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阅读_让孩子快乐成才_奇书网
返回

让孩子快乐成才

首页
第5部分阅读(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惠子的情景,三岁多的样子,梳着一个日本娃娃头,穿着一套格子裙,牵着妈妈的衣角怯生生的往妈妈身后躲,小姑娘很胆小,我向她招手,她就往妈妈的怀里钻。孩子从小在武汉长大,因为要上幼儿园了,妈妈把她从奶奶身边接回仙桃。刚回来时小姑娘开口说话一口纯粹的汉腔“搞么事撒?”周围的叔叔阿姨们觉得可爱和好玩,天天逗她说话,她说一句,大家就模仿一句,有的爱搞笑的甚至故意模仿走调,逗得周围的人“哄”的大笑一堂,叫她“小外马”,小惠子知道大家在捉弄自己,就再也不说话了,变得胆小而不合群。惠子的妈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我怜爱地想把惠子搂进怀里,她微微一闪躲开了。

她已经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说话口音不一样,怎样让她开口呢?我采用了一种忽略法,我没有刻意地去逗她说话。有一次做“魔术师”的游戏,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惠子也不例外。游戏规则规定:谁捡到魔术棒谁就是“魔术师”,“魔术师”用魔法棒指到谁,嘴里念一句“停”,谁就得停了。游戏当中我故意走到惠子面前把代表魔力的魔法棒掉到她面前,只见她眼睛一亮,小跑过来捡到魔法棒,用力一喝“停!”旁边的小朋友一动也不敢动地立在那里。惠子一口气说了二十多个“停”,没有一个孩子敢笑她,而且全都乖乖的听令。我蹲下身子,轻轻地说:惠子,你说的真响亮,老师都差一点让你给“停”住了,惠子兴奋地笑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惠子愿意和我交往了。幼儿园有一个读书角,鼓励孩子们带来各种图书进行交流,换着看,惠子的爸妈给她买了许多书,惠子每次带来的书都能让小朋友们争着交换。随着识字量的增大,我领着孩子们进行阅读,惠子因为见多识广,成了班上的“小小故事大王”,她先看着书讲,后来自己不用看书就能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最后竟像模像样地表演起来,此时的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乡人,而一口武汉话也变成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不经意的嘲讽对孩子可能是一生的伤害,而不露痕迹的关爱让孩子融入了集体。

华人小说吧电子站

“听语”“视语”同步发展(1)

冯德全

语言是思维、想象和人际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人没有语言;立刻与动物无异。但人的语言有多种,有“听觉语言”(听话说话)、“视觉语言”(识字读书)、“触觉语言”(盲文)和“手势语言”(哑语和旗语)等,这些语言都能用于思维和交流。但高素质的健康人则务必掌握“听语”和“视语”这两种语言,缺一不可。

“听语”常用于生活交流;它使用方便且伴有表情;“视语”则多用于自学、思考、研究,属于熟练以后能发展为“思维流”的内部语言。“视语”还能通过文字记录知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和创造,制订周密的计划、方案,而且人类的全部知识几乎都保存在视觉语言形成的文字库里,所以视觉语言是文化人必备的高级语言。

但人要掌握的两种语言孰易孰难?数千年来人们都陷入了一个大误区,认为“听语”最易;人人都会;不学也会;天生就会;而“视语”最难,“学也不会”,理由是许多中小学生写文章常常错字连篇,连大学生看书自学都有困难。

其实世上学一口“听觉语言”最难最难;青少年和成人苦学多年仍说不好外语或某一方言就是证明。因为学“听语”必须看清口型、听准语音、理解词汇、掌握语法、发准语音,仅发准语音即需八大器官;五十余块肌肉的高度协调,如果有一个器官一块肌肉配合不当就走音跑调,这就是外语、方言难学的根源。

世上只有婴幼儿不怕“听觉语言”,他们只要生活在那个语言环境中一年左右,就能不知不觉地把那种语言说得惟妙惟肖,逼真无二。如果你给他二三四种语言环境;他照样学二三四国口语给你看!

另一方面,孩子学“视觉语言”则比学“听觉语言”容易得多;因为学“视语”时处处有“听语”的帮助;“听语”在“视语”学习中发挥了以发音帮助记忆的作用;又因为“视语”的常用字才二千来个;比孩子要认识的万事万物少得多;三岁的孩子认物数以万计;又何愁识字二千?

