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城小声说:“听人说,有人偷了两个馒头,学校报了案,公安局正查呢!”
刘伯平一听,脑壳“嗡”地一声响,一下倒在床上。
在那阶级斗争天天讲的灾荒年月,农村有人偷根黄瓜、偷个红苕,就被戴上破坏社会主义的政治帽子,批斗之后,就关进监狱。刘伯平的大哥,就为这事,关进牢里快半年了。
天亮后,刘伯平失踪了。
……
刘伯平回忆到这里,接着说道:“我逃出巴山中学后,昼伏夜行,来到广元,爬上一列运煤的列车,到了广州。一个漆黑的夜晚,我跟着几个人,偷渡到了香港。先后在餐馆里洗过盘子,在车行里洗过车,后来被一个修车店的老板看中,当了他的上门女婿;再后来,岳父岳母过世,我当了老板,收购了几家修车店,开了家刘记车行,就发起来了。有了钱,有了吃穿,就想起了老家大巴山,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了那两个馒头,想起了给我通风报信的救命恩人,我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可那时,国内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香港还没回归,我不敢回乡,只有吟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渡日。”
李富城听了频频点头。
刘伯平接着说:“后来,国内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进出大陆方便了。我立即申请返乡,回到了大巴山。回去后才知道,父母在我失踪后,承受不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失子之痛,先后过世;我见到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打听你的下落,都说你考起了大学,在武汉读书,后来在武汉成家立业。至于武汉什么地方,他们就不知道了。那时的大巴山,老百姓真穷,各方面都落后。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大巴山是我的根,我是喝巴山水,吃巴山包谷长大的,我不能忘了根本。”
刘伯平喝了口茶,接着说:“从那以后,我先后六次返乡,考察投资项目,最后选定大巴山的茶叶,办起了思乡茶叶公司,来报答大巴山的父老乡亲,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李富城摇摇手说:“什么救命恩人?言重了!”
刘伯平激动地说:“当然是救命恩人呀!要不是你给我通风报信,我肯定要坐几年牢。在那个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有很多人因偷吃生产队一个红苕、一根包谷坐牢了,何况我偷吃的还是两个馒头呢?现在我真不敢想像,没有你救我,给我通风报信,我能有今天吗?”
李富城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什么?现在,我们都好了!”
刘伯平说:“是呀,现在都好了!老同学,说说你的情况!”
李富城说:“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华中财经学院;大学毕业后,碰上文化大革命,成了臭老九,下乡当过农民,进厂当过工人,到部队当过兵,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改革开放后,进商店当过营业员、当过部门经理,后来承包了一个商场,由小到大,在武汉成立了华中商贸公司。”
刘伯平一下站起来,指着李富城:“你就是那个华中商贸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我在报纸上看过介绍你们公司的文章,那可是一家大公司呀!”
李富城说:“唉,公司大,事务也多,一直没有回家乡看看,也没有为家乡建设出点力,心里一直不安。这次参加成都商交会,就是想找点合作项目,为大巴山的发展出点力。”
刘伯平一把攥住李富城的手,真诚地说:“富城,大巴山的茶叶潜力很大,我们一起来把大巴山的茶叶作大作强,让它走出大巴山,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为大巴山的父老乡亲作点贡献。”
李富城握住刘伯平的手:“好。你生产,我销售,让大巴山的茶香,飘向全中国,飘向全世界。”
刘伯平趁热打铁,和李富城商谈好了合作细节。
中午,刘伯平请客,三杯酒下肚,两人说起了家事。
刘伯平说:“十年前,我太太生病过世,给我留下一个十五岁的女儿。不怕老同学笑话,这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任性刁蛮的脾气。她高中毕业后,我送她到英国留学学经济管理,学成了回来接我的生意。可她到英国学了不到半年,就跑到法国巴黎学时装设计;我知道法国人浪漫,叫她在巴黎不要讲恋爱,即使要谈恋爱,该找一个华裔男孩,千万不要找外国人;她不听我的忠告,找了一个法国男朋友,不到一年,这个法国男孩又爱上一个意大利姑娘,对她刺激很大;从法国回来后,我把她带到大巴山,叫她在公司帮忙,专门负责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唉,都二十六岁的大姑娘了,朋友谈了不少,没一个她中意的;我急她不急,还说,要找她就要找一个让她心跳的白马王子,否则,她宁愿独身一辈子!唉,到时她可能心跳了,我的心却不能跳了。”
李富城颇有同感地说:“老同学,我俩是同病相怜呀!你有一个任性的女儿,我有一个倔犟的儿子。我儿子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我的公司负责销售工作,今年都二十八岁了,还光棍一条;我和他妈为他的婚事,快把头发急白了,可他不着急,还说婚姻要靠缘份,缘份到了,相爱的男女青年自己会走到一起,分也分不开;没有缘份,不如独身。”
刘伯平听了李富城的话,心里想:“他有一个打光棍的儿子,我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一个是清华的研究生,一个是法国的留学生;一个要找有缘份的灰公主,一个要找让她心跳的白马王子;两个都是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年轻人,还有两个为儿女婚事着急的老头子,要是让他们结成百年之好,不仅了却了我们两个老头子的心事,还能把《巴山夜雨》茶的合作搞得更好,真是珠联壁和,两全其美。”想到这里,刘伯平眼里充满希望地望着李富城。
李富城更是激动,他想:“李刘两家门当户对,又是乡亲,两家结成亲家,共同把《巴山夜雨》茶这个品牌作成名牌,为大巴山的父老乡亲开辟一条致富的门路,了却自己多年的思乡之情,真是双喜临门,皆大欢喜。”
李富城想到这里,望着刘伯平期盼的眼睛,激动地说:“老同学,让我们当儿女亲家吧?”
刘伯平爽快地说:“好,八月十五中秋节,你带你儿子来大巴山老家相亲,我们老哥俩吃月饼团园,他们两个年轻人吃月饼订婚!”
李富城也哈哈大笑:“好,一言为定。”
两个老同学,端起酒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