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个眉清目秀、长得细皮嫩肉,颇有几分女声女气的小伙子来到位于永定镇大街的商会前,他先在门前左右看了看,然后迈步上了台阶,冲里面的人一拱手,笑着说:“掌柜的发财!几位辛苦。”
里面的人忙把小伙子让到了座位上,问道:“这位先生,您这是……”
小伙子先谢了坐,然后说道:“我是粉牡丹戏班儿的,想到贵宝地来讨口饭吃。不知各位老板最近有什么喜事儿没有?让小的侍侯您两场戏怎么样?”
一个带老花镜的长者微微一笑,说道:“噢――,你是粉牡丹戏班儿的?”
小伙子忙起身答道:“正是。”
长者说:“说起来,你们粉老板的戏正经不错。京戏、评剧两下锅,够味儿!”
小伙子说:“谢您的夸奖。”
长者说:“不过……,我听说粉老板不是嫁了个军官,不唱戏了吗?”
小伙子一惊,然后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粉老板前些日子嫁给了东北军一位师长,到天津当姨太太去了。她的徒弟‘小牡丹’如今开始挑班儿挂头牌了,粉牡丹戏班儿还在呀!”
老者点了点头,问道:“请问,这个‘小牡丹’的戏怎么样啊?”
小伙子眉飞色舞地说:“嘿,我们这位‘小老板’的戏,深得粉老板真传,无论是扮相、作派还是唱功儿,和粉老板是难分上下呀!要说和粉老板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我们‘小老板’如今是京、评、梆‘三下锅’,比粉老板还多了一招儿。”
老者眼睛一亮,说道:“怎么,这个‘小牡丹’还能唱河北梆子吗?要说河北梆子,永定镇地面儿以前只认李浩天李老扳的李家班儿,特别是李家班的一生一旦,李金生、李金玲兄妹,那可真棒啊!只可惜这两年看不到了,听说李家班在房山县遭了劫,真可惜呀……”
小伙子一惊,眼里充满了泪水,然后用颤抖的声音问道:“您看过李家班的戏?”
老者说:“看过。如今这样的‘角儿’可太少了。”说着话,他动手给小伙子沏了碗茶,又接着说:“我们商会会长是康万金康老板,他平日也很少到这儿来。我们几个做不了主,不过是打杂、跑腿儿、办事儿罢了。你大概不了解永定镇,你要想‘找辙演戏’,得挑个好时候呀!”
小伙子把手一拱笑着说:“请前辈指教!”
老者说:“我们永定镇,最热闹的得说每年阴历四月初八的‘火神庙会’。到时候你看吧,不但北京城里的人来这赶庙会,就连涿州、保定、固安、廊坊的人也都到这儿来赶集。只要你们的戏好,嘿!钱是有你挣的。”
小伙子点了点头,又问道:“除了四月初八的庙会,咱这儿还有什么热闹的日子?”
老者眯起眼睛想了想,又说道:“再有……就是每年的正月了。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我们永定镇天天有社火。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少林会的各路拳脚,看得人眼花缭乱。到时候你们戏班要是能来,那可就是锦上添花了。”
小伙子躬身施礼,笑着说:“谢前辈指点。我回去后一定禀告我们小老板,尽量岔开档期,争取明年正月里来您这儿献艺。”说罢,小伙子站起身来,给那老先生作了个揖,转身就往外走。
老者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小伙子,你回来;让你白跑一趟,也真不落忍。眼下……倒是有一家财主要办喜事儿,你……不妨上门儿去探探人家的口风。”
小伙子眼睛一亮,忙问道:“谁家?”
老者说:“小伙子,你出了商会的大门往北走,你见哪家的门楼儿最气派,你就进哪家的门。掌柜的前些日子刚过了六十大寿,这两天又张罗着要娶妾哩。”
小伙子说:“掌柜的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