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世俊的潜心教育下,三年级三班和四班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习兴趣高,学风浓,数学总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一九八三年九月,杨世俊所带的两班学生已升入四年级。按照当时城关小学的规定,对三至五年级的代课教师实行“小循环”教学,即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每个教师都要从三年级接班,一直带到五年级毕业,才算完成任务。因此,本学期杨世俊也跟随学生开始四年级数学课的教学工作。
九月十七日下午,杨世俊回到家里,安排给责任田里播种小麦的事情。因此,他当晚就去找人看牲口,准备在第二天早上播种小麦。
于第二天下午,杨世俊种完小麦准备去学校。姬春胜从门外走了进来,他边走边喊:“世俊,杨世俊在家吗?”
杨世俊听见有人喊自己,急忙接应道:“在家哩,春胜叔,你怎么又来了?”
姬春胜听到此话,心里很不痛快,将脸一沉说:“怎么,我来多了,你们就不欢迎了?”
杨世俊笑了笑说:“不是不欢迎,而是随便问问。”
这时,张能线说:“孩子不会说话,请你不要介意。”
姬春胜也笑了笑说:“没啥,没啥,我也是说着玩的。”然后坐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
杨世俊倒了一杯茶水,给姬春胜端到跟前。姬春胜喝了两口茶,然后说:“自从上次杨世俊和王锦秀见过面以后,我一直想把这件事给你们说到底,昨天下午我听说咱世俊回来了,今天就专门找你们来商量这件事。”
张能线说:“他大叔,我们相信你,你就放心说吧,下一步要我们做什么,你就尽管讲出来。”
姬春胜抓了一下后脑勺,然后说:“明年是一个‘甲子’年,咱农村人不兴在这一年结婚。以我看世俊今年也年龄不小了,咱干脆在年前给娃把婚事办了,你看咋样?”
张能线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人家对‘彩礼’是怎么讲的,你也得给我们说一下呀!”
姬春胜笑着说:“至于‘彩礼’吗,人家王锦秀她爸说了,你随便给,多少都行。”
张能线说:“人家抓女儿也难着呢,说什么咱也得给人家一部分。”
姬春胜双手一拍,几乎从椅子上站起来,高兴地说:“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人家给了咱一个大面子,咱总不能不做人,让人家说咱的闲话。”
姬春胜又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我看了一下,什么的表里布啦,棉花啦,衣服啦,等等,这些咱都不说了,你们家里也没有人做,干脆咱一绳子捆给上人家四百元钱,他娃要什么,让他给他娃去做,后面咱就说结婚的事,你们看怎样?”
张能线笑着说:“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你说咋办咱就咋办。”
姬春胜说:“我把日子都看好了,下周的星期六,是八月十八,正好是一个双月双日,咱先举行一个‘行礼’仪式。十月初八是一个吉日,就把办婚事的日子放在这一天你看行不行?”
张能线想了一下说:“好!咱就按你说的办。”杨世俊的婚事就这样给确定了。
这次杨世俊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筹集“彩礼”。这四百元钱的“彩礼”虽然不算一个大数目,但对于当时的杨世俊来说,要筹集这四百元钱,还得费很大的力气。这时候,他靠省吃俭用,从工资里面积攒下来的钱也只不过有一百余元钱,还相差三百元钱,只得找亲朋好友去借。
杨世俊首先去找校长郭春堂,郭春堂说:“婚姻问题是你的终身大事,我当然全力支持,但是我们学校有项规定,教师借款最大限额不能超过二百元,并且必须在半年之内从工资里面扣回。你如果愿意的话就写个借条,我在上面签个字,你到苏会计那里去办理。”
杨世俊想了一下说:“能行,我同意。”
郭春堂拿来一张纸,让杨世俊写了一个“借条”,然后自己在“借条”上面也签了字。
杨世俊拿着“借条”,先从苏会计处借了二百元钱,还相差一百元钱怎么办呢?他只得去找同学借了。
北关中学有个教师叫刘对定,他是杨世俊在大荔师范上学时的同班同学。九月二十日中午,杨世俊来到刘对定的办公室借钱。
杨世俊开口问道:“老同学,你有钱吗?我想借些钱。”
刘对定问:“你借钱干什么?”
