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条绳子的来历和原本的用途其实也很清楚;它原本就是被搁在地上的,本来应该是用来绑扎固定什么东西的,后来之所以会被放在这儿,则极有可能就是准备用来捆被抓来作为饵食的那些人的。
而杨镇南之所以会将刺刀的刀锋抵在对方的鼻头上,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原因是对方不仅身上穿了一领黑色中带了些棕色,看起来像是用某种皮革材料制成的,但却明显比一般的皮革厚得多的材料制作的甲片编缀而成的铠甲,头上也戴着一顶具有与铠甲同样的色泽和质感的,在本国古代被叫做“胄”的头盔。
而杨镇南此时已经看出来了,对方身上所穿的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在后来被叫做“皮木复合甲”的铠甲。
在杨镇南以前所看过的资料上介绍说,这是一种把各种比较厚、且韧性较好、抗撕裂强度较高的皮革包覆在因为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具备一定的刚度和强度的竹片或木片的外面,然后用熬制的鱼皮胶和猪皮胶等天然胶粘剂粘结固定,或者干脆就是直接用铁或青铜等金属制作的钉子将皮革钉在木片或竹片的外面,制作成像是肉夹馍一样的三层复合式结构,且有一定厚度的甲片。
之后再用麻线等比较结实,同时又比较细的线通过甲片边缘处预先加工好的小孔里将甲片缝缀在作为铠甲衬里的各种比较厚实、韧性较好、抗拉强度也比较高的皮革或是麻布以及厚绢等纺织物上做成的铠甲。
以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皮木复合甲既可利用木片或竹片来弥补皮革不仅自身刚度很低,且不够坚硬,因此抗穿刺、抗劈砍、抗啄击和抗钝器击打等能力都很弱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同时又利用比较有韧性和弹性的皮革弥补了用木片或竹片制成甲片在遇到各种冷兵器的劈砍、戳刺、啄击和击打时基本上一定都会造成裂纹,而且裂纹还极易顺着竹木纤维那天然的纹理延伸、扩展,最终导致由木片或是竹片制作的甲片彻底碎裂的问题。
因此,这种皮木复合甲便应该是在真正可以使用的实用化的各种采用钢制甲片编缀而成的钢制铠甲得以大批量的生产和装备普及之前,曾经与皮制、青铜制和早期的铁制铠甲一起大量装备军队的一种既轻便,成本又比较低,且对箭矢之类的小质量投掷类冷兵器又具有相对较好的防护性能的铠甲。
也就是说,这名“古代士兵”身上所穿的这领铠甲并不是那种单纯就是用各种动物的皮革制作而成的不管在任何时候成本都是极其高昂的,但实际上防护能力却极为贫弱的纯粹的皮制铠甲。
所以实在是找不到什么更合适的地方的杨镇南便只能选择把手中这柄九五式刺刀的刀锋直接抵在了眼前这名“古代士兵”那没有甲胄保护的鼻头上。
而持刀的人用刀锋抵着目标的这个位置,看起来确实是会让人觉得有些怪怪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持刀的人通常都会选择把刀架在目标的脖子前方或侧前方,又或者是把刀锋抵在目标的腰背部、胸腹部等部位,而极少会像这样直接抵在目标的鼻子上的。
所以这也是杨镇南的表情为什么会显得有点儿古怪的一部分原因。
不过实际上这并不是个问题。
因为对于像杨镇南这样一名受过严格、长期、科学的系统化军事体能训练的战士来讲,他完全有足够大的力量能够在对方喊来其他人之前迅速地把右手里握着的这柄刀锋较为锐利的九五式刺刀穿过对方鼻子外面的皮肤、肌肉和里面的软骨,让刀身直接进到对方的颅腔之中。
这样一来,几乎在一瞬间便可要了对方的这条命。
而且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是瞬间便已遭受了重创,所以目标在瞬间便会失去活动能力。
因而杨镇南完全可以保证,他只需要刺出这一刀,便能让对方几乎在一瞬间就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