此外,人的视觉器官比听觉器官敏锐得多;人一生所获信息;大约80%来自眼睛;15%来自耳朵;还有5%来自其他器官。所以让孩子“视觉语言”入门真是小菜一碟!这就是我们的早教方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小“枪手”的秘密所在。

人们还会问﹕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听语”都能说会道,“视语”却“目不识丁”呢?这正是人类的愚昧对孩子的无意摧残造成的。因为人们给予宝宝发展两种语言的条件太不公平;可以说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对发展孩子的“听觉语言”从未禁止,只要孩子醒着就让他听语音、看表情、模仿发音,还处处受表扬;而学“视觉语言”呢,从出生到学龄前是他们的禁区,似乎孩子认了一个字;脑子立刻就坏了。结果孩子都患了语言发展的“小儿麻痹症”;青少年和成年人则是“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患者。不爱书、不读书,不善于思考和自学,不愿写作,就是这种“后遗症”的典型症状。

在以上陈腐观念统治全社会的时候;如果有个别孩子因偶然的幸运;有机会发展了视觉语言;四五岁会读书了;社会就轰然大惊小怪起来,以“神童出世”而弹冠相庆或奔走相告。现在早期识字已被人们接受,这种少见多怪的现象才少起来。

我的结论是:只要半岁前后开始给宝宝发展“视觉语言”与发展“听觉语言”相似的条件;那么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三岁脱盲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个个孩子将带着两种语言去上学。这是识字教学发展的最新里程碑;也是教育史上一项伟大的创举!

早期“视语”的培养与现有中小学生的识字阅读教学有原则性的区别:

第一;教学性质不同。“视语”发展是人的基本素质培养;而不像中小学作为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

第二;进度要求不同。“视语”发展像孩子认物一样没有进度指标;唯有“形成敏感”和“激发兴趣”的要求;像孩子认物、说话一样;创造条件;顺其自然;必然水到渠成;而中小学生的教学是有严格的进度指标的。

第三;质量要求不同。“视语”发展如同让宝宝听话说话一样;不讲究理解还是半理解,只是顺势引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而中小学生的字、词、句、文教学则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默写;达到“四会”同步;随随便便是不允许的。

“听语”“视语”同步发展(2)

第四;教学方法不同。早期“视语”发展主要采用环境濡染法、生活渗透法、游戏识字法、趣味阅读法和“汉字宫”童话电视剧教学法,这就与严格的课堂教学不同。

“对牛弹琴”这一招确实灵

孙吉成

冯教授:

您好!

非常有幸地成为您的学员,我代表我们全家对《0岁方案》给孙瑞洌В?003年10月出生,是我们40岁以后才生育的小女儿)早期教育产生的成效表示衷心的谢意,我们坚信,参加《0岁方案》函授学习以后,孙瑞洌y某沙け亟咏】怠15焖佟4妗

孙瑞洌c錾埃颐蔷8乓衾帧3錾缶驮谒驳纳峡?5~15米处挂上彩色气球、风铃、吊玲等色彩艳丽、声音悦耳的玩具,播放儿童歌曲。在她八个月时,我从网上得知您的大名并邮购了一套《0岁方案》主教材,我们如获至宝,相知恨晚,马上开始实施。我们将《0岁方案》的大字卡挂在墙上,并买来一些无图字卡,每天“对牛弹琴”,不久孩子就对“字”产生了一定的识字敏感,十个月时就能用手指向你说出的字;十一个月时就能指着当时放在床上的字卡“雪”、“女”读出声来;我们在此后的几天进一步问她,发现她已认识四、五十个字,到十四个月时认读一百四十多个字,十六个月时认识二百多个字。并对《学前必备三百字歌诀》产生了兴趣,不久就认识了这些字。然后教她《学前必备三百词巧对》。此后她对儿歌、词语产生了兴趣,十分愿意听。十七个月时说话就能连成句了,对看书的兴趣增强,但对认字的兴趣相对减弱了,我们也不再专门教字,而是见到什么教什么,到目前约认识一千字左右。十九个月时我们给她买了白板、小桌子、小椅子和地球仪,腾出一节书柜和一节玩具柜,尽可能地给她创造学习环境。她二十个月时开始听《古诗一百首》,边玩边听,到二十二三个月,听过的古诗,基本上都能背下来了。大约在十六七个月开始,每晚睡前给她背读八分钟左右的《新三字经》,二十二个月时已能背出教过的《新三字经》了;二十三个月开始听《笠翁对韵》,过了半个月也能背出一部分。此后,兴趣就转移到让母亲拿书念故事了。到二十六个月时,对母亲念过的故事,喜欢自己翻书看,并能记住故事名称,能将插图和故事对应上,并简单地说出故事要点。常常只要认出一两个字就能编出一句话。二十七个月时(2006年1月21日),她在自己玩得高兴的时候用大人的口吻顺口说出了一首儿歌:

