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你是不知道,我那个媳妇儿是真的不正常,吃完饭啥都不干,连碗都不收,就往床上躺,有的时候还半夜吵着要吃什么泡面哩,成日扯着我儿子,也不让他干活,拉着他就往周大东家跑,还闹着去镇上吃什么炸鸡,你知道不,那炸鸡就这么一小块,”秀林婶比划着,“要十几块钱呢......”
苏缨听了大窘,她也经常晚上吃个泡面什么的,犯起懒来也不干活,天天上网那是更不必说了,别说十几块钱的炸鸡,就是更贵一些的,她也吃过......这么算起来她也真是够不正常的了。
“秀林婶,你听我说,我也经常这样,所以你媳妇儿那真不算不正常,”她咽了口口水,困难的解释道,“她就是在城里学了些不好的风气,变得有些娇气、攀比、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让她在村里待一段时间,和那些不好的朋友都断了联系,慢慢就会恢复正常的。”
年轻女孩子有些娇气任性甚至刁蛮,在城里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村里,特别是在秀林婶这些观念传统长辈眼里简直是不可忍受,这样吃懂得玩乐吃喝不会干活的媳妇儿娶来做什么。
你要和她说,现在的观念是媳妇儿是娶来疼的,她还不把眼珠子给瞪掉出来?
苏缨劝解了一番,秀林婶也颇为无奈的回去了,丽云婶听说秀林婶来找了苏缨,害怕苏缨为她家撑腰,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过来找她。
本来这调解工作是属于梁九鼎分管的,可是老人家威严太威,这亲家婆媳之间鸡零狗碎的闲事闹到他那里都是被他一瞪眼,骂上一通,弄得谁都觉得没趣。
这女人之间的事还是女人比较理解,男人一听都觉得这些婆娘烦得很,成天就爱整事儿。
本来还有个陈碧娇,管的是妇女工作,可他儿子这会考试考砸了,把她给气的,见谁都带三分火气,两家人谁也不敢去触那霉头。
苏缨在村里口碑不错,嘴又甜是个和气人,平时有啥大事小事的也都乐于帮忙,大婶大嫂们也爱和他聊上几句,在村里是个能说的上话的人物,这种小事自然就找上她了。
“小苏啊,我家女儿命苦啊,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这么大,成天想让他有个好归宿,找个知根知底的,总不至于受苦受欺负,谁想秀林一家把我闺女往死路上逼啊。想在我那可怜的女儿被他们家给打成这样疯疯癫癫的模样,你让她今后可怎么活啊?”
苏缨心里觉得好笑,她那女儿哪里是疯癫,分明就是装疯卖傻,一见双方大人来就变得神神叨叨,在周大东家遇到她的时候聊QQ玩游戏不要太正常哦。
这孩子玩的就是苏缨小时候不想上学的时候常玩的装病,为了逃避大人的唠叨,逃避干活,就想了这么个歪主意出来装疯,惹得大家都对她有三分顾忌。
可怜了她的父母和公婆,都以为他真病了或是撞邪了,成天闹得不可开交。
“丽云婶,你也说了秀林婶一家可是知根知底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他们一家是出了名的老实巴交,你那女儿平时被他们说说是有可能的,被打那是决计不可能啊。”
“那我好端端的闺女嫁过去怎么会变得疯疯傻傻的?”
“我看都是去了一趟城里给闹的,”苏缨小声嘀咕着,“你家闺女刚从城里回来怕是有些不适应,还是让她多休息休息,别让她再往周大东家跑了,一个小媳妇儿成天往男人家跑,半夜还不回来也不是个事儿。”
丽云婶听了也有些慌了,她也是个传统观念很强的人,要是大家说他闺女和周大东有染那可就是她家里亏了,连忙辩解道,“我那女儿是个正经人,可不会做出那种事。”
“丽云婶,我不是那个意思,可这经不住村里的风言风语,你说人家秀林婶一家听了能舒服吗?我看过完年,她也别去城里了,城里辛苦,她现在身子又不好,还是呆在家里把身体养好是正经。她不是闹着要买电脑拉网线什么的吗?你们可千万别答应啊,她怕是中了这上网的毒,才变成这样的,你们让她先和这网络隔绝半年看看,兴许就能好起来。”
“啥网的毒?”丽云婶听得一头雾水,心里也不免惴惴的,这是什么渔网有这么大的毒,自家的女儿又怎么会中了这毒?
