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心空念空_如何进入审美境界_奇书网
返回

如何进入审美境界

首页
第十二章 心空念空(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心不能静,是因为心多狂乱。一会儿一个想法,绵绵不断,没完没了。此时,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办法,也只有降伏心念产,心灵才能恢复平静。在所有的修养中,都是以降伏心灵为要旨的。

具体的办法有:

1、切念。一般人也了解主念之可恶之处,当人心烦意乱的时候,胡思乱想,让人神经错乱,精神发狂,念而多朵,是人生病的征兆。但一般的人都是用“不想、不去想”去排除想念。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把各种各样的想法用“不去想”这一念切断,所以叫这种方法为切念产。但以念止念产,无异于以虎驱狼,等到“不去想”这一念根深蒂固的时候,又该用什么来除这一念呢?

2、纵念。当我们发觉心念不胜切的时候,只好来换一种修养的办法。用什么办法呢?即纵念产。

纵念,即放任想念民,想念起时,不去阻止它,而是放松身心,由它去,想到那晨算那里。

它的好处是心不再那么紧张,精神松驰,但想念如转动的链条,一环接着一环,环环紧扣,又可能导致新的想念不断产生,让人心烦意乱。

3、心不动念。

想念慢修养的大敌。越想越多,越多越想。不降伏想念,是难于让心灵安静下来的。所以,还得采用新的办法。

(1、)捻婆罗门线法。

这种做法,即心念起时,即不用意去降伏,也不有意纵,保持均匀的状态,让心既不因降伏而处于降伏与想念相夹杂的状态,也不因放纵而使心念景上生心,干生枝枝生小枝枝又生叶而绵绵不断。

(2、)如柴“要”断。

“要”是一种用细韧的枝条拧成的捆柴的藤条。强果有用力捆柴时,柴“要”突然断了,柴会绷开松散。此时人没有一点办法。砍柴人刚才用过的“要”子,再没有“要”的功能了,被扔到了盯柴中,成了和柴没有区别的东西了。这个比喻是说,当我们明白了切念的想法和私心杂念没有本质区别的时候,就不再去有意地切除目前的私心杂念了。因为能切的这一念,和要切的那一念,本质没有区别。

(3、)儿童观画。

当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后,注意力即不在内部的知上,又不在对象的名相上,只会感知一些对象的名相之下的要素,如色线质味等。把注意力专注地放在对象上,又不起心动意地去知它,可得轻妙的状诚,出神的快乐。就象儿童看画一样,眼为色形所吸引,而因为没有意识,又不明白看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全身心获得一种奇妙的快乐。

(4、)象体无觉。

当心念起时,心念已经不能撼动主体,心念不再能使主体紧张地专注于彼,主体亦不再对心念名相探安,主体的知与心念分离。由于以心念不再唤醒主体强烈的觉受,如象行荆棘丛中,见荆棘之相,无刺痛之感受。

此四种方法,即是四种方法,又是四种境界。也描述了修养过程中的四种感受。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