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当自强-五谈钱多惹的祸
中青队回国了,参赛四场,一波数折,让痴心的中国球迷,伴着夜半的孤灯,守着电视,随着画面的变化和解说员的评说起伏跌荡,品尝胜利的美酒,咀嚼失败的苦涩。
四场比赛,没有给人留下多少悬念,而给中国足球、球迷、运动员和足球的管理者,留下最多的却是反思和启缔。
第一场比赛对美国。中青队的表现可用一句话概括:令人耳目一新。新就新在,传接球速度的提升,和与之相适应的传接球技术和整体攻防水平的提高。
开赛七年的中国甲a比赛,之所以没有质的提高,就是因为整个攻防节奏没有实质的变化,习惯了慢腾腾的传接球,和国内称王称霸的低要求,离世界足球前进的方向是越来越远。
反观中青队,人还是同样一批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除少数人在甲a打主力外,多数人还是赛场上的新兵,默默无闻。而就集训时间的长短,这批人远不如征战十强赛的国家队。
就是这批技术粗糙,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和一个有血性的教练,在阿根廷演释了一场,令国人欣喜,令世人瞩目的绝唱。
沈祥福作为国家队的助理教练,他的责任是辅佐米卢,但他在对主教练言听计从的同时,没有忘记思考,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教练的责任,那就是掌握世界先进的足球技术,为中国足球的振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目睹国家队的弊端,和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崛起,沈祥福十分清楚,所谓现代足球,它的精髓是一切战术和技术都是在运动中完成的,越是高水平的运动队,它的运动速度就高一个档次。
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中青队有一个进步,对于这些技术基本定型的队员来说,突破口只能选择在传接球的速度上,一是出脚要快,一脚传球;二是传出的球球速要快,让对手跟着你的节奏,颇于奔命;三是队员的跟进(整体队型)要快,给对手施加强大的压力,把包袱丢给对方。
传球和球速的提高,势必要求运动员尽快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接球和转移球的技术,欣喜地是,经过短短一个多月(或者说几个有数的一个多月)的集训,中青队队员,已经摆脱了母队留下的陋习,在足球意识上有了一个提高。就这点而言,沈祥福改造中青队之举,与米卢改造中国队相比,可以说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面对美国队,中青队快速的传接球和转移球,让对手和观众眼花缭乱,不用讳言,由于集中演练的时日太短,失误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接球和转移球上,但这个气势足以让人生畏,其发展势头才是中国足球未来的方向。
第一场打了美国队一个下马威,同时让乌克兰队对中青队的高速度,快节奏的打法,心存疑虑,所以第二场球由于乌克兰队的保守,打成零比零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场比赛中青队犯了一个兵家大忌,盲目地过高估计自己,小瞧了他人。特别是当智利队大比分输给同组的美国队和乌克兰队后,就简单地认为,我赢他,他赢你,理所当然我赢你。还没有上场就口出狂言,赢你一个大比分。
一个多月的集训,只能说,某些技能有所提高,整体的思路有所统一,要说整个球队的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是完全不可能的。
事实上,走入二十四强的队没有一个是好吃的果子,任人采摘。当放下包袱的智利队,为荣誉放手一搏的时候,思想上准备不足、技不如人的中青队,也只好俯首称臣。
值得欣慰的是,与阿根廷队的比赛。这是一场意志与意志,技术与意志的较量。
面对强大的阿根廷队,中青队的队员并没有为输给智利而失落,丢掉包袱,摆正位置,打出自信。
在世界强队面前,我们的队员照样敢于带球过人,尽管成功的几率很低很低,但至少他还有这个自信。
只使用了四个进攻队员的阿根廷队,在中青队的后场,如入无人之境,娴熟的个人技术和整体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中青队的唯一法宝,就是颇于奔命的数人围抢(这也算中国队的一件传家宝吧,徐根宝不是有个抢逼围)。
足球场上,个人技术、足球意识的差距,一显无遗。也就是说运动中的足球,它是以球员的个人技术和体能以及足球意识来保证,中国足球在这三方面的差距在这场比赛暴露无遗。
曲波的进球,改变了场上一边倒的形式,我们看到了阿根廷主教练的不安和不停地调兵谴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追求就会有进步,有进步就会赢得世人的尊重。
这场比赛我们赢得了尊重,但更多地是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差距。
米卢及一大批执教中国甲a的外籍、中国籍教练,他们知不知道世界足球发展的趋势,知不知道现代化的足球的精髓所在?要说不知道,可能谁也不相信。
就中国的球迷而言,年年看意甲、德甲、英超、西甲,看都看会了。人家的比赛那才叫足球,而中国足球呢?有人打了一个比喻小学水平?小学水平的小学生们,有这个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中学吗?答案是否。
400万的奖金,打赢了一场战胜实德队的比赛,再拿400万,申花的队员们,已经是见大钱早已不惊了。学生不努力(或者说有心无力),再好的老师也只有爱莫能助,哀叹鞭长莫及了。
回头看我们的中青队,全体队员的身价加起来,不如中国甲a的任何一个队,他们的努力不单纯是为了钱,更多地是为了自己和国家的荣誉(俗称人格和国格)。这里面不能遗忘的是他们遇上了沈祥福这样的好教练。
当阎世铎先生走进阿根廷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时候,看到人家睡四人间房屋,感叹万分。我想对中国足球而言,如果仍旧如此姑息,高薪养懒的话,要想走出亚洲也难。
不信,走着瞧。
2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