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镔支持安庆军械所发展时,脑海里还只有他个人意识中的军工产业.引进犹太人时,是为了规模化引进人才以促进农工商的全面发展.到了出访普鲁士时,与各头面人物会谈中,不但是交流政治观念,关于工业和科技上,签订了不少引进协议.如承包给普鲁士的电报网络建设合同,如克虏伯公司的线膛炮制造技术等等.所有已发明重要技术和其人才,还有将要发明的重要技术及其人才,只要可以,都在载镔目标以内.像电话,想起来就令载镔心跳不已.自然,普鲁士人不是吃素的,也要有几项输出协议,如比较成熟得迫击炮制造技术,如两国合作发展后膛枪技术.
从欧洲回国后的几年,是载镔长达五十多年的执政期内,唯一一次长时间关注具体事务时期.不谈数不胜数的新政策,仅就工商行业来说,多年后的中华帝国多家巨无霸级企业,都是在载镔的亲自关怀下成立的.关于这时期,比较有依据的说法就是载镔希望专家们对摄影技术进行简化改进为始,还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而他的改进意见在短短不到两年内就成为现实,世界最大得摄影摄像设备公司‘精映‘也由此诞生.
历史上许多次技术性建议,也使载镔在后世历史上,除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等头衔外,还是公认的杰出科技理念专家.更有人称载镔除了文学艺术不行外,其它无所不精.这个作弊者成为世界历史十大名帝这玩笑般的理想得以轻易实现,甚至许多正牌历史学家都把他排名第一,特别是对载镔有着深厚崇拜或恐惧心理的西方世界.y国的历史专家巴尔德斯教授就这样说:令整个世界开始正视与尊重中华帝国的前十年,几乎是载镔一人所为.令一个古老伟大得国家在沉寂几百年后,重新又获得世界的尊重与信任,而且是任何情况下的尊重与信任,这个过程的前十年,同样源自于载镔一人之力.所以说,他不见得是最伟大得人,因为他的很多手段过于功利,过于狠辣.但他绝对是最伟大得帝王......
谁要说载镔是最伟大得人,载镔肯定认为是在骂他.但最伟大得帝王,载镔倒是愿意将此当为理想,但当时的载镔还没那么狂妄.
历史学家对某问题的争论,似有卖弄学识之嫌.其实,既然关心具体事务是长时期所为,就很难找到具体开始时间,连载镔自己也说不明白.而且,为了配合人口流动政策,身份证所需之塑料研制和摄影技术改进,于载镔一生来说谈不上多大个事儿.只是他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有部分犹太专家参与的座谈会,容易被记录入历史而已.
会议上,关于摄影技术的改进,载镔正是给了专家门两年时间,这是人口流动政策前期宣传给予科技专家的极限时间.而塑料的研制,载镔则给了十年以上时间.因为,当前对塑料的要求仅仅是使身份证经久耐用,并非产业化后的多方需要.还有,塑料产业与石油化工关系极深,或者在某种程度说,塑料就是石油化工的衍生产业,可国家石油化工仅在筹备阶段,还没正式起步呢!
这次纯技术座谈会后,载镔接着又深入过问了国家原有科技人才的重新调整和外来人才的统筹安排两项工作.这两项工作相当繁琐,特别是后一项更是个长期工作,不能完全由普通部门完成,还有一个特殊部门必需参与其中,那就是情报局.载镔当然没心情管情报局怎么找出特工人员,也没兴趣见见落网007们,甚至于根本没问具体反间工作.只管揪着齐天远,让他保证国家情报安全.齐天远如此回答:‘请监国王万岁恕罪,您需要国家开放,人口流动,微臣深知此乃国家进步之举,但于情报工作却是压力大增.所以说,即便您立即给予情报局充分得人员资金支持,我也只能保证基本达到您的要求,万无一失四字是怎么也不敢说的.‘
万无一失载镔可没这么想过.这可不是差不多就行了,而是办不到.当然,这是从总体上说情报安全,但对科学家群体,载镔的把握要大得多.不管是科学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二十世纪以后,还是现在,科学家都是一个比较疯狂得集体.理论学家,工程应用专家,一见课题都是废寝忘食.但在十九世纪,科技投入远不如二十世纪以后.因为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原史二战后的投入资金数量,十九世纪根本不能与之相比.单说科技的国家投资占国民总产值的比例,因为国家重视程度的差距,十九世纪一样比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差很远,许多科学家的重要研究都是个人筹集资金,科学研究几乎是穷困的代名词.
