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艺术手段_如何进入审美境界_奇书网
返回

如何进入审美境界

首页
二十四、艺术手段(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在不同门类的艺术中,它们所凭借的手段又各不相同。

绘画是色彩的艺术。它是在二维平面上,用色彩来模拟一个虚幻的物相。这种模拟,不能太象实物,也不能与实物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的地方,是让人心里与物拉开距离,而不似的地方,让人的想象力充分地展开,联想到在形象之外的内容。也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同内容。

如我们看齐白石的《他日相呼》这幅作品。画面上画着两只小鸡,在争抢一条蚯蚓。画题为他日相呼。也就是以后他们就不会争抢了,一只小鸡找到了蚯蚓,会叫另一只来吃的。这两只小鸡,是一公一母,再是两公两母,不知道。但这幅画表现的是孩提时代,不懂事与兄弟姐妹打架争抢的事。

画上的小鸡,与画意中的人的内容形成了比喻的关系。

如果说要把这幅画画得鸡毛一根一根都经得起推敲,那么欣赏者的注意力就被引向了看小鸡的形状上去,画后的深厚思想内容就被淹没了。因此,我们在看齐画的时候,他不用彩色,线也不用,只是用黑块概括出一个小鸡的形状,表现出它们争抢的关系就行了。如果是一般人,小鸡画成彩色,再加上背景,那么,作品的思想性必然地被削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画中的似,是为了引导欣赏离开日常纷乱的生活,把注意力放在画面的主题上来;而画中的不似,正是作者立意之处,表现主题的所在。没有似,欣赏者不能进入具体环境,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可能又把目标转到了别处。没有不似,作品的浅薄轻飘是显而易见的。似与不似在这里把主观与客观,在这里高度地统一了起来。

音乐依凭的手段是乐音,包括旋律节奏音高音色等等。创作者在创作一件音乐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旋律来表现所要表现的内容。为让旋律更适合对象,还要用到音色节奏音高等因素。音乐作品也是一样的,它很象一个谜语一样,有面和底。其中的面是旋律直接摹拟的形象和情境。至于听到这样的旋律,欣赏者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引起什么样的情绪,又是另外的一回事。在形象后的情绪和思想,这是艺术品的高低上下的主要决定因素。

而舞蹈和雕塑则是直接摹拟人的动作和行为片断,来表现作者对人的把握和理解。人的行为,表现人的个性同时也表现社会生活,因而研究它,对于把握特定时代的人,具有很大的意义。当然,在舞蹈中,更多地是用一组行动来表现一种情绪,而不重视对单个动作的具体摹仿。

文学是用文字符号来表现人类幻象的一种艺术。这种符号表音,也表义。表音文字列象是音乐,表义的文字更画绘画。一个是听觉发达的标志,一个是视觉发达的标志。当然,随着文字的简化,表音越来越多,表义越来越少。所以研究这个意义不是很大了。文字符号具有抽象和间接的特点。它是限制,同时也是长处,因为空白的地方,更便于展开欣赏嗜广阔的想象空间。

抽象的符号,也注定了文学只能描写人的感受,并将它用凝练的话概括出来。如果一个作家要用太多的文字,与和一个画家较量,注定是出力不讨好的。因为文字越多,越难以在读者的心目中形成具体的画面。而绘画正好相反,它可以用复杂的色彩来细致地描绘开胆,直到乱真的地步。

从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易于了解艺术的本质,即怎么样创造形象。一般地说,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感,即受到某形象的刺激(发现一些自己已开始塑造的形象的片断,但此时它们的存在是零散的,杂乱的,零星的,不成系统的),从此感受出发,通过思考联想,想到象,提炼出主题(通过联想、推断,叠加、组合等方式,使之在为完整的幻象,并使之系统化),才能根据主题,来安排结构,生发情节(即阶段就是作者完成幻想的生长成衰的过程)。

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发现,构成大众在某一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生活所产生的幻想,并理智慧地告诉人们,此幻想的生长成衰,为人们提供一种虚假的满足。

幻想的产生是因为生活压力所致。

幻想是对生活的反对。

是人对现实的抗争。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