟随朱元璋南渡长江,在攻占南京、建立根据地过程中屡立战功。

在与陈友谅的战争中,冯胜率军长途奔袭,攻占了陈友谅的老巢江州,把陈友谅赶到了武昌。后来,冯胜跟随朱元璋西征,大战鄱阳湖,攻占武昌,占领庐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消灭陈友谅势力以后,冯胜又随军征讨张士诚。冯胜与诸将一起,收复淮东,攻占淮安,占领了江北大片土地。朱元璋认为,冯胜的功劳在常遇春之下,在汤和之上。

在攻打高邮的战斗中,冯胜轻敌,中了敌人诈降之计,白白损失了数百兵力,被朱元璋责打了十大板。冯胜又羞又怒,拼死攻城,最终攻破高邮,消灭了顽敌。

南方平定以后,冯胜跟随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在山东、河南战场上大显身手。占领大都以后,冯胜又随徐达西征,夺取山西和陕甘地区,再立大功。

冯胜能文能武,打仗很有一套,但他自恃才高功多,又出身高贵,因而看不起其他将领,常常自以为是。为了这事,朱元璋经常责备他,还曾经免去了他的官职。

在明朝大军西征的时候,有一次,朱元璋有事把徐达召回,命冯胜暂时主持军务。冯胜却认为陕甘已定,便擅自率军返回了。朱元璋大怒,本想治罪,但念其功大,未予处罚,只是削减了他的功劳,给予他的赏钱,也只有徐达的一半。冯胜十分不满,口出怨言。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封冯胜为宋国公,俸禄三千石。同时,追封其兄冯国用为郢国公。朱元璋还让自己的五子朱橚,娶了冯胜的二女儿为妻。

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将北元势力驱逐到漠北。北元经过明军多次打击,势力衰弱,但北元大臣纳哈出却在辽东发展成很大的势力,有数十万之众,威胁明朝北部的安全。

纳哈出是木华黎的后代,很有才能,素有贤名。当初,朱元璋在攻打南京的时候,曾经俘获了纳哈出。朱元璋很看中他,劝他归顺。当时朱元璋的势力不大,纳哈出不肯归附。朱元璋没有勉强他,而是把他放回了北方。纳哈出对朱元璋很感激,他回到北元以后,在辽东发展了不小的势力。

公元1387年,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蓝玉、傅友德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北上收复辽东。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也随军出征。常茂娶了冯胜的长女为妻,与冯胜是翁婿关系。

朱元璋仍然很看中纳哈出,亲笔写了招降信。冯胜率大军到达辽东之后,首先按照朱元璋的旨意,派人给纳哈出送去朱元璋的亲笔信。纳哈出当初受到过朱元璋优待,心存感激,如今见朱元璋的信写得情真意切,特别是看到明朝已经取得了天下,明军又兵强马壮,自知不是对手,于是表示愿意归顺。明军不战而获得辽东,皆大欢喜。

纳哈出为了表示诚意,只带了几名侍卫,就来到明军营中。冯胜、蓝玉、常茂等人十分高兴,摆下洒宴,痛饮起来。不料,酒喝多了,双方言语不慎,起了冲突。常茂喝醉了,拔出刀来,砍伤了纳哈出的手臂。

纳哈出的侍卫见状不妙,跑了回去。纳哈出的将士们听说发生了事变,许多人大惊而溃。有些将领心中愤怒,召集兵马,攻击明军。明军没有防备,被杀死三千多人。最后,纳哈出只带着二十万部众入关,其余的都溃散了。

招降纳哈出,原本是一件十分完美的事情,却被搞砸了,朱元璋很生气。冯胜为了推卸责任,把过失全都推到常茂头上。常茂见岳父不讲情谊,也恼了,觉得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于是,他把冯胜多年来私吞战利品、搜刮民间珍宝、强占民女等许多不法之事,一股脑地全都揭发出来了。常茂是冯胜的女婿,自然知道很多事情。

朱元璋听了大怒,当即免除冯胜大将军的职务,命他在凤阳居住,不许进京。从此,朱元璋失去了对冯胜的信任,再也没有让他领兵。

朱元璋也失去了对常茂的信任,把他安置到广西。常茂忧郁成疾,三年后病死,年仅三十六岁。

后来,朱元璋并非完全不用冯胜,他命冯胜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又让他到山西、河南练兵。朱元璋还加封冯胜为太师,位居三公之首。

冯胜与朱元璋已经产生了嫌隙,但他仍然不注意,常常因为小事违背朱元璋的旨意,惹得朱元璋不满。当时,开国功臣已经所剩无几,开国六公当中,只剩下冯胜一人了。因此,冯胜居功自傲,认为别人对他无可奈何。

冯胜做的最不谨慎的事情,是与女婿朱橚来往过密,时常密谋机密大事。翁婿之间关系密切,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当时情况有些特殊。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立了皇太孙,朱元璋的儿子们不服,朱橚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担心,冯胜功勋卓著,威望甚高,他如果与女婿勾结起来,会对皇太孙构成很大威胁,于是产生了除掉他的念头。

公元1393年,蓝玉案暴发,朱元璋借机铲除异已,杀了一万五千多人。朱元璋把冯胜召回京城,监视居住,限制了他的行动。

两年之后,朱元璋已经六十八岁了,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对冯胜仍然不放心,干脆下诏将他赐死了。

《明史》记载说,朱元璋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冯胜是死于朱元璋的猜忌。

朱元璋因为猜忌而滥杀功臣,应该予以遣责。不过,冯胜因为处事不慎而招祸,也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值得人们汲取。

朱元璋除了拥有一批能征惯战的武将,还有许多谋士文臣,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刘伯温被写成了诸葛亮式的人物,甚至把他神化了。刘伯温确实足智多谋,为明朝建立了大功,可从《明史》记载来看,刘伯温并没有那么神,贡献也没有那么大,有点名过其实。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