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法修为一事,答点点问_闲时风月闲时情_奇书网
返回

闲时风月闲时情

首页
关于功法修为一事,答点点问(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首先申明一下我的观点是:内功未必一定需要外力去修炼,内功完全可以靠内力去提升。这样的内力提升,在儒家叫“仁”,仁而无忧;在道家称“游”,乘物于游心;在佛家则是一个“悟”,息静而悟。

记得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么: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你说不明白意思,我解释一下:这是佛家禅宗的一句话。三界者,前生、此刻和来世。上一句的意思就是眼睛里有事,那么心中便有事,如此看那三界也便很短少。也就是说你眼里心中总在牵挂着的东西,即使把前世、今生、再或是下一辈子都抵押上,也是不够的。但如果你胸无心事,那么即使是坐在自家的床上,也会觉得天地宽广无限。

所以内功的提升,最主要是靠心境的修炼。心境的修炼是外力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比如说你练瑜伽。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之间,你可以得到心境的安宁。但一睁眼,回到现实之中来,你却发现你的生活还是狼籍一片,这也需要整理,那也需要整理。于是心境重又浑沌不清,亦或更甚于前。当然,我也不是说练瑜伽、或是学禅宗打坐有什么不好。相反的,在这样的都市生活环境中,我们能开辟出一定的时间,用外力去修炼身心,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好处的。

也许这样听来,你会觉得我有矛盾。其实不然,我想问你,你修练外功是为了什么?修练外功不是为了练身,而是为了练心。如果我们在每一次修练的时候,把内心的提升作为修练的首要,那么这样的修练功法也是能达到“仁”、“游”或是“悟”。

言归正传,我来讲讲如何以自身内在的修为来提升内功。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天生有双目,但是我们能真正利用到双目的人却不多。你可能会觉得不服气,你会说:我天天都在用我的眼睛,去看世界,去了解未知。是的,我们一直在用眼睛往外看,但是我们是不是也曾有过要把眼睛往里看呢?人生双目,有两功。一则往外看,穷其目,把世界在眼里无限的扩大,得取。二则向内视,穷其目,同样可以无限深刻的去挖掘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和渴求。

可惜的是,我们的眼睛总是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

我们的生存环境总是节奏太快,岁月又是如此的白马过隙,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获取,不断的求索。而很少有机会定下心神去内视自己,看看自己心灵里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到了某一天,当你发现生活的一切都仿如死水时,就再也淘不清,洗不净了。要知道死水是黑的,是暗的,毫无光亮。

那么怎么办?你唯有放下求索的眼睛,低垂下来,看一看自己的内心。这种垂目内视,就是一种内在的修为。他要求你把自己的一切欲念首先放下,然后看看灵魂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当你止欲定息心宁的时候,你的内功就会得到提升。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样的垂目内视,岂不是跟练瑜伽或是禅宗打坐异曲同工,也是修练外力的一种?其实不然,在这里我讲两个小故事给你听。

第一个故事是讲某个国际著名的大公司招聘发报员,要求很简单,只要懂得摩尔斯密码就行。大家都晓得这个摩尔斯密码是国际通用密码,大凡是学这一行的人都懂。招聘那天,来了很多人,大厅里嘈杂热闹的很,都在等待着招聘方经理的出现。可是招聘方的经理却迟迟没有露面。这个时候,从外面进来了一个迟到的青年,他在长长的队伍最后,站了一会儿,就径直的向大厅旁边的一个小房间走去。不一会儿,招聘方的经理和那个青年从房间里走出来。那个经理说,“大家请回去吧,我们已经请到人了,就是他。”经理指了指那个青年人。所有的应聘者当然是很愤怒,他们说:“我们排了这样子长的队伍,你们连问问题的机会都没有给我们,而这个青年人迟到了,且径直闯门而入,却被聘请了,这是不公平的。”那个经理平静的说道:“我们特别选择了一个嘈杂的环境,来进行这次招聘,是因为在这样吵闹的环境下,我们一直在发送着一组摩尔斯密码,内容就是‘谁要是听懂了这个密码,请直接到小屋里来应聘。’”

另一个故事是我新近在驿栈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名字叫《阳光心情》作者:幽幽草,有空可以去看一下,不错的故事)里面讲到是一个瞽目之人的快乐。什么最瞽目,就是盲眼的人。这样一个盲眼的人,很普通的生活在大家的周围,以自己精湛的推拿手艺养活自己,供给家人。他是快乐自足的,他虽然看不到阳光,但他却热烈的感受着阳光,并把这样温暖如阳光般的快乐感染给其他一切认识他、看得见他的人。另外,05年春晚上,那个《千手观音》的舞蹈。大家都晓得,这些舞蹈者都是残疾人。但是如果不说破的话,谁又能看出来呢?她们呈现给大家的是如此的端庄、优美和纯净,这样的感觉是完美和圣洁的气质。那么想想,这样的心神安静,内敛、专注和浑身散发的祥瑞,我们健全的人可以完全的表演出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一种内修,是对于心的内修,它告诉我们在保持着外在的形骸时,也要注重内心的体修。瞽目之叟,明目于心,就是这个道理。

故事讲到这里,你也许会明白。真正心灵的宁静,是不受外力影响的。所以我们内视于心的时候,不在于你是否做功,上面提到的垂目内视,也不一定是真的要让你把眼睛闭起来,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这样的道理,我本来也是不懂的。去年某次去寺庙中与一僧闲谈佛法,我问那僧:“凡尘可否清净?”那僧睁眼看了我一眼,然后又闭上,我便有些明白了,我说:“原来凡尘可近可远,就在我的睁眼闭眼之间。”僧不语,只是微笑着看着我,我便有些惶惑,请僧教诲,于我剃度。僧便问我如何而来,我回答三者:“坐车而来、走路而来、随愿而来。”僧皆摇头,我便有些明白了,我说:“我是自然而来。”僧笑,说:“如此是可以剃度了的。施主是当真要剃度吗?”他笑盈盈的睁眼看着我,我忽然又明白了:原来既是凡尘,何来远近,那么也就无需闭目或是睁目了。当即便罢了那出家之念,走的时候,那僧送我一句话,我今天把这句话,也转送给你:修行是一场心与体的较力。

是的,修行是一场心与体的较力。无论在何地,无论在何时,无论是哪样一种环境,无论外在有多大的干扰,我们只要保持着一种内修于心的态度,那么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做到垂目内视,体察定省于心。

这就是一种内在的修为。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