我家宝宝真争气,

会认字,

会背唐诗,

人人伸出大拇指。

说完,觉得不够顺畅,就说“我不说会背唐诗,我说会背诗”,然后去掉“唐”字,改成:

我家宝宝真争气,

会认字,

会背诗,

人人伸出大拇指。

整个过程我们恰好在场,尤其是她居然能够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令我们惊叹不已。

有了良好的兴趣;孙瑞洌t硬晃薅丝弈郑】祷钇茫冉献ㄗ3鄄炝Α12且淞Α11胂罅x己茫焕纾逗鹤止匪豢戳肆奖椋苯驳健鞍肌笔保谝黄菪蔚闹矶巧媳咭r艘豢冢饰遥骸罢馐鞘裁葱危俊蔽一姑环从矗退担骸罢馐前夹巍!苯幼庞衷谏媳咭桓鼋巧弦6豢冢纬扇鲂〖猓担骸罢馐巧叫巍!比缓蠼棺郎弦涣3担骸罢馐谴笊健!彼不蹲聊バ孪实氖挛铮3h寐杪璋研禄u油纺畹轿玻粘k祷坝么时冉献既罚胪淙讼啾确浅mㄇ榇锢怼

她的不足是除对她母亲提出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外,对别人提出的一般问题往往不感兴趣,甚至拒绝回答;不好好吃饭,总是边吃边玩;常常东倒西歪,无论坐、走,都带三分玩气。

目前她每天早晨七点钟左右醒来,躺着或坐在床上听妈妈读十分钟左右的《论语》,再看一会画报或儿童图书。上午主要是孩子自由地玩,边玩边听《古诗一百首》《笠翁对韵》等磁带,边玩边看《英语小天才》《新标准幼儿英语》等光蝶(今年春节时家里买了数字电视),中间有空时穿插学习画报。午饭后能睡一小时左右,睡醒后看一会书,然后是玩。晚饭后还是玩,通常在睡前一小时左右再次开始看书(感兴趣时要多看一会),晚上九点钟以后,个别的时候要到十一点钟左右才能入睡。我们觉得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还有很大的学习潜力,但不知如何安排效果更好一些,请您帮我们调整一下孩子的作息时间,以便取得更好的成效。

手机小说阅读m.hrsxb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孩子对识字“不敏感”怎么办

金新华

问:我儿子从十个多月开始实施“冯德全早教方案”,现在已经能喊爸爸,喜欢看带图的卡片。我看见有的宝宝很早就能有意识地去指认汉字,而我的孩子好像不行,不知有什么方法?比如吃苹果时,我拿苹果和卡片一起给他看过,他只是看看,还没有学会指认,也不知他懂了没有。我把识字卡片上的二十多个大汉字挂在墙上,他好像不喜欢看。但楼道里的,或外面墙上的字他好像很喜欢,能认识十几个吧,也只是用眼睛去看一看,有时用手指一下。怎样才能让他更快更有意识地去认字呢?请赐教!

答:您宝宝现在十个多月,会喊爸爸,会走路,这说明他的身心发育还是很好的。在语言尚未很好发展以前,宝宝对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在大人的诱导下就会去指认,而识字卡片中的二十几个大字,不一定是宝宝喜欢的,所以他不愿意去指认,但对户外的字喜欢看或指认,说明宝宝对“字”这个物体还是有一定好感的,这是以后继续学习汉字的基础。不过,现在要将教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认识万事万物作为重点内容,等孩子会说话以后再教汉字,效果就好多了,现在不用着急。

问:我女儿识字已经有四五个月了;也认识了一些字,但还不到100个;是属于识字较慢的吧?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我把近两天学的四五个字词拿出来,她几乎读不出。如果做认字游戏;要她按我说的去拿;她又能拿对。请问;这是为什么?这种情况是不是会影响孩子进行独立阅读?还想请教一个问题;我女儿已经会自己看图讲故事了;怎样才能让她学会看字读故事?谢谢!

答:您孩子识字几个月,就认识了100个字,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说明她对识字是感兴趣的。婴幼儿对字音、字形以及字意的记忆和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当时都能记住的,需要一个反复多次的过程。因此,对认识的字以后又读不出来,而能按大人的读音正确地拿出来,是符合婴幼儿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的。大人完全可以通过有趣的识字游戏,多次、反复地对汉字进行“敲打”,使宝宝不知不觉中记住字音、字形等。

要使宝宝学会看字读书,要等他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大约800个字)以后,那时就可阅读一些普通儿童读物了。

问:我儿子一岁半后对识字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常常主动要求做识字游戏,每天认五个字,一个月会认几十个字,而且基本上记得住。可是近段时间他认字的兴趣大减,我一点不敢强迫,我该怎么办?

