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中,穆念慈在杨过四五岁时便死了,我却不想这么写,看了胡歌版的射雕,对刘诗诗扮演的穆念慈很有爱,于是让她多活几年,成就她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却说这杨过一路狂奔,终是不敢回家,只得在镇子里找了个烧酒坛的破窑洞躲着。不时又偷偷出去看看李莫愁有没有追来。到得黄昏时分,想来李莫愁不会再来,杨过这才抄小路往家而去。
杨过一路走,一路想:“若自己真的是金庸笔下那个杨过,那家里那个娘亲应该是穆念慈,书中不是说她缠绵病榻,郁郁而终了么?我怎么看她气色不错?若我真是杨过,这命运倒不是怎么好,又是断手,又是戴绿帽子的,说不得也要趋吉避凶,好好活过这一世。这乱世之中,人命贱如狗,说死就死了,即是武侠世界,得把武功练好,保得自己性命才是头等大事。”
此时太阳依然落下,只在天边留下一道红线,杨过抬头望了望,被这美景触动了心弦,不禁又想起来了前世。杨过狠狠的跺了跺脚,心道:“哭也哭过了,还要怎地?前世就让他随这夕阳一同消逝吧,我是杨过,神雕里的杨过!”
到得天完全黑了,杨过才到家,抬眼一看家门口有个人影,以为是李莫愁,转身就跑,却听那人道:“过儿,你跑什么,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一听这声音,知是穆念慈,便即放下心来,道:“娘,我今天遇到个人,吓死我了。”穆念慈却道自己儿子玩劣,又要编什么谎话骗人,心中不以为意,道:“有话进来说”。
两人进了家,杨过将自己如何遇到李莫愁,李莫愁要杀人,自己又如何逃跑添油加醋的说了,直将穆念慈听的阵阵后怕,抱着杨过的手越来越紧,声音已带哭腔,哽咽道:“过儿,这两天不要再出去了,在家读书写字,我们和她无怨无仇,她不会来杀我们的。”
杨过见穆念慈如此,又趁热打铁,道:“娘,如今这天下大乱,读书写字有什么用?今天来了个李莫愁,明天又来张莫愁,保全性命才是道理。”看了看穆念慈,又道:“娘,不如你教我武功吧?”
穆念慈本就是一忠厚纯良之人,就是性子太软,没有主见。听得杨过如此说,仔细想想确是如此,她自己前半生随义父杨铁心浪迹江湖,本就是习武之人,自己字都不认识几个,如何教得了杨过?只得道:“好吧,明日教你杨家枪法。”
到了第二日,穆念慈果然传授杨过杨家枪,杨过当真是聪明绝顶之人,只看得穆念慈使了一遍,便已全部记住,心中不屑,觉得这枪法不过尔尔。要知这杨家枪是上战场杀敌所用,招式力求简单明了,招招是实招,招招都是杀招。到了杨过眼里竟变成无用武功,杨家祖先若是知道,说不定真会气的从墓中跳起。
穆念慈演示一遍,让杨过来试。杨过竟是从头到尾一点不差的打完所有招式,只是招招只有其型,而无其神。穆念慈资质平庸,当然看不出来。见杨过一遍就能学会,心中甚是欣喜,嘱咐杨过自己练习,便即做饭去了。过了半月见杨过将杨家枪练的纯熟无比,便又将“逍遥游”拳法传给杨过。
杨过本是现代人,性子跳脱,得了这逍遥游拳法如获至宝,杨家枪也不练了,整日练习这套拳法。要说这逍遥游来历却不简单,乃无绝之一北丐年轻时所用武功。何以用逍遥二字,却又要说到飘渺峰灵鹫宫逍遥派,北丐洪七年轻时机缘巧合之下,学得逍遥派轻功身法,结合这轻功身法洪七才创出这套逍遥游拳法。穆念慈早年有缘得洪七传此拳法。杨过练了数日,只觉这套拳法的步子出尘飘逸,当的起这“逍遥”二字,拳法也不错,能和这步伐配合的天衣无缝,却少了份逍遥的感觉,大是不合自己胃口,遂也弃之不练,每日行走坐卧都在练这“逍遥步”。
匆匆又过一月,观杨过此时身法,飘逸灵动,屋顶墙头犹若平地,“飞檐走壁”已不在话下,寻常高墙一跃既过,进出自己家也从不走门,穆念慈对此甚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