“就是这电脑,”苏缨也解释不清楚,“有的人经常玩着电脑,就会上瘾,变得一刻也离不开,啥事也不想做,就想对着电脑看。”
丽云婶吓了一跳,这不是中邪是什么,“可我见你也经常用这电脑啊,咋都没事?”
“因人而异啦,每个人体质不同,对着电脑的抵抗能力也不同,你闺女恰好没法抵御着电脑,就上了瘾。”苏缨干脆胡乱解释着,像丽云婶这把年纪的村民哪里接触过电脑,什么网瘾很难解释的。
丽云婶点点头,觉得挺有道理,看来是自己女儿阳气不够旺,容易中邪,被这什么电脑的勾了魂去,看来千万不能让他再碰这个魔物了。
两个亲家本来就没什么深仇大恨,对苏樱说的话也将信将疑,那小媳妇儿被关在家里几天就受不了了,虽然没让她干活,可是成天躺着没有电脑玩也特别痛苦,在秀林家又哭又闹,证实了苏缨的话,是电脑给闹的,两家大人下了决心无论怎么样也不让他碰电脑了。
秀林家的儿子也是个老实的,娶了媳妇儿后,啥事都听媳妇儿的,媳妇儿喜欢玩电脑他也就在一旁陪着,看媳妇儿这般难受,心里也不好受,但无奈父母和岳父母都严令不准他们玩电脑,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日日宽慰媳妇儿。
苏缨有的时候路过秀林婶家还能听到小媳妇儿又哭又闹,摔东西的声音,这网瘾还真不好戒,相比那些被电击治疗的网瘾少年,这小媳妇儿还算辛运得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过年(四)
苏缨和林达打算大年三十那天再回城里过,这几天就在村里忙着给自己的小家除旧布新,每天晚上都有人来喊两人吃饭,梁九鼎啊,陈家平他们的孩子都从城里回来了,一年难得团圆一次他们自然高兴不已。
梁小玲的爹妈从城里回来了,给她买了新衣裳、新书包,还有一堆糖果、饼干,把小家伙乐得逢人就显摆。
苏缨见梁九鼎的儿子踏实肯干,媳妇儿勤劳贤惠,两口子一回家就帮忙老人忙这忙那,不由得称赞梁九鼎好福气。
转眼就到了二十九小年夜,这是苏缨和林达在村里过的第一个小年,两人都格外兴奋,特地买了鞭炮和烟花来放。
张德宝自然是和他们一起过小年,大年三十则是在梁九鼎家过的,他们是多年的老友了,张得宝戏称每年他都是吃百家饭。
大年三十一大早两人就准备开车回家了,父母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年夜饭了,这时候回去正好能帮上点忙,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梁九鼎一定要注意安全,大过年的家家户户都会放些爆竹,要是不慎引发火灾就惨了,她正好又不在村里,凡事只能让梁九鼎多找看着看了。
吃完年夜饭,就是那无趣的春晚了,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到楼下放了会鞭炮,这城里的年总觉得有些冷清,少了那么点年味。
过去的大年初一,大家都会去拜年,还觉得热闹些,现在不是电话拜年就是短信拜年,一大早林爸爸和林妈妈就抱着电话讲个不停,苏缨和林达则捧着手机不停发短信,这城里的生活还真是挺无聊的。
两人跑到空间里,照料照料田地,和苏苏玩一会儿,这几天过年,苏苏也沾了光,吃得满嘴是油。
大年初二,苏缨和林达回娘家,J省的风俗是大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候现象父母拜年,在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
出嫁的女儿搬来那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据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的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