答:您好!有的孩子在两岁半至三岁左右,已经认识了一大批字,此时孩子往往会出现厌学的情绪。主要是大人教法无变化,总是习惯于和孩子玩一些重复的识字游戏,这是其一。其二,没有将识字和看书、讲故事结合起来,使识字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游戏活动。其三,孩子在识字的同时,尚缺乏其他的精神活动相配合,使识字成为孩子唯一的精神活动。

大人要找到孩子识字情绪变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调节好孩子识字的情绪,就能使孩子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如果大人经过了努力,孩子识字兴趣仍然不高,不妨暂时放一放,等待兴趣的重新恢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华人小说吧

“两语”同步、相似教学

冯德全

世上最好的教学法是“听语教学法”,个个孩子不知不觉、快快乐乐都听懂了最难的方言,学准了最难的发音。

那么“听语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视语”教学应当与它有哪些相似之处才能让孩子同样地学得惟妙惟肖呢?

孩子一降生我们就让他听口语,不管他懂不懂总在“教”,没有一日间断,但从不给孩子压力。教“视语”也应该这样做,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当宝宝形成识字敏感,就像爱听话一样爱识字和读书了。

我们教“听语”从不一句句教;不要求理解、巩固,更不存在系统教学问题。那么教“视语”也不应追求系统教学、及时巩固,只要孩子有兴趣看一眼;听一听;有时跟着读一读就行了。

我们教“听语”完全随生活而“教”,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讲什么,生活和口语融会一体。教“视语”也要这样做,结合有趣的生活认有关的字,如吃西瓜时认“西瓜”,喝肉汤时认“肉汤”,宝宝毫无负担。

只要孩子不是聋儿,父母都深信他能学会听话、说话,压根儿没有担心过,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强的教育自信和教育感染了。教“视语”更应如此,双方高高兴兴地玩识字就是了,水到自然渠成。

我们教孩子“听语”主要不是对着孩子教,而是家庭成员互相在说,互相在“教”,让孩子从旁不知不觉地学,这种教学是最有效、最不露痕迹的。教孩子“视语”也需要大人的示范,成年人只需津津有味地认字读书,还可互相默契地做“识字游戏”来感染孩子。

我们教孩子“听语”从不急于求成,从不指望立竿见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从来没有教不成的,甚至“教”本身就满足了,孩子学不学都行,然而一两年下来效应却是那样神奇。教孩子识字阅读又何尝不应当这样做呢!贵在持久,切切不可急功近利!

“教”孩子“听语”,大人从来都是那样地兴致勃勃,富有表情地说呀,笑呀,交流呀,即使是“对牛弹琴”也充满着爱心与激情。教孩子识字阅读也完全要有爱心,有快乐和激情,用热情感染孩子。

我们教孩子“听语”,压根儿没有想让孩子记住“一连串有意义的音”会有多难,只顾“教”就行了。教识字阅读,也不必考虑它多难,做下去自然也有累累硕果,何况记“形”比记“音”更容易。“音”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要比记住一连串有意义、有语音的“形”要难得多。

总之;父母们并未有意教孩子说话,却神奇地教会了孩子说话;如果再系统地教孩子说话,孩子都将成为演说家,还能同时学会三四国语言,这还不是世上最好的教育法吗?

我们只要把“听语教育法”引进来,稍加改进,哪个孩子不能三四岁轻轻松松脱盲而广泛阅读呢?

我期待着有一天,整个人类的小精灵们都能显示出他们奇特的本事!

这是识字阅读教育的划时代的创举,是人类文明的新的觉醒!

发展“视语”应防止的几个误区(1)

胡西莹

早期教育应该是全素质教育。早期识字阅读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但绝不是全部。孩子身体的茁壮成长、心理的健康发展、优良性格的养成比早期识字阅读更为重要。

婴幼儿能识字的可行性使得许多家长跃跃欲试。但是,由于对早期识字的意义认识不足,结果一些家长走入了误区,比较普遍的几种情况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贪多求快

不少的人认为,孩子识字越早、越多就表示孩子越聪明,就是“神童”。于是,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孩子识字,盲目地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还有的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让一两岁的孩子就认识四五千字,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虽然孩子的潜能很大,但过分追求识字的“量”,必然会有强化的成分,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这就违背了早期识字教育的初衷和原则。识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早期阅读。教育不是速成的,应该注重潜在效应、积累效应和长期效应。

正确的识字态度应该是:在没有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然识字阅读。对于那些距离孩子的现实生活环境很遥远或很难理解的偏字、难字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连词等,都不宜过早教给孩子认识。

另外,教育者还应该?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