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才拍拍他的背,安慰他说:“不会的,肯定能批下来,我的也还没消息嘛。不过昨天夜里做梦,我俩已经到了海南了,在海滩上玩呐。”
高江说:“但愿如此,老天保吧。”
说着说着,“的呤的呤”,一阵自行车铃响,邮递员风一样扑进了高俊才家,叫着:“高俊才收邮件啦。”
这一声喊,被振动的是高江,他立马站了起来,伸手拉住邮递员:“看看有没有我的。”
邮递员送来了高江和高俊才的下乡务农批准信,那是县知青办公室的红头公文,盖着大红印章。信里对他们的行为给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俩是响应毛主席号召的好青年,鼓励他们在广阔天地里做出贡献,做新时代的主人。并通知他们下乡的目的地,集合出发的日期,如何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等等。高江心细,他把信看了又看,发现上面批准他们去的地方不是海南岛,而是粤西北的一个老林区,人称广东西伯利亚。那里没有大海,只有林海,没有沙滩,只有高山。高江高兴的同时有点失落,觉得那地方不浪漫。又因为姑妈的儿子林大城是去海南,如果自已也能去,俩个人在一起会有照应。不过对于高江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前途就蕴藏在里头了,机不可失。他决定不管去哪都去,不动摇,大丈夫嘛,志在四方,四海之内,皆兄弟。后来发生的一切说明了他的决心是下对了。而高俊才本是达观的人,他才不管去哪里,只要能离开老家,他不计较,同时因为他心里还有个小九九不行就回来。高俊才的姐夫人好,人脉广,硬是把他的户口给变换成城镇的,所以上面才批准他成为下乡知青。
晚上,吃过饭后,高江抢着去洗涮碗筷,他妈觉得有点奇怪,往日这时,在晚饭后稍事休息,高江就会拿着笛子到河边去吹奏练气,今天反常了,肯定有什么事。是的,高江要向父母说知他下乡去粤西北的事。
“爸,妈,你们看看这封信。”高江把县知青办公室的红头公文掏出来给父母看。
父亲首先接过去看,一边看一边说:“你这小子,瞒着我们办大事,好哇好哇,你长大啦。”言语中有些火气。
母亲接过去看了,看完了说:“那是什么地方,你小小年纪,从没出过远门,你能去?去了你能过日子?衣服谁洗?有病有痛谁理你?”忧心衷衷难以首肯的样子。
高江一看,不对路,不同意我走。不行,我要走。明知山有虎,我偏向虎山行。但他也知道,这件事和父母硬来是不行的,他们不同意他是走不了的,因为公文上规定,到县里办手续时一定要有家长签名同意。
“你们听我说,”高江开始了他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儿子去外面是要去学本事,闯世界,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说不定我在外面能闯出一个新天地。再说了,还有高俊才和我一起去,凡事我们会互相照应。”
父亲说:“去供销社不好吗?”
“做个售货员,我会很郁闷的,我不会去的。”
母亲说:“你就不能听我们按排?你去老远的地方,我们会很牵挂的。”
“我明白,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但儿子已经长大了,我希望能自已决定自已的前途。再说了,林大城不也下乡吗?姑妈姑父都让他走,你们也应该让我走。”
父母亲对看了一眼,眼神显得很无奈,父亲说:“让我们考虑一下,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高江的父母没有再阻止他,反而积极地为他去公社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到了集中出发的前一天晚上,高江开始收拾行李,因为县里会给他们发被席,所以他只需带些衣服就可以了,行李显得简单,他就又带了几本人家不要的高中课本,当然不会忘记带着笛子。第二天早上,高江只让父母亲送到镇汽车站,他和高俊才一起走了,高俊才的母亲陪着他们一起去县城。到了县城,把所有应办理的手续办全了,“下乡知青”这个中国历史上有特定含义的身份终于落在了高江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