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球探源-六谈钱多惹的祸
一、金钱支撑起来的怪胎
二、釜底抽薪是正道
<u>一、金钱支撑起来的怪胎</u>
凡是已经退出或即将退出中国足坛的俱乐部,都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这足球,不是咱玩的。
也就是说最初对足球的投入,是自不量力,投错庙门。何故?因为刚进入市场的足球是如此的热乎,市长夸,球迷爱,以为只要沾上足球的光,就可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带来山东鲁酒,靠亿元广告,就可以发大财的康庄大道。
其实不然,这足球确实不好玩,除非你有大把用不完的钞票,不撒专家以发展经济,不撒贫困地区,以扶危济贫。专撒足球这一靠政府借用民间资金,硬性扶持起来的怪胎。
这一撒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七年、八年,有钱赌的你就来,赌不起或者赌不过的你就走。万达、太阳神、海狮、敖东、寰岛、红岩一个个全身而退,力帆、五牛、绵阳又一个个在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的撮合下跟进。因为政府曰:要保住这城市的名片。
我佩服绵阳的胥总,一个水泥厂的厂长,居然敢尝试涉及足球,真的胥总太想为绵阳这个新兴的科技城做点事了。
从电视里我看到绵阳高低不平的草场,看到了到处化缘筹得的一千二百万元(重庆太极六百万元,自身五百万元)投入,更看到了绵阳队最高薪金的运动员,年薪才十八万元,就为上个人收入所得税,俱乐部出1/3,运动员出2/3搁不平,比赛就会失控;而教练员商瑞华没有让几个四川籍的队员上场,队员就提出更换主教练。
这些问题,你让在市场经济下多年打滚的胥总,如何想象得到?中国足球走向市场、职业化七、八年,什么是职业化,什么是市场经济,你足球这个市场经济,为何和我搞那个市场经济不同?
市场经济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物有所值,物为我用。咱绵阳出不起钱,十八万比起人家替补队员拿三、四十万年薪本不为多,但咱绵阳的七、八位顶尖学者,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菲声海内外,他们的年薪有十八万吗?就说我胥总,我那个水泥厂的家当可能不少,但我的月收入也不会超过一万哟?
辛苦了一年,又讨来重罚的胥总,真的搞不懂?中国足球这叫哪门子市场经济?
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将我带向长春亚泰。这是一个国有上市公司。三年乙升b,今年b升a,五年间共投入俱乐部资金二亿六千万元。
我从不买股票,不知道这国有上市公司亚泰,每年将五千多万元的资金投向足球,光是董事会通过,给不给股东打招呼,给不给买他股票的股民报这本帐。
要知道五年这二亿六千万是没有任何回报的,最终的走向是变成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个人收入。绵阳穷,要求运动员上个税,想必亚泰财大气粗,这个税,就由我俱乐部检了。要知道,你这花的笔笔钱,含有股民的收益哟!
怪说不得中国股市名堂多,股民的收益,只要董事会大笔一挥,就转到了这些替补都要拿三、四十万年薪的运动员身上。
这种俱乐部其官员的收入也不会差,不会像绵阳的胥总成天焦头烂额为钱发愁,到手的钱,不拿白不拿,替补拿三、四十万,官员拿过二、三十万总该吧!这又是分享股民的利益。至于绵阳那些顶尖的科技精英,其收入,走到这一步,显然更是自叹弗如了。
怪说不得中远有钱,有记者说光奖金都是一千万,踢一脚一万元。至于鲁能、实德、申花、国安没上市的有几家,这大笔的投入,哪笔不是侵占股民的收益。
挪用其它方面的钱来支撑俱乐部,而自己挣来的收入养不活自己,成天吃补助的人,拿高薪,你说这中国足球是不是一个用金钱豢养的怪胎?
中国足球俱乐部除了上市公司,就是私人大老板。退出的不用说,远华更不用谈,就说力帆吧!
我算过一笔帐,因是隔靴搔痒,不可能准确,就算请教(包括向尹明善总经理)!每年三千多万元的投入,请问是税前利润,或是税后利润。国家规定销售额的2%可以作为广告费税前列支(现改为8%),一年销售三亿,按10%提取才三千万,销售十亿,也才一亿。至于力帆摩托,乃至于力帆酒利润多高,用不着我去想,至少这撒向俱乐部,养活这批年薪上百万元收入的运动员的支出应该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物有所值,用之有道。
说句实话,力帆那些年收入超过二百万的运动员,你尹总有他收入高?太极老总有他的收入高?
物有所值,用之有道。我更欣赏,建设和宗申的投入。
一个重庆围甲(人家也叫职业联赛),数次获得全国冠军,一年也就百把万。因为钱来得不是那么容易,粑和,轻松,你又看到几位棋手在下假棋。又有几位不知天高地厚,寻欢作乐,夜不归宿。
宗申组建的摩托车队,即使是每年付出上千万元,但他跟踪和掌握的却是世界顶级的竞赛摩托车技术,赢来的是五星红旗在世界赛车场上高高飘扬。因为他是真正的职业化,所以车手不管来自哪个国家,他想到的都是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创造佳绩,为老板争光。
反观中国足坛,却大谬不然,沈渝之战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耿耿于怀。寰岛一年两千多万元的投入是不是钱,隆鑫花一千多万元购买的冠名权是不是钱?只要一场比赛,如今重庆的甲a,一提起假球,在国内都抬不起头,你说这张名片有何用?我不知道昔日的队员,到今天内不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