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常国的妈妈抱着孙子对儿子之前的选择已然放下的时候,心情无比舒畅。“快把你姐叫回来,一起吃顿饭,太久没有这么开心了!”老人家满脸笑意地说“我大孙子都饿了。”
那顿饭大家吃的很开心,尤其是老太太,不住地给乐乐加菜。姐姐一家三口,也没有一点违和感,就当之前的事从没有发生过一样。
临别时,姐姐送常国和乐乐到车站,叮咛着弟弟说“都过去了,好好过日子,尹君是厉害了点,但心眼不坏~之前姐姐怕你受委屈,才不建议你俩结婚。现在乐乐都这么大了,姐希望你开心快乐!”
坐上车,常国望着站台上不停挥手的姐姐,泪湿眼眶。
姐姐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最疼他的人。小时候,每当他在学校受同学欺负的时候,只要被姐姐知道,欺负他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常国想起那时他上二年级,同桌忘带语文书了,上课时夺走他的书,害得常国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常国老实,不敢和老师说出真相,就眼巴巴地看着同桌幸灾乐祸的摇头晃脑假装用功。
事情还是被姐姐知道了,她拿起扫帚满操场追打那个夺常国语文书的男孩,直到男孩坐地求饶。“姐,我不敢了,下次再也不敢了!”那时姐姐初中将要毕业。
常国自小性格极像爸爸,善良软弱,永远先考虑的是别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这让他在初中毕业前遭遇了不少的“麻烦”。
现在儿子都上幼儿园了,他时常告诉儿子:“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一定要反击!记住!要在第一时间反击!”
尹君在得知婆婆早已接受他俩的“事实”后,像似在自言自语,又像似说给常国听“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活在亲情的互动中快活起来,日子每一天都是新鲜。常国三口人每周都要回家看看父母,给老人买些爱吃的食物,陪他们说说话。
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后,一周不回家,常国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心里不安。
岁月如此静好下去,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人间没有永远的顺风顺水,它永远都是悲欢交替,喜忧参半。有时还会毫无征兆的将人甩入万丈深渊。
就在常乐十四岁那年夏天,因为他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常国和尹君带儿子买了新衣服,还给他剪了一个酷酷的发型。
没有人会想到,就是一次普通的理发,竟让儿子从此与学校无缘,从此开始离群索居的生活,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常国不知道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在下班回家时看见儿子颓废地坐在沙发上。
“怎么了?儿子,不开心么?”
“我不去上学了。”
“为什么?有人欺负你么?”
“没有,就是不想上学!”
简单的对话,平静的语气,常国以为儿子一定是有什么事不开心在耍小脾气呢,没太在意。尹君端着盘子走出厨房瞟了一眼儿子,轻松地说“儿子,吃饭啦!不去就不去,累了就在家歇几天吧!”显然,尹君没有把儿子的情绪当回事,还开着玩笑说“是不是有小女孩喜欢你,把你追回家了啊?”
儿子吃完饭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没再出来。也许睡一觉就好了,常国和尹君都是这么想的,就没有走进儿子的房间,做一个适时的倾听者,感受一下青春期儿子情绪的动荡。
用“大意失荆州”来形容常国和尹君的失误好像也不为过。他们在不小心的忽略中错失了和儿子沟通的机会以至于第二天早上儿子不上学的态度更加坚决了。
“我就是不上学!”“我就是不上学!”“我就是不上学!”在连声喊出三遍的时候,乐乐眼里冒着火,这是常国和尹君从没有见过的表情,两个人惊呆了,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