载镔当然要改变这种状况,十九世纪的科技系统化已经开始,只是还不成熟而已,但个人已越来越无法支撑科学研究,如电报电话的发明人,都要拿着初步研究成果寻求资金帮助.载镔就是要这种资金支持由国家负责,将来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分担部分或大部分国家责任.因此,载镔经过几个月筹备,于1869年2月成立了国家科技发展评估委员会,他亲自担任了委员会主席.成员有总后装备部军官,开明工商人士,犹太工商业达者,肯定还有一批科技专家.当然,除了日常工作人员外,并不需要把评估委员们固定在委员会内.事实上,这就是一个风险投资机构,评估委员中有许多就是老板.因为可能有两个以上的老板看中某一科技构想,载镔还准备在委员会内实行科技构思或成果拍卖,还有人才供求市场,但军事科技和人才暂不在此列.不管怎么样,我国的军火公司一定要是国家控股,私人赚多少钱都没问题,但像原史m国那样,军火巨头能控制国家政策的情报决不能出现,这是原则问题.
1869年,中华帝国许多第一出现.设在廊坊的第一个发电厂一期工程竣工,从北京到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同样是北京到天津,第一条铁路开始施工.第一批军事工业的支柱中,建设施工最艰难的西北兵器工业公司建成投产.载镔从北京,石达开从伊犁前往迪化参加了投产庆典.载镔一意谦让中,石达开抄起了迪军工66--1式000001号步枪进行了试射.事后,载镔与石达开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确定了西北军事战略发展思路.后世历史称此次密谈是帝国军事战略从消极防御转为积极防御的开端,并很快付诸现实,区区两年后,先是陈玉成将军,紧接着是石达开将军,即统率大军主动打出国门.
1869年十月二十日,上海江南造船厂,一艘长78米,宽18米,标准排水量18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950吨的战舰静窝在船坞中.根据载镔提出的耐波性适航性的要求与建议制造,这是中华帝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主力军舰.
船坞前人山人海,却寂静无声,大家都在倾听着监国王万岁发言.
......1869年十月二十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我们这个国家那本不该紧闭的国门,就是由敌人的军舰上发射地炮弹炸开的.我们不愿意如此,事实上是不该如此.因为,纵横四海的本可能是我国.可是,更不该为此报怨.因为,我们因此而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是的,我常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给侵略者祸害了那么多年,实在是我们自找的.从被侵略这个大问题上来说,不要仇恨侵略者了,虽然我们一定要找机会报复.是的,就是这样,不要自怨自艾,应该努力去为找回民族尊严而奋斗.今天,我看到了找回民族尊严的明证.从今天起,我们的海军将真正走向伟大,因为我们不再需要依靠购买与缴获来支撑海军.因为我有了自己的主力战舰,将来,我们还会有更大更强得军舰.我们的海军将驾驶着自己制造的战舰抵达所有能抵达的地方.现在,我将这艘战舰命名为‘龙再起‘号,为飞龙再起-----欢呼吧!
载镔几乎声嘶力竭着鼓动起现场情绪,然后抄起斧头,一斧砍断了平衡绳,海说涌进船坞,战舰缓缓后退,轰然声中海浪翻滚,‘龙再起‘号龙入大海,现场气氛达到.
这一天,与海军成立日一起成为海军两大纪念日之一,被命名为‘海防自主日‘.而龙再起号战舰先是做为测试舰,为后续舰艇制造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再经过技术改进后,成为第一艘海军实战训练舰.因为载镔要求龙在起号绝不能被敌军击沉,所以龙再起号从没参与任何战斗,于1896年成为国家军事博物馆最大单件展品.
龙再起号下水之前,东方兵器工业公司总部搬到了恢复繁荣的南京,但安庆无疑还是东方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基地.而犹太人才也主要汇聚到了以北京,南京,广州三地为圆心的范围,因为此三地交通最便利,并使得又一批完全可以信任的原国内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可以支持其它地区建设.可是,因为科技工业发展周期较长,国家投资高峰期尚没到来,私人投资尚有疑虑,等等原因使基础建设跟不是特殊原因引发的人才增长速度,造成首都和东南地区出现了人才过剩现像,这是载镔所不能允许的.
于是,载镔从上海回京后,即召集内阁会议.会议决定,第一,既然犹太人已经是华夏民族之一,就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要相信我国强大的民族融合力,有问题也是暂时的.所以,要大胆使用犹太人才,令其在更广泛得行业,更广阔得空间为国家效力.
