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繁花书之未央夜雪_奇书网
返回

繁花书之未央夜雪

首页
第一章(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西汉初年,历法与后世有所不同。大体上虽也遵循阴历,但却不是以一月一日作为过大年的标志,而是定在十月一日。所以,后世将热闹快活、除旧迎新的“过大年”称为“春节”,但在汉初,过年时正值秋末冬初天气,也许是叫做“冬节”也说不定。

总之,这习俗从高皇帝刘邦时开始,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后来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启用新修成的太初历,规定每年的新年从一月一日(即正月初一)开始,从才从此延续下来,两千余年习以为常,以至于到了后世,除却史官之外,已经无人再记得还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过“冬节”的年月。

所以在这一年,一进九月,便是年末了。

长安城今年冷得极快――数日之间,已开始有冻手的感觉。节气中的寒露过了,还未到霜降。清晨时分,殿顶屋瓦上已多会有白花花的一片。

杂务兵在院子里用大竹枝扫帚“刷――刷――”地把落叶扫聚到一起去,虽然轻手轻脚的,还是把东侧军官营房里的刘兴居吵醒了。他看看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便深吸一口气,一跃而起,钻出暖融融的被窝,一股凉气包围着扑上来。

他迅速地穿上衣靴,拿起桌上的武弁冠戴上,一边往颌下系紧冠带,一边已经快步走出门去。

杂务兵们畏惧地朝他施礼。他没有看到,已经开始自顾自练起拳来,虎虎生风,煞是威猛。

这是他每天清早的惯例,先练半个时辰的拳,让身体发热活动开,再练半个时辰的刀,然后才去值班巡视。一天忙完,到得吃罢晚饭,略作休息,他还要在月光下继续练两个时辰的刀法,然后才能疲惫地、大汗淋漓地光着膀子去睡觉。除了宫中必须出席的活动之外,他每天都坚持这个日程,不愿偷懒。

以前教他的高手们都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现在体会越来越深了。

虽然他刘兴居是“天潢贵胄”,但这长安城中的天潢贵胄一抓一大把,个个都姓刘,比他先封上侯爵的就不下十个,后面还有一大堆在排队等着。大家论资排辈,他这个东牟侯,连北阙甲第的一座小房子都捞不到。

若是提到官职,更加让人丧气。朝廷上比较显贵清要的官职――也就是报酬丰厚、事情不多、最适于悠闲自在的――几乎都是吕氏子弟在做。刘氏皇族们眼巴巴望着,只能干咽下口水。别的高位也有,但都太累、太专业――比如少府官署要成天统计算账;廷尉府要精通法律;太常府要对繁琐的礼仪祭祀流程了如指掌;将作大匠府要会计算土方、监督木瓦;御史大夫官署要监察百官,容易得罪人,每年还要全国各地跑路巡视,油水不多,又饱受颠簸;相国府就不必说了――就算吕产不姓吕,他那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架势,也足以把任何身体不好的属下拖死。

所以,刘兴居对自己这个未央卫尉的官职备感欣慰。这是重职,虽然级别不太高,但是亲近皇宫中枢,升迁得快,将来做中郎将,做上将军,甚至做太尉――帝国不常设的军事总统帅――都是大有希望之事。

有时聚会,看到那些闲散枯坐、百无聊赖的刘氏叔伯兄弟们羡慕的眼神,他心里总是暗自爽快。当然,这也让他更清楚,除了练就了一身不错的武功之外,他对这个官职并没有什么保险的优势。如果――有另外的刘氏子弟武功超过了他,甚至开国功臣的后代们中有绝顶高手――都有可能将他取而代之。所以,他练武一点怠慢的心思也没了,三九酷暑、三伏寒冬都不敢放自己的假。

有时他忍不住也发发牢骚,骂一句――妈的!长安城嘴多,饭少,屁股多,位子少!活得太累,老子还是回老家临淄去算了。

骂归骂,他也知道不现实。回到临淄又怎样?齐国虽然广大富饶,却是属于他大哥刘襄的。人家是嫡长子,今年才二十六岁,没有意外的话,就会一辈子做下去――有意外又怎样?只要大哥有了儿子,就算再小,都会直接继承王位,怎么都不会轮到他刘兴居头上来。所以,虽然也是齐国的王子,但自从他懂事开始,他就早已不存着“封王”的奢望了――当然,终究兄弟情深,他也不希望大哥出意外。

那就只有在临淄城齐王宫里再呆上几年,然后搬到自己的封地东牟县去,盖一座侯府,每年两次等待缴上来的赋税了――不到一千户,虽说钱是足够花了,但关键是,从此自己的人就废掉了。在这么一个并不繁华的小城里呆着,连土皇帝都算不上――还有朝廷派来的辅助官吏,以及定期下来巡查的御史哪。他知道,他就只能无所事事,每天躺在府里看看普通脂粉们的歌舞――虽然他不好女色,心里还是不服气。

