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赵员外点点头,又指了指厅中众人道,“既然柳相公不在,那这些人坐在这做什么?”
“噢,客官说的是他们啊。”掌柜笑道,“他们是等着听报的。”
“听报?报什么东西?”众人更是不解。
“众位客官是外地过来的吧。我们河口近来出了一个叫“兴华报”新奇事物。客官请先用酒菜,等会就知道了。”掌柜笑着,招呼伙计将酒菜摆上饭桌,接着告辞离去。
“李老实,什么叫兴华报!”九哥看向坐在下首的李老实。
“这个….九公子,小的一直在临安,离开铅山也有半年多了….”
“好了,都开吃吧。是什么东西,待会看看就不知道了吗。”员外一伸手,拿起酒壶,自湛了一盏,慢悠悠地吃了起来。
众人按奈下心中好奇,低头吃喝起来。“来了。
“来了,吴秀才来了。”吃喝了一会,听得堂中有人叫嚷。众人抬头,只见外面走来两个黑衣劲服汉子拥着一个长衫秀才模样的人走进门来,一个黑衣汉子手中还捧着一叠字纸。
长衫秀才拿了张字纸走到木台上,两个黑衣汉子则向厅中众人发放着字纸,赵员外几人都领了一张。字纸是白色的本地厚纸,其上密密麻麻地印着一些字,开首有着几个大字,正是“兴华报”。
赵员外不由恍然,原来是招贴,常见有商家在市中散发这些东西,只是没见过这么多的。待要细看,木台上秀才模样的人已拿起了字纸解说起来,素性侧过身,边吃边听。
“各位,今日由敝人讲解这份兴华报。”那秀才也不啰嗦,拿起报纸就读了起来。厅中众人有的昂着静听,也有拿着报纸边看边小声议论。
“首先,是佣工信息。”秀才照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报纸读道,“紫溪水泥股份公司招普工二十名,吃住全包,月薪资四贯足钱,每日劳作四个时辰,加班另算薪资,有意请到码头左侧刘氏商铺报名,先到先得。”秀才念了一条,抬眼看了看台下穿着破旧的那些汉子,道,“诸位,水泥股份公司是谁家的产业大家也清楚,刘家的为人怎么样我也不多说了,有去的请尽快。”
“知道,刘家为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还有没有,吴秀才,你就念吧。听完了我们再去。”厅中立马有人出门,也有人仍在等着更好的去处。
“哦。”秀才低下头,看了看,“紫溪刘家铁坊长年招铁匠,包吃包住,每日劳作四个时辰,加班另算工钱,月资五贯,也可全家迁入紫溪,铁坊给安家费五贯,孩子免费上学。没有技艺,愿做学徒的也可去,月资三贯;另,紫溪鸿友建筑工程公司招石匠、木匠等匠人,包吃住,月资五贯。这个不是刘家产业,但有刘家作保,大家也可放心前去,……”
秀才耐着心一条条地宣读,厅中不时有人离去,也不停地有人进来。
“咦,这刘家好大名头。”九哥听了听,好些消息,不是刘家产业招人就是与刘家产业有关联的什么公司招人,厅中人听得”刘家”两字,无不放心地离去。不由心中怪异,一招手又将那多嘴多舌的伙计招了过来。
“小二哥,刘家是什么来头,怎么大家都争着去?”
“在我们铅山,除了巡检大人家的还有哪个刘家。”小二颇有些自豪道,“巡检大人为人最为公道,也最为体恤下苦的人,不去才是傻子。”
“那他招这么多人做什么?”
“巡检大人家中产业多啊。光这河口,就有十几处商铺,如今更在紫溪办了好些作坊,如什么香洗作坊,白沙糖作坊,衣服作坊、车马作坊,铁作、木作,采石场、石灰场、伐木场、石煤矿、水泥公司,一直都在招人。”小二板着手指,述说了好一会。
“有这么多广业?”
“那当然,巡检大人家的产业多不胜数。”小二哥昂昂头,又道,“哦,对了,小学和兴华报也是巡检大人办的。”
“小学?是学堂吗?”九哥不以为然,乡下土财主挣些钱,捐几个出来办个学堂,搏个好名声也是常有的事,至于印些招贴似的《兴华报》更是容易。
“学堂?小学岂是学堂能比的。”小二鄙夷道,“学堂能收几个学童?巡检大人办的小学,不算紫溪那边的小学,光咱们河口小学,就有六百多个学生,足可抵十几个学堂。”
“怎么招了这么多学生?”九哥有些动容。
“怎么招不到?”小二哥笑道,“小学招学生不论男女,不收束脩,但进去,一人一套文具书本,两套校服,每日两顿吃食,家中贫困的还能得些钱补贴家用。这十里八乡的,谁不愿将孩子往小学里送!不图学到什么,混些吃穿也是好的。巡检大人可不是个小气的人,小学学生吃的比谁都好,饭菜管饱,每天有蛋吃,隔天就能见肉。面黄肌瘦的进去,不消一个月,管饱白白胖胖起来。巡检大人是帮着大象养孩子呢,谁还不愿意!”
“照你这么说,你那个巡检大人都好似万家生佛了。”九哥不信道,“几百学生,又吃又穿,还有钱发,那个巡检大人图个什么?”
“这…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小二被问住了,“巡检大人这么做总是有缘故的,你们若想知道,就得亲自去问巡检大人了。”
“巡检?是州里雷巡检?”赵员外抬头问道。
“什么雷巡检!我们巡检大人姓刘,是河口巡检所巡检。”小二哥道。
“哦。”众人恍然。听小二哥左一句大人,右一句大人,原来不过是乡间一个不入流的差役。
这时,大门口又有数名衣着光鲜,商贾模样的人走进口,伙计告了声罪,起身前去招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