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终于得气_大唐医侠_奇书网
返回

大唐医侠

首页
十三 终于得气(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当聂红姑听到胡不凡想要搬出去的消息后,坚决不同意,连声追问是谁要赶他走。

胡不凡连声向她解释,是自己的决定,并没有人要赶自己走。并且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当自食其力,老是寄居别人家里,哪有自尊可言。”

聂红姑再三相劝也无效,最后决定帮他在镇外找个小院,先行住下,胡不凡还要推辞,聂红姑脸色一板说道:“小凡,你这就是看不起你聂姑姑了,要不是你出手相助,我洪威镖局只怕是江湖除名了,这小院就当是诊费吧,你要觉得不合适,就当是借给你住的,等你以后行医赚了钱,再还给姑姑!”

胡不凡只得同意。在这个洪家,胡不凡最为留恋的还是这个聂红姑,她是真心的对自己好,有时还真让他感到一丝亲人般的温暖。

第二天,胡不凡还是准时来到课堂,却没见这三霸和洪金凤的踪影,心下大定。

胡不凡很快跟同窗几个人混熟了,那张宝儿是个小道消息最为灵通的人,他告诉胡不凡这高先生的来历,让胡不凡感觉挺有意思。

原来这高先生并不姓高,而是姓苏,乃是襄阳本地人,后来自己改姓为书,因个子奇高,背后人们擅改其姓,都称其为“高”先生。这苏先生少有才名,年纪很小诗才就闻名乡里,他的诗清新脱俗,回味隽永,很为时人所传诵。

他还有一件广为人知的风流韵事,据说有一位官家小姐读了他的诗,就得了乡思病了,他的诗里“清”“愁”“冷”等字眼很多,听起来是一位多愁善感的风流才子。那小姐日思夜想,病情日重,后来她的丫鬟一看不行,就想了个办法请苏先生过来,小姐躺在屏风后偷偷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小姐回到房里就把他的诗都烧了,从此不准人再提起他的诗,这苏先生长得实在是太难看了。

因长相奇特,不能科举,所以这苏先生就干脆改姓为书,以书为姓,以书为妻,将来也以书为棺。十八岁那年,高先生出门游历天下,直到两年前才回来,老家的人几乎都没人认识他了。

正闲聊间,那高先生又进来了,今日学得是书法课,要求每人写一张自认为最好的作品,让他品评,然后根据作品施以教学。

胡不凡认为那是一个好方法。他本来书法不错,但自从换了一个身体之后,这笔仿佛不听使唤一般,明明心里有一篇好章法,出来以后却满不是那么回事。

他环视周围,见其他人都在动手写字,也只好硬着头皮,饱涨浓墨,用黄庭坚的字体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则”八个大字,勉强算得上结构正确罢了。

黄庭坚乃是后世北宋的大书法家,他的字长横长竖、大撇大捺,结构欹侧,不受羁束,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实乃是承前启后的丰碑式人物。

胡不凡看了看,自己感觉过意不去,乃揉了纸,重新写下一张,还觉不满意,再揉,他这才体会到什么叫眼高手低,明明有好的眼力,却是力不从心。

那高先生看他写了又揉,再揉再写,就走了过来,一把抓住他的笔道:“不用写了,一时半时再写也不会提高。”

他拿起胡不凡刚刚揉成一团的两张纸,细细地把他铺开,一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了看,道:“你这字体骨架倒也不错,可惜,没有骨力,就是一团墨猪。”

顿了一顿又道:“对每一张纸,自已的每一作品,都不能如此草率,留着,不能扔掉,如果连自己的缺憾都不能面对,怎能有大的进步。”

胡不凡脸“腾”地一红,连声称是。他在现代对于纸张浪费根本没有概念,哪里明白古人对纸墨的尊敬。

那高先生又念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话倒是极为精僻,年纪虽小,但志气可佳,这八个字,确是掷地有声,可惜天下事岂是我辈小民所能左右的,能真正当得起天下事的又有几人,很多人就如同你这字一样,心有余而力不作,唔,字虽不佳,但结体章法,尚有可取之处,如能勤加练习,当不难自成一体,以后要在‘稳’和‘力’上多下下功夫。”

胡不凡朝先生深深一躬,道:“多谢先生教悔,学生定当勤学苦练,不负先生重望。”

高先生微笑点头:“儒子可教也,我倒有一法,不过须下苦功,你可愿意?”

胡不凡点头。高先生伸手提起笔来,力透纸背,写下了一个“永”字。“从明天开始,每天写‘永’字,两个时辰,风雨无阻,自行体会,直到让我满意为止......”

胡不凡知道晋书取韵,唐书取法,而后世的宋书取意,这高先生必然对法度十分看重,不过自己前世学书法以比赛为主,实在是很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那高先生转身走开,去看别人的字去了。

这天放学以后,聂红姑还真的派人在城外找了一处小院。

这一处独门独户的一个小院,位于一个小高地上,四边都没有人家,一条蜿蜒的小路破开贴满山丘的绿草野花,缓缓伸向镇子;小院三面环绕着绿朦朦的翠竹,另一面是方圆大概几十亩的小湖泊,汉水支流的活水注入其中,湖泊周围也满是翠竹,茂盛的翠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还有一只竹排靠在水边。

胡不凡太满意了,这个地方无论读书练武都是上佳的所在,又没人打拢,颇符合他的性子。

那花匠老刘头没儿没女,自愿到这小院来陪他,胡不凡自然是十分欢迎。

就这样,胡不凡算是正式在洪家镇安了家,每日在家习医练武,白天去学堂上学,生活得十分有规律。唯一令洪家感到意外的是,胡不凡拒绝了洪家的任何资助,坚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