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没再多问,这小琅一向如此,只劝他多吃些,日后想要再吃万峰山的吃食,可就难咯。
吴琅辞别妇人,走出几步,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见那妇人站在院门口望着他,像是送子远去的阿娘。
妇人见他回头,笑着喊道:“小琅,记得早点回来,大娘还给你做饭。”
吴琅重重的点了点头。
西海路途遥远,越是往西,路越是难行。
千年前,西海一带水患严重,方圆近千里荒无人烟。后来听说神族降罚,囚猴王于西海,自那之后,西海水势慢慢得以平息。渐渐的,也有百姓迁居西海附近。
吴琅抵达西海时,已是几年之后了。
西海偏僻,耕地少,百姓全靠打渔为生,日子过的相对贫困。
吴琅不关注民生,他一路走下来,只顾打听西海泉眼。
西海百姓难得见到吴琅这般人物,纷纷热情的给吴琅指出方位。
西海泉眼乃西海重中之重。猴王堵了泉眼之后,泉眼便被神族设下禁止,六界任何人不得靠近。
吴琅暂时不想惊动神界,便只在泉眼附近转了转,偶然在一石洞前发现一处石碑,不知何人所立,记录了西海自泉眼被堵之后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吴琅闲来无事,便驻足看了一会儿。
看到最后,怒意横生。
石碑不知何人所立,亦不知所载之事真假几何。
但事关玉吱吱,吴琅根本没办法平复暴躁的心情。
“你瞧着也十分愤怒吧。”
不知何时,身后传来一位老者的声音。
吴琅回过头,眸中戾气仍未散去。
老者被他猝不及防的一盯,下意识的抖了抖。
“石碑所载,都是真的?”
老者见他这般问,遂点点头:“石碑乃先祖所立,先祖只是个普通百姓,所载便是真的,也无人过问。”
“既无人过问,何以立碑?”
老者叹道:“所求不过一个公道罢了。”
公道。
吴琅眸色暗了暗。
老者见他这般,点了烟袋,坐在一旁石头上,吐了个烟圈儿,慢悠悠开口道:“公道在人心。”
☆、阴阳镜
猴王虽因天罚而被流放西海,却依旧尽职尽责镇守西海,杜绝水患。
至于玉吱吱所受之刑罚,神族法旨只言无诏不得归。但依神族天律,流放满五百年,期间无重大过错,且于民有益者,可将功抵过,无罪释放。
玉吱吱镇守西海百年间,西海早已不复当初的荒凉,已经开始渐渐繁华起来。
是以,玉吱吱这个杜绝西海水患的猴王,深受百姓爱戴。
即便知道了他是因天罚而被流放西海,仍旧挡不住百姓对他的崇敬。因为在百姓眼里,神是一个很遥远的存在,但猴王却是切切实实的镇守西海泉眼,让他们得以安生。
西海百姓不供神明,却家家户户都供奉猴王。并合力建造猴王庙,香火之鼎盛,连当地的土地神看着都眼馋。
这当中就有一个小少年。他常听村民们说猴王的事迹,说要是没有猴王镇住了泉眼,就没有他们如今安稳的生活。
小少年敬仰猴王,每天日落之时,都会坐在海边一块大石头上,每天给猴王送香蕉,与猴王絮絮叨叨的说话。
猴王心情好了,偶尔也会搭个腔。但大部分时间,猴王都躲在洞里,等人走了,他才会将香蕉拿进来,储存起来。
不是猴王不通人情。他只是怕极了孤独。
他怕会习惯了少年人的陪伴,当终有一日,少年人不在了,他会更加痛苦。与其这样,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