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思索怎样能合理地完成剧本,我不惜办理缓考。老q和陈小希出发去考试那天,导演打电话来问我有几个女性角色,我说俩。导演说,再加一个,投资老板的侄女要演。我说妈的你不早说,我都快结局了。导演说必须三个,怎么加你自己看着办。
这部剧最终因各种纠纷没能上映,至今我仍记得剧本结尾时有一女性角色从天而降,代替女主角说出了真相。
那些事离现在很遥远。具体有多遥远,我没法详细描述,这并不是单纯的时间上的概念。
那时候的孔君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拼死拼活地跟我抢小报的专栏。新专栏发布时,孔君失败了,诗歌登在我专栏往左五公分的位置,俗称中缝。孔君这类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总认为失败是成功他娘,孰不知如果成功没有爹,有再多的娘也没用。接下来他持续不断的跟我抢了一年左右,就在我深为此人的智商之低、意志力之坚强所折服的时候,孔君的诗被一针专治淋病和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病的广告取代了。我一度感到惋惜。依稀记得这厮的第一首诗歌:
蓝天映衬下
我黄色皮肤与雨滴
沦为胴体
匆匆而过的少年
带我回忆起曾经的青涩
纯真年代
随风雀跃舞动
白衣下摆
不屑的眼神划破
凝固空气
而来
却不靠近
因为没人敢踩在一坨屎的头上
我就是那坨屎
我笑得几近昏厥,脑海里立刻想象出孔君留着鸟巢式的蓬乱的头发,身着白大褂,双目呆滞坐在桌前写诗的形象。笑归笑,笑完之后我从诗歌的角度出发得出一个结论:这小子有出息。我花费整整半天时间写给孔君一封长信,在信面不客气地表达了我激进的想法,令我欣慰的是孔君为人很地道,没把信送到有关部门让他们把我抓起来以获得专栏。据孔君自己讲他拜读完之后痛哭流涕,可算找到知音了。尽管在今天看来孔君当时可能是把我表达激烈的观点误认为是对他的赞同。
如今的孔君在文坛里已达呼风唤雨的地位,前些时候莫名其妙地以一部军事题材的小说获得年度新人奖。尽管孔君心想老子不算新人,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不久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被搬上荧屏,在各大电台的黄金时段轮番播出,引起巨大轰动。孔君也因此获得某地方中文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孔君连部队的大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的家人和狐朋狗友们也不知道。最初看到这个报道时,我十分激动,马上致电给这厮。
电话里我故意把声音弄得低沉沙哑,说:“孔老师您好,我是xx电台的记者,想对您进行独家专访。”
孔君说:“真不好意思,我档期有点问题。”
我憋住笑心想这厮还他妈的还有档期?你有几根毛我都一清二楚,敲诈你绰绰有余。
我说:“孔老师,您看是这样的,我们这个栏目的出场费是同档次栏目的两到三倍左右。”
孔君一阵犹豫。我想这厮心动了,于是在他即将答应还未答应之时及时喊了一句:“孔升财。”这厮的原名叫孔升财,沦为诗人后觉得我都堕落进诗坛你们还整天叫我升财这不是往人伤口上撒盐吗?当然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我估计他马上会用回本名。
孔君有些尴尬,嘀咕了一句:“装得还挺像。”士别数日,已是名人。名人与你交谈势必有所保留。既然畅所欲言的时代已经过去,再聊下去也是徒然。相互问候几句,我匆匆挂断电话,暗自产生世态炎凉之类的哀伤。
我混过无所事事的一整天回到家,陈小希已经板着脸在等我了。我隐约感到火山喷发的前兆,便决定无视她径自回房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