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练法_金丹_奇书网
返回

金丹

首页
修练法(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尘寰尽是声色之界,名利之乡,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损精耗气,凿丧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内者,迷人也。故古来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伦;至四十而行不动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盗百年岁月,倏忽间耳,一生荣辱,转眼时也。若不知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一时大限到来,纵有黄金堆积,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真是金钟法鼓,惊醒一切矣”。

但应以自身条件而定,不可过度,因“久坐伤肉”。一般来说40-90分钟为宜,开始可以短些,随着功夫和兴趣的增长,适当延长练功时间。每天最少一次,但时间应尽量放长;如有充足时间或专门从事定期攻关者,则每天2-4次,时间可相对短一些。当然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不必时时、在在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

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时间段内,保证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然后才可以安下心来踏实做功,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另外注意,为了防备万一可能出现的外来干扰,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个预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时,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自心都不要为其所动,这样受到影响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响。须知修炼的人,随时都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魔扰,而且并不仅仅限于以上这种情况。同时这也是对于修炼者的一种考验,如能安全过关,功夫同时也会超升一层,所以笔者说“有魔即有道,无魔即无道”。修炼之士,应当明白此点玄机。

师曰: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道家修炼,贵乎炼。《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生”,这个“”,乃是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而为丹本。真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步骤为:筑基炼己――炼精化──炼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修炼者不可执着于有为,有为属于后天之心;又不可落于绝对的无为,绝对无为是愚,终身枯坐一辈子,真道难成。如佛门之人只注重性功,所以,觉悟者极少。

入手之法:

(一)基础要领

1、静坐式:道家修炼,从静功开始。静坐有两种方法,其一:双跏趺坐,也名结跏趺坐,复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名如意吉祥坐。另一种是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名不动金刚坐,如此姿势,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摇摆。假使初学静坐,或年事已高,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半跏趺坐。

其二:单跏趺坐,也名单盘膝坐,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只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不需再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为如意坐。另一种是只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不需再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为金刚坐。此两种坐法,较双盘有缺点,因左右膝盖会落空,身易左右倾斜。

以上二种是佛家和道家的静坐法。如果单盘也做不到,可将两小腿交叉于两股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亦称散盘。此是儒家的坐法。

初步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散盘”。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凳,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蜷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轻抵触“会阴穴”(穴在前阴与后阴的中间)。再把左脚蜷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右足的“跌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一直到练习纯熟了,腿不发麻,再改进为“单盘”,单盘也练纯熟了,再进步到“双盘”。

注意头正身直,虚灵顶劲,虚心实腹。“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师曰:“道家修炼,非必盘坐不可,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形式。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里”。故以自身条件而定之可也。静坐不只御寒,且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

2、双手结定印:双掌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叠(女相反),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放在肚脐之下,微微摆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腹外边也可以的。两拇指尖轻触,这个握手方法的要点,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微微接触,接触之后,将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触为标准(注意:不是故意用劲。照法操作,那股内劲是自然发生的。或不想掐印,两手心向下,抚两膝亦可。

3、两耳返听: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但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

4、塞兑垂帘:所谓塞兑,即闭口,舌顶上腭,以防神气外泄。舌顶上腭,是炼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修炼家言“口开神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神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所谓垂帘,即旧说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有两种操作形式。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

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最合理。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的闭合,向内抽缩似的闭着。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着眼,容易昏沉,念头易生。

丘祖曰:“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