第二,国家要尽快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投资,并用有信用的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建设无需坚持国家全资投入,要允许私人持股,甚或私人经营,国家只要拥有控股权就可以了.当然,此举前提是建立可靠的国家信用.这种国家信用不但要使国人信任,因为要走向开放,更应该使全世界信任我们.
第三,法制建设要跟上政治经济改革步伐,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离步调太慢了.完善的司法制度必需远离人治,皇帝犯法也必需在法官面前底头.
载镔首先是从第三点决议上动手.以内阁监察部为基础,将监察部一分为二,一部分维持原有权力功能.另一部分独立出内阁,成立了检察总署,设立了独立检察官制.以司法部为基础,独立出了最高法院.同时,司法部完全独立出内阁,分组成司法监督委员会和立法委员会.不过,载镔并没有要求立法权独立,这样削减皇权,怕反对声音太大.为此,老杨部长组织人,用数年时间重新制订的法律法规中,最重要的<<宪法>>竟不能颁布,只能适当实施某些条文.于是,载镔只能辛苦再辛苦,所有新机构的一把手都由他本人兼任.像什么陪审团制,律师制,保释制等等重要地司法细节,只能又要慢慢来了.
接着,载镔要求各地督察部门组织一种民间对政府部门的监察机构,由工人,农民,士子,军人,工商人士等各行业按一定比例组成.于是,又为这个比例大肆争论起来.习惯上自然要求士子比例最高,载镔的意思却是平均.不过此还政于民之举,可能是需要过程最长得一项改革.原史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国家总还没实现,书记还兼着人大主任呢.所以说,载镔就是提出了这个举措,这么个监督机构也必需要成立,但关于权力问题,则根本没提及.
1869年,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最是风起云涌,载镔忙的不可开交.人口流动政策上,载镔到多年后还在感叹自己的狗屎运,没有强制人口流动,而是看到身份证本身这等小事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而给了两年时间,那场大规模宣传的费用花的太值了.你凭什么让习惯安定的老百姓流动起来花钱跑路玩儿吗旅游业的发展还早着呢!清国其实就是穷庙富和尚,哪有列强宣传中那么遍地黄金,多少百姓连饭都没得吃.所以,宣传的就是让老百姓知道,有不种地照样能吃饱饭的出路.四亿人口,要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那可真正需要‘慢慢‘铺平.
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其实树挪不一定死,人挪不见得更好,但人不挪就要继续死气沉沉固守原地,挪挪窝就会有一个新得机会.新机会是好是坏,在百姓心中,国家宣传极有必要,但一开始则不一定能被充分信任,总是一小部分慢慢带动所有,强制行为自然要引起百姓反感.事实上,载镔的确准备使用强制手段促进人口流动,幸好......
1869年年底,载镔主持成立了国家通迅管理局和军事电迅管理处.接着又连续赶赴南京和广州,加上京城,不停的主持着新型公司的成立.这几个公司在未来无一例外成为世界百强企业之一.而这几个公司都是由富余技术人才,在得到国家和部分私人的资金支持下成立的.载镔很无奈得看着犹太人刚一到新家园,就取得了雄厚得经济基础优势.因为这些将来赚了大钱的私人股份大多被犹太富人所购买.加上热爱投资与兴办实业的特性,几如雨后春笋般的第一批新兴企业竟然大多属于犹太人所有.犹太人对这个新国家并非没有疑虑,但正因为有疑虑,他们才更愿意与国家栓在一起.对此,原住民富人们倒没有后来者的胆量,要不是原住民的资金和人数明显更庞大得多,中华帝国的民间经济真要被犹太人控制一段时间了.
对这些新公司,除了政策支持,国家投资控股外,载镔还拼命盗窃原史中后世著名大公司名称.不为其它,就是听着习惯,当然,这些名称要符合民族文化特点.对此,载镔一点不担心,因为那些名称都是符合民族审美观的音译或意译.如奔驰和宝马这两个典范音译,虽然汽车行业还没兴起,但肯定是没跑儿.
载镔在1869年盗用的是三个著名商标,两个国外一个国内.分别是南京的通用商用机器公司,广州的普惠动力公司,京城的黎明机械设备公司.此外,就是总部设在首都的国家石油勘探公司和国家石油化工公司,还有就是国家有色金属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自然是在首都设总部,但主要办事机构却是在成都,南昌和兰州三地.
转眼间又到了187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1870之前的两年虽是伟大得两年,但历史学家一致认定1870年才是翻天覆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