嗯,对了,还可以每天骑马到城外去转两圈,站在荒凉的高坡上,西望长安,想想那里城中轻车怒马、鲜衣冶游的显贵们,再发发呆,做做统率大军、出塞立功的永不能实现的英雄梦――一想到这幅“未来”的图景,他的头都大了。

就算同样身份的二哥刘章,也比他幸运的多。都是封侯,不知道太皇太后搭错了哪根筋,一开手就给了二哥两千户。二哥和他最亲近,他当然替二哥高兴,但隐隐也为自己抱不平。后来更是了不得――成亲、重礼,婚宴上好事一桩接一桩,二哥和二嫂加在一起涨到一万户,在北阙甲第捞了一座大大的、华丽的朱虚侯府,还一下子就升到了北军副统领――前面那些都不说,最后这点就更讽刺了,因为包括他在内的武将们,谁不暗自盯着这个职位?他当然愿意让二哥去做这个副统领,尽管二哥武功战阵远不如自己――可是他那时企盼地看着太皇太后――怎么着我也能去北军里做个将军吧?

太皇太后没睬他,起身叹息着离席了。

刘兴居只得继续站在席边,做那敬酒陪客的活儿。看着众人推杯换盏,揎拳攘袖,一个个喝得满脸通红。

他随意张望一下,发现旁边的窗外有一只小飞蛾被屋内的灯光吸引,一直朝窗上撞,想飞进来――但是有窗纱拦着,徒劳无功。他看着那只小飞蛾傻傻地,只是换着方向不停撞头,心有所感,突然举起大杯自顾自地也喝了起来。

――――――――――――――――――――――――――――――――――――――――――――――――――――――――――――

既然不是当权的一派,不是嫡长子,不是乘龙快婿,甚至没好运气,那就老老实实地先保住未央卫尉的位置,慢慢熬吧――等着过几年的升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自我宽慰地想。

谁知道最近霉运缠身。先是七月三十日午后,一个红巾杀手闯入未央宫行刺。结果“正巧”他未央卫尉不在宫中,反而被吕更始这个不相干的长乐卫尉将刺客抓住。他这个“失职疏忽”的脸丢得碎了一地,找也找不回来。

至于这个“正巧”背后的原因,更是让他窝火――自从七月初太皇太后病重以来,两宫里人心浮动,没有人再去管束七岁的小皇帝。这个半大孩子异想天开,自作主张,竟然悄悄拟了道诏令,找出御玺盖上,要找人来教自己武功。

不知这孩子从谁那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觉得吕更始比刘兴居武功更高,居然就越过他这个近在咫尺的未央卫尉,而直接宣对面宫的长乐卫尉每天午后来未央宫。

他听到这个消息,气得饭也吃不下。私心里,他不相信吕更始武功超过自己――或者不如说,他已经练功这么辛苦了,不容许还有人武功能超过自己、会超过自己――小皇帝孩子不懂事,如此明显地厚此薄彼,等于是给了他一个耳光,再把他的饭碗硬夺给外人。

于是刘兴居一怒之下,每日到了午后便怠工,躲回军官营房里去睡大觉,免得和吕更始打照面,听他那若有若无的冷笑。

吕更始一开始摸不着头脑,去教了几次。后来发现这不过是小皇帝的孩童把戏,便懒得再陪这小孩子玩儿。正好三十日太皇太后突然病重,吕更始便借机去未央宫跟小皇帝禀明,推荐刘兴居以后代替自己“教导皇上”。

等吕更始从小皇帝那里离开,刚走到未央前殿外,刺客便闯了进来。

――等刘兴居一身臭汗地赶到地方时,刺客已经被吕更始带到长乐宫,交给吕莹审问去了。郎官们正在抬死伤的同伴尸体,偷眼望他,神色复杂。他更是大怒,心想:我一直都很负责的!我每天来回在这宫里要巡视多少次!早晚都要亲自检查……

后来他阅历渐丰,才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多少年都没有出错,就那么一次偷了点懒,结果大错儿就吹着笛子来了……

未央、长乐两卫尉既级别相同,各自掌管数百卫士、郎官,护卫两大皇宫的安全,则这两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可想而知。一个人若风光了,另一个便相形见绌,更何况是这种此岸风光正建立在彼岸塌陷上的事情。

他自叹了几天倒霉,好不容易打起精神,更大的打击就来了。

八月九日晚,未央宫西北作室门内意外起火。他忙得不可开交,到处指挥郎官们去救火,身先士卒,嗓子都喊哑了,自己的身上都被烧起好多泡,钻心地痛――总算扑灭了,没有殃及到天禄、石渠二阁。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