“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说是要在星期六举行行礼仪式,等着用钱呢!”杨世俊说。
“现在说对象还要钱哩!”刘对定说,“我们学校的印刷厂有个正式职工,人家找对象一分钱都不要。要不然,你把这个对象退了,我给你介绍一个。”
听到这里,杨世俊忙摇头说:“算了算了,我已经和人家一句话定了,再不能胡折腾了。”
刘对定看到杨世俊的主意已经拿定了,又转变话题问道:“那你需要多少钱?”
杨世俊说:“如果你手中宽展的话,借给我一百元钱。”
刘对定说:“目前我手中只有七、八十块钱,要么你先拿上五十元钱你看行不行?”
“行,行。”杨世俊高兴地说。
刘对定取了五十元钱交给杨世俊说:“我刚才给你说的话你回去后考虑一下,如果同意的话给我说一声,我可以给你再说一个。”
杨世俊接到钱说:“好,我现在知道了。”就离开北关中学,返回自己的学校。
杨世俊东拉西借,好不容易才算凑齐了这笔礼钱。
九月二十三日(古历八月十七)晚上,杨世俊就向郭校长请了一天假。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坐上第一趟班车回到家里,办完了“行礼”手续。后面要做的事就是准备结婚了。
在这一年里,澄城县文教局对婚假有一条规定,普通婚假规定为七天,凡结婚时年龄满二十六岁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晚婚晚育政策,可以享受一个月婚假。
杨世俊当时的年龄是二十七岁,自然可以享受一个月的婚假。
十一月九日,这天是古历的十月初五,距离杨世俊的结婚的日期只剩三天了。杨世俊来到文教局办理请假手续,王局长态度非常和蔼,他说:“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行晚婚晚育,我们理应全力支持。但必须安排好婚假期间的代课问题。”
王局长拿起钢笔在《请假条》上写到:“安排好代课后方可离校。”他把《请假条》递到杨世俊手中后说,“你拿上《请假条》去找郭校长,办完手续就可以走。”
杨世俊又去见校长郭春堂,郭春堂看了一下《请假条》说:“好,你现在可以走了,代课问题我随后安排。”
十一月十四日,是杨世俊新婚后的第三天,他安排好家务后,又来到学校招待教师。他一走进学校的院子,就听到有人喊:“哎呀!新郎官来了,新娘子怎么没有来?”
杨世俊笑着说:“她今天回娘家去了,停两天就来了。”
田老师和杨世俊都代四年级的数学课,他看见杨世俊来了,就问道:“你不在家里‘度蜜月’,跑学校干啥来了?”
杨世俊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回答田老师的问话,继续向前走去。
站在一边的党老师则别有风趣地问道:“杨世俊,结婚好不好?”
杨世俊毫不在乎地说了一声,“不好。”
党老师故意把声音拉得长长的,说:“嗯!哪能说不好,应该说好得很吗!要是我能天天结婚,我才高兴呢!”
杨世俊觉得无话可说,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
此时正是吃早饭时间,同学们吃过早饭都陆续来到学校。他们看见杨世俊来了,都站在远处眺望。
学生数越来越多,不大一会儿就来了三十多个学生,他们一齐向杨世俊围了过来,齐声喊道:“杨老师,你给我们上课。”
杨世俊向他们解释说:“老师最近有事,请了一个月假,假满后准时给你们上课。”
学生们又喊道:“不,我们现在就要你上课。”
有一个学生从教室搬了一个小方凳,用手帕擦了一下上面的尘土,然后说:“杨老师,您坐。”
其他学生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杨老师,您快坐下。”
杨世俊觉得好意难却,只好坐在凳子上面。
学生们手拉手围成三层,将杨世俊团团围在中间,他们不停地左右摆动着、跳跃着,口里还不住地喊着:“杨老师,上——课。杨老师,上——课……”
四年级四班的班主任任老师对同学们的这一举动十分同情,一开始他并没有制止,后来学生闹得时间长了,这才走到学生跟前,大声喊道:“同学们!大家不要闹了,赶快到教室做作业去!我和杨老师有话要说。”
听到班主任的喊话,学生们纷纷走进教室。但从他们的情绪上可以看出来,他们对班主任采取的这一措施非常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