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济南国黄巾贼首孙礼,聚众三万,贼势甚大,官军尽皆畏惧,无敢伐者。济南相闻我军前来讨伐黄巾余党大喜,遂在城外五里处迎接。“相守大人,此处黄巾余党约有几何?”我问道。
“回禀军师,此处黄巾贼首姓孙名礼,其声势浩大,贼党颇多,约有三万之众。”
“哦!可知其在何处安营扎寨乎?”
“其,乃在城东处的一片广阔之地,安营扎寨;此处视野开阔,恐不易我军偷袭。”
“呵呵,相守大人所言甚是。我军此次出征,志在消灭青州黄巾余党,当大张旗鼓进军,与敌交战。让诸侯瞧瞧我军战力,使其莫敢小觑我军。”
“军师且慢,此事恐有不妥!”
“哦!此话怎讲?”
“孙礼现与泰山郡孙观、吴郭、尹礼等贼互为犄角之势,且孙观等人在泰山聚众十数万,倘若我军攻孙礼,则泰山之贼定会前来救援,到时我军定会伤亡惨重,还望军师三思。”
“恩!如此……来人,速将此事告知关将军,望其尽早平定乐安,驱军南下,拖住泰山之贼,以便我军讨伐孙礼;待我军平定济南,共同讨之。”我思虑良久道。
“诺”言毕,传令兵快马加鞭赶往乐安,向关羽报信。
却说,关羽领军在乐安与敌交战,闻报,问计与郭嘉,其谏道:“泰山贼势浩大,只凭我军恐寡不敌众,当尽速消灭乐安黄巾余党,南下前往泰山,与敌相对,阻其派兵救援济南,待张将军平定济南,二军合为一处,方位上上之策。”
关羽闻言,一脸平静道:“既如此,当如何与敌?”
“将军此计有一定危险,倘若此计不成,我军伤亡惨重。”
“在此关键时刻,奉孝但说无妨。”
“将军今日小胜,可趁天黑前去劫营,分兵两路,前后夹击,必可大败敌军。然,敌军新败,定会加强防守,当小心行事。若想斩杜远首级,须在寨南留一个缺口,放其逃走,令徐将军在通往泰山之路埋伏,待见杜远引败军前来,驱兵杀之。”
关羽眼中微显赞赏之色,笑道:“奉孝此计,险则险尔,然,时日紧迫,当以大事为重,小心行事便可。”言罢,令周仓、廖化引军五千,趁天黑绕至敌寨后方,但见敌寨火起,驱兵杀之,并在寨南留一缺口,以供杜远奔逃。
当夜天黑,周仓、廖化率先引军出发,悄悄绕至敌寨后方,等待命令。不多时,关羽引军赶到,于敌寨放火,顿时火光冲天。周仓等将瞧见,知关羽已然与敌交战,遂驱兵掩杀。敌军士气全无,毫无还手之力。渐渐的,杜远见身旁士兵越来越少,大惊,遂想法突围。忽一将士喊道:“将军,看,敌军南方兵力较少,可突围。”杜远闻言大喜,遂引败军拼死突围而出。行至通往泰山之路,笑道:“某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枉郭嘉人称鬼才,竟不知在此处埋伏兵马。”言未毕,徐荣引军出,策马与阵前大骂道:“某乃上将徐荣,丰军师之令,在此等候多时了。”言毕,一马当先,直取杜远。杜远见有伏军大惊,慌忙策马后退,徐荣乃弃枪,张弓搭箭,一箭正中其心,跌于马下,余众皆降。此一战,敌军降者一万多人,关羽乃挑选精壮之士入伍,其余尽皆押回临淄。
次日,关羽引军前往泰山,并差人告知我等。张飞闻言大喜,遂聚众商议。我乃谏道:“张将军,此次对敌要快,倘若拖之时间太长,关将军此处定会伤亡惨重。”
“启生可有破敌之计?”张飞急道。
“不知相守大人,城东可是埋伏之地乎?”
“距敌寨三里处,有一密林,树木茂密,适合我军埋伏。不知军师问此作甚?”
“恩,将军可与子龙各引兵三千埋伏于城东密林处,令裴元绍引军对敌,诈败而走,诱敌军前来,二位将军放敌军过,待其全军过后,驱兵掩杀,三路夹攻,定可大败敌军。”
“呵呵,还是启生厉害,俺……”
“好了,下令吧。”我打断道。言罢,众将乃依计而行。裴元绍引军四千,前往敌寨,孙礼引军出迎。两军相对,裴元绍策马于阵前,大骂道:“孙礼,汝引军犯上作乱,危害百姓,倘若此时投降,本将尚可免汝一死。”
“裴元绍,汝背主求荣,安敢出此狂言,吃某一枪。”言毕,挺枪策马直取裴元绍。两人交锋,战至二十回合,不分胜负。裴元绍乃虚晃一枪,拔马便退,孙礼见其兵少,遂驱兵追赶。不多时,两军行过城东密林,只听一声炮响,张飞、赵云引伏军从左右两处杀来。孙礼见之大惊,心知中计,急令兵马撤退。裴元绍乃复军回杀,三路夹攻,大败敌军。孙礼见我军势不可挡,遂引败军突围,不想后方一将奔来,如入无人之境,趁其不备,一枪刺于马下,乃赵云也。敌军见主将被斩,皆惊,遂缴械投降。我乃令降军为前部,前往敌寨,招降其众。
次日清晨,我军引得胜之师,前往泰山与关羽等将会和,同讨泰山之贼。
此时泰山郡的贼兵已经占据了泰山郡城奉高。贼首孙观、昌希等人领二万军守泰山、奉高城;白绕、吴郭等人领四万军守费县,蒋义渠、尹礼等人领四万人守徐州东莞。十万贼兵互为犄角,并且有泰山为守,颇为猖狂。由于泰山郡没有驻军,只是靠当地部曲维护治安,所以贼兵结群后,迅速把泰山郡里的物资抢劫一空,致使我军赶至泰山,却要紧急运来粮草,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