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先从“乳房”写起陈思同陈思同的长篇小说《爱情花手巾》是从“乳房”开始的。
但是,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乳房”上,还应该多往下看看。
(一)说“乳房”
提到“乳房”,我们就想起明代诗人王偁写的《酥乳》:一双明月贴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圆;夫婿调酥绮窗下,金茎几点露珠悬。
把乳房比做丰盈、圆润的明月,贴切,传神,少见。
还有吴耳的《伸腰》:一团红玉下鸳幛,睡眼朦胧酒力微;皓腕高抬身宛转,销魂双乳耸罗衣。
清代诗人孙原湘的《即事》:水晶帘下恣窥张,半臂才遮菽乳香;姑射肌肤真似雪,不容人尽已生凉。
清人陈玉璂也有一阙《沁园春》词:拥雪成峰,挼香作露,宛象双珠,想初逗芳髻,徐隆渐起,频拴红袜,似有仍无,菽发难描,鸡头莫比,秋水为神白玉肤,还知否?问此中滋味,可以醍醐。
罗衣解处堪图看,两点风姿信最都,似花蕊边傍微匀玳瑁,玉山高处,小缀珊瑚。浴罢先遮,裙松怕褪,背立银红喘未苏。谁消受,记阿候眠着,曾把郎呼。
很多。《隋唐遗史》记载杨贵妃有次喝酒,衣服滑落,微露胸乳,唐玄宗摸着她的乳房,说:"软温新剥鸡头肉。"安禄山在一旁联句:"滑腻初凝塞上酥。"唐玄宗全不在意,还笑道:"果然是胡人,只识酥。"安禄山描写的是乳房的触觉,看来是抚摸过杨贵妃的乳房。"若非亲手抚摩过,那识如酥滑腻来?"传说杨贵妃和安禄山私通,被安禄山的指甲抓破了乳房,她于是发明了一种叫"诃子"的胸衣遮挡。
但是,乳房没有成为中国古代审美的对象。
西方文明:对乳房的狂热崇拜,使之成为性象征的核心。夜礼服把女人的全身紧裹,胸部却撕开一个口子,胸前洞壑大开,任何一个人都能直接看到她们闪烁光辉的肌肤,直至裸露着的半个乳房。中国的旗袍是从下面开口子的。
法国诗人克莱芒·马罗有《美乳赞》:"玉乳新长成,比蛋更白,/如白缎初剪,素锦新裁,/你竟使玫瑰感到羞愧,/玉乳比人间万物更美,/结实的乳头不算乳头,/而是一颗象牙的圆球,/正中间有物坐得高高,/一枚草莓或一粒樱桃。"......"一见到你,多少人动心,/能不伸出手,情不自禁,/抚而摸之,或握在手里。"......"到底是谁会三生有幸,/能够以乳汁使你充盈,/让你少女的玉乳变成/妇人的乳房,美丽,完整。"文艺复兴时期,乳房克服地心引力的高耸出了胸脯。同时,审美的乳房与哺乳的乳房分道扬镳。文艺复兴时代的贵族女子清醒地意识到,哺乳会严重伤害乳房的挺拔形象,她们拒绝给自己的子女喂奶,而雇佣下层社会的乳母完成这项任务。这时期的女性乳房,分为10%的上层社会的乳房和90%的下层社会的乳房。贵族女子的乳房高挺、圆鼓,农妇或乳母的乳房松软、下垂。男人的目光高于婴儿的嘴,是男人而不是婴儿决定了乳房的进化。
在其他的哺乳动物那里,乳房没有性的意味,只是单纯的哺乳器官。惟有人类赋予乳房情色的含义。我在《爱情花手巾》中有关于女人胸罩的描写,显然,那戴胸罩的乳房不会是出于哺乳的目的。
人类女性的乳房是一种文化现象。人类的观念塑造了乳房的形状:浑圆、丰满、挺拔。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种乳房是不可思议。哺乳动物都有乳房,但大多在哺乳的时候胸部鼓胀,喂完奶后,就会瘪垂下来。在已知的4300种哺乳动物里,人类女性的乳房是一个奇怪的特例。
乳房是生命的哺育者,也是生命的毁灭者。乳腺癌是妇女死亡的第二号杀手,平均每九名妇女中,就有一人罹患这种可怕的疾病。美丽和死亡拥抱得如此紧密,使我们无法将乳房与癌分开。作为男人们很难理解女人在失去乳房的同时,女人还失去了什么?
乳房文化的多重含义蕴积着《爱情花手巾》的深刻主题和思想。
说“第一句”
“第一句”很重要。
陈忠实的《白鹿原》开篇第一句是:白嘉轩一生娶了七房女人。
小说的“第一句”奠定了小说的主题、基调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