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坐饮香茶说平乱_天下正道_奇书网
返回

天下正道

首页
第十章 坐饮香茶说平乱(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此时周进拿了地图铺在桌上,柳风请了众人坐下,思索片刻,道:“此次我军南下平乱,北边边疆必然多事,为免敌国趁虚而入,须尽力做到速战速决,还要重创张松,使其短期内无法难有再起之力,另外还要避免太大的军力损失,尽早回援北疆。”

陈庆等人听了,不约都点头赞同,柳风还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畅谈军国之事,见了众人的反应,信心大增,继续说道:“为此,这平乱之事须谨慎而行,关键要选好决战的时机和战场。”

杨无惧沉吟道:“据探子回报,张松月前率军二十余万先攻克潮州、后击溃十万朝廷征讨大军,整个闽、浙沿海一线均在其攻击范围,漳州离潮州最近,驻军不多,他必先取之。在下以为在张松攻打漳州时,率两万镇北军、三万新军,会同败军三万,共八万人,出奇兵克之,只是太平教战力虽不强,兵力却远胜我军,一仗下来,难免是两败俱伤之局了。”

柳风侃侃而谈道:“此为下策,一者,张松出兵漳州在即,我军若是急急赶到,也是兵乏马疲,难耐苦战;二者,据在下所知,漳州兵少城薄,难以坚守,恐难以坚守与我们配合;三者,就如杨兄所言,张松兵力远胜我军,以寡击众,就是能胜,也是惨胜之局,折损怕是极大。”

杨无惧击掌喝道:“柳先生所言与大将军不谋而合,在下佩服,不知先生以为我军以在哪里与敌军决战为好?”

柳风心想,原来他们也想到此节,果真也不是浪得虚名了,拱手说了声“失礼”,又道:“以在下所见,我军应秘密潜往广州附近为宜。只要我军能瞒过张松到达广州附近,在其全力攻城、师劳兵疲时从后杀出,便有望一战而成。”

周进道:“广州城墙坚厚,粮草充足,又有守军两万人,广州郡守卢隐之乃我朝有名的清官,爱民如子,在当地深受民众爱戴,曾率广州军民两次击退太平教的进攻,若在那里,自然是最好。”

柳风接口说:“周兄所说的地利、人和,是其一;我军可利用张松攻漳州的机会争取时间,训练新军,又可以逸待劳,得了天时,此其二;张松攻取的地方越多,兵力就越分散,其骄纵之气便生,所谓骄兵必败,此其三也。”

赵常茫然道:“只是那太平教怎会乖乖去打广州,若是一路向北打来,岂不糟糕?”

柳风笑道:“如今张松气候未成,北上对他而言未免太过冒险,沿途顺便打几个城池还是有可能的,若说攻打建康,还早了些。广州位于潮州、漳州身后,对张松而言,如芒在背,否则当初太平教也不会两攻广州了。况且听闻张松幼年丧父,是其叔父张达将他抚养成人,与张达感情极深,视之若父,张达在攻广州时战死,可以说是死在了卢郡守手里,这杀父之仇,焉能不报?”

杨无惧由衷赞叹:“柳兄弟远见非凡,与大将军所言相差无几,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了!”

刘拓心想这打仗么,就真刀真枪的厮杀就是了,偏生还要有这么多的鬼名堂,看来这将军也是不好当的,想到自己可能要当一辈子的小兵,前途渺茫,心中不由苦闷不已,哭丧着脸说不出话来。

陈庆哈哈大笑:“保国将军过奖了,陈某虽有些想法,却远不如柳先生思虑周详,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陈某想不服老都不行了。”

柳风心道原来大将军也与自己想法相同,当真是班门弄斧了,向陈庆躬身说:“晚生失言了,大将军莫怪。”

陈庆神色欢愉,起身道:“柳先生为国为民,乃栋梁之材,此战若能功成,先生居功至伟,老夫代天下百姓先谢过了。”说罢,就要向他一揖而来,柳风岂敢承受,连称不敢,避过一旁。

这时,有仆人来请,寿筵已准备妥当,请众人前去赴宴。众人纷纷起身随他到了大厅。

大厅里已布置一新,可诺大个大厅里稀稀落落,居然只有十多个人站在厅内高声谈笑。

杨老生一身新衣,满脸笑容,正招呼着宾客,看见几人,忙和一人迎来:“贵客临门,有失远迎,诸位莫怪。”众人纷纷开口道贺。

陈庆打趣说:“霖义贤弟多福多寿,可羡煞老夫了。”他与杨家颇为熟识,年纪比杨老生要长,又身居要职,说话自然随便些。

杨老生笑道:“大将军也是老而弥坚,小弟也祝大将军此次平乱马到功成。”说完,又将身旁那年轻人给柳风等介绍了,柳风所料不差,果然是杨无双的二哥杨无痕了。杨无痕与柳风年纪相仿,对三人也极为客气,拉着三人不住问长道短,三人倒也不觉寂寞。

这时丫鬟早在大厅两侧摆好了桌案,端上了美酒美食,杨老生领着宾客坐了,杨老生自是坐在中间主席,其余众人分别在左右两侧坐了,柳风三人也由杨无惧陪了,坐在右席下首,三人眼下是一介平民,能列坐也算是非常优遇了。杨无惧低声为三人介绍了席中诸人,三人一听,暗暗心惊,这席中坐的多是朝中显贵,有杨无痕的顶头上司御史大夫孙思礼、工部尚书王继平等,或有姻亲联系,或为友人,都与杨家关系紧密,可见杨家在建康的权势了。

