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阎亲自画了一副老道士的画像,令最好的工匠,打造了一具十米高的石像,摆放在崇阳山山下,石像下有一个石碑,记载了崇阳真君的功绩。
并以此修了一座道观,名叫崇阳观,崇阳观落成后,香客络绎不绝,崇阳真君更是成为了云州百姓心中最重要的神明。
崇阳山高五百丈,绵延五百里,将江陵郡与外地隔离开来,使之地势更加险要。山顶常年积雪,山下四季常青,东面有奇石成林,西面九天银河飞流直下,南有洞天,西有云海。
对于这座天降山脉,江陵郡百姓深知其由来,将它当作仙山,是崇阳真君所化。
......
青阳山,青阳观。
“哈哈哈,我终于筑基啦!”逍遥子神色激动,七年时间打磨,他终于筑基有成,达到气脉通畅,则全身无病,身心愉快。
此时的逍遥子,已经不再是几年前爱哭鼻子的孩童了,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由于他不能下山,身上的青色道袍缝缝补补多少次,到处是补丁,但脸上却是干净清澈,笑容阳光开朗,面容俊逸,略带一丝青涩。
七年时间,逍遥子每天坚持早起,刻苦修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挑水、种菜、砍柴,还有去大山里采药。
这是一个养命的过程,老道士说过,性命双修,命为性提供基础,精是万物精华,进入肚子化为气,气养神,修性。
修炼到筑基,身体达到绝对健康,祛病养身。
丹经云:“气满任督自开”。
筑基是为后面的修行次第奠基。
最令他激动的是,终于可以修行师父传给他的道法了。
灵宝毕法可是钟离权祖师传下的道法,筑基养命,以精化气,以气修神,精气神合一,便是金丹成!
下一步便是十月怀胎,养精气神于丹田。
有言:“怀胎者是言真气凝结于丹田之内,如有孕之状。真气具足,发现于神,故曰神为气之子,气乃神之母,故有婴儿降生之言,到此地步,大丹成也,可与天地同老,日月同休。”
逍遥子坐在黄果树下,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道书。
脸上满是追忆之色,“不知道师父得道成仙了没有,这么久了也不回来看一下徒儿,师父知道我已经筑基,想必会很开心吧。”
修行亦是修心。
逍遥子没有立刻试着修行灵宝毕法上记载的道法,而是回忆,让自己的心境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
这时一个炼心的过程。
有言“心地未明,杂念未断,一见可欲必喜欢,一见可惧必心怖,七情六欲无不可以动其心,不速收回,恐一念之差,遂为魔魅夺其魂魄而不复返,即使不遭其害,须知一念之起,堕入于马腹牛胎,转生人世,亦未可知。”
逍遥子自记事起的人生里,可谓是单纯得可以和天上的白云相比。
和老道士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浮现,直到分离时老道士的谆谆教诲。
不知不觉间,逍遥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
良久,逍遥子静坐,此时的他心境圆满,没有任何杂念。
翻开灵宝毕法,第一页是正阳真人钟离权所序。
“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不意运起刀兵,时危世乱,始以逃生,寄迹江湖岩谷,退而识性,留心惟在清净希夷。历看丹经,累参道友,止言养命之小端,不说真仙之大道......”
“因于终南山石壁间,获收《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
“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大道圣言,不敢私于一己,用传洞宾足下,道成勿秘,当贻后来之士。”
逍遥子一字一句看完,不免心生感慨,就算是钟离权祖师也是历经磨难,才有所修成。
灵宝毕法记有“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