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如酒、茶、汤。。。。。。等饮品,而真如若水,因为各种机缘而成为各种饮品。但水的湿性未变,如明此理,即可得到作观的受用。”
“弟子明白,请师傅继续。”
“我们以心感悟之中三观,却并不为教义,以缘为本教以武学佛印,将其融合使用。唯一即万法,武、印不相冲,符咒相为一,佛力修其身,是也。”
“师傅我们是以武入佛道吗?”
“万法皆虚妄,人我皆假相。方法不重要,只要有一颗一心向佛的慈悲心,佛经、感悟、修缘、历劫。。。。。。皆是入佛。念经是修性,结印画符是引缘,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除魔为苍生,集结善果。”
“那妖魔又如何定义?佛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妖即生有灵根的动物植物,吸纳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修炼而成人形者是也。魔是为魔界生物,也有现世人间天地形成的恶魔。妖有善恶,魔亦有情。不残杀生灵者是为正,善。关键在于人心。如何定义全看你自己,但绝不可胡乱定义,伤及无辜。更不能打着正义的旗号,见一杀一。妖与魔也是众生一员。”
“弟子明白。”
“贤者,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三智在一心中得’,以及中论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之偈时,而悟即空、即假、即中之妙理,乃创一心三观之法门,传于弟子慧思,再传智顗。
修行的方法是观心,因此就有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之法的产生。所谓次第三观,是以从假入空观的二谛观,和从空入假观的平等观为方便,而进入中道第一义谛观为究竟。
中论云:‘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又说‘三智在一心中得’,可见一观则三观具足,故称之为一心三观。要注意的是,既然一观即具足三观,何必又分次第?
因为次第三观是一心三观的方便;一心三观是次第三观的究竟。大乘心地观经的观心品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
由此可见观心之法,是很重要的。静空你要切记。
修空观,破见思惑;修假观,破尘沙惑;修中观才能破无明惑。修观的方法和治病一样,病情复杂,治疗的方法就不能简化。
假若你能了解非空、非假、非中和亦空、亦假、亦中的道理,不修次第三观,也是可以的。
修观的方法,除了此外,还有止观。所谓止,是止息妄念;观,是反观自性。但为了便于学人修习起见,又分为三止三观。
所谓三止,即是体真止,方便随缘止,和息二边分别止。
至于三观,即是空观、假观、中观。但修止亦应兼观,修观亦应兼止,这样才能使定慧均等,而且见思惑也可以因止而伏,因观而破,这是为修观的妙处。”
___
呜呜,兄弟们,看书要投票,我写的才能有劲啊。现在票数太少了,俺需要票票。投票的才有小jj,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