由于场中诸人均为杨家亲友,一时席中笑语不断,气氛极是融洽。忽有管家杨福来报,信王刘徵与郑王刘郗来贺,杨老生一愣,忙出门相迎,厅中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汉省帝有三子三女,长子礼王聪颖孝顺,最受省帝喜爱,可惜未到弱冠之年便已病死,二子信王性格阴沉,四子郑王喜好享乐,其母为当今皇后,省帝年事渐高,传言有立储之意,两位皇子眼下明争暗斗、各施奇谋,均对皇位虎视眈眈,对朝中大臣极力拉拢。省帝自礼王死后,爱屋及乌,对礼王小妹长乐公主极尽宠爱,若非长乐公主为女儿身,早将皇位相传,据说长乐公主美貌非常,心地善良,是皇族中难得的佳人。

不多时,杨老生领着二人进了大厅,二人都是锦袍玉服、头戴金冠,众人忙起身施礼。信王刘徵面容偏瘦,鼻子微弯,眼中精光闪动,看了厅中一眼,长声笑道:“诸位都不必客气,本王和四弟今日是不期而遇,同来为杨老先生贺寿的,今日就免却了那些礼仪吧,免得过于生分了。”众人躬身应了。

杨老生忙吩咐人添了两张案几,二王地位尊崇,分别坐了两侧上首,杨老生如何敢再居中间主席,本要坐到右席,二王一阵劝阻,杨老生推辞不过,只得坐下。

赵常悄悄对刘拓道:“刘大哥,他们也算是你的远亲了,何不上前打个招呼?”刘拓一瘪嘴:“他二人怎能与我相提并论。”柳风一阵偷笑,侧身说道:“这就是(1)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了。”

郑王刘郗长得白白胖胖,将厅中众人一一扫视而过,对主人说道:“杨老先生为我大汉出力不少,本王先敬一杯。”杨老生忙举杯喝了。郑王又向陈庆道:“大将军镇守北疆,居功甚伟,父皇与母后常向本王提起,要本王多向大将军请教。”

陈庆忙谦说道:“下臣只是尽了本分,王爷过誉了。”他知郑王有心拉拢,不敢多说。

信王与郑王相争,却苦了文武百官,唯恐站错了队伍,日后惹来杀身之祸。郑王有皇后撑腰,信王与郑王却比,才干却要强些,因此许多大臣多心向信王,盼其登位后能励精图治,中兴汉朝。

柳风低头暗想,皇族中这皇位之争最过凶险,沾着就死,挨着就亡,大将军为当朝武将第一人,手握重兵,又深得皇帝信任,杨家为中原第一家,杨家两兄弟又都在朝中居高位,若能得其相助,必然大业可期,自然成为两位王子的争夺目标,只是看今天情形,只怕大将军和杨家都尚未表态,要不然二王也不会如此着意示好了。

此时杨老生又为两位王爷介绍了场中各人,柳风三人也在其中,郑王见三人不过一介布衣,登时没多大兴趣,点头而过,信王却想三人虽为平民但能位列厅中,旁边还有杨家大公子相陪,必有不凡之处,于是出言相赞:“三位气宇不凡,来日必成大器,日后若有机会,本王必竭力举荐。”柳风心道这信王果然有过人之处,口中却是连声道谢。

郑王见他如此刻意作为,大感不屑,哼了一声,道:“今日杨老先生大寿,本王备得薄礼,聊表心意。”说罢拍了拍手,身后下人捧了两个锦盒走入厅中,打开一看,其中一盒中放着一对玉马,晶莹通透,另一盒中放着一个半掌大的珍珠,暗光流转,俱都是当世珍品,价值非凡,惹得众人一阵惊叹,郑王见了大家反应,极是满意,满脸都是得意之色。

信王也早有准备,岂能让郑王张狂?哈哈说道:“杨老先生富甲一方,凡俗之物,必是看不上眼的,本王近日特寻得两件宝物,专程送与杨老先生,不知能否入得主人法眼?”

他这么一说,厅中众人无不来了兴趣,都睁大眼睛等着看他的寿礼。信王随从即捧了个礼盒而出,众人一看,里面放了一把宝剑和一个画轴,信王手指礼盒说:“这画是当今名家秦三绝的名作《仕女图》,这宝剑么,则是几百年前铸剑大师青云子的杰作――青云宝剑了,本王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才得到的,还望杨老先生莫要推辞。”

厅中诸人闻言,不由窃窃私语起来,秦三绝的名作《仕女图》,是当今公认的绝世珍品,这青云宝剑更是青云子唯一存世之作,用剑之人争相渴望的利器,可都是价值连城啊!这次信王看来是下足了本钱。

郑王眼见自己又落了下风,面容已变,冷然道:“皇兄好心思啊,只是大寿之日,送刀送剑的,未免不够吉利。”

信王笑道:“所谓宝剑配名士,杨老先生乃习武用剑之人,只有此剑方配得杨老先生和杨家飘零剑法,四弟多虑了!”郑王说他不过,黑着脸暗想,且让你得意几日,待本王登上了皇位,定要让你好看!

杨老生见了,忙打了圆场,起身举杯道:“杨某何德何能,让两位王爷与诸位如此费心,在下多谢两位王爷与诸位了。”众人见了,忙趁势齐齐起身举杯,总算还没坏了气氛。

寿筵直到半夜方散,虽有两位不速之客搅场,但杨家父子久经锻炼,倒也能左右兼顾,面面俱到,一众人尽兴而归。陈庆与周进走时柳风三人一直送出门口,陈庆又嘱咐三人多往军营相会方才去了。

注(1):此句出自古训《增广贤文》,作者不祥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