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一个军统报务员的悲剧人生_奇书网
返回

一个军统报务员的悲剧人生

首页
第4章(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为登科入仕做官,中等为入府充当幕僚,末等为设馆授徒执教。葛连波的眼睛无疑盯住了入仕做官。

“葛连波,总部有请!”有人高声在窗外断喝。

葛连波急忙走到总部。正面墙上悬挂着孙中山、蒋介石的画像,二十多人已列队站好,周某让他入列。监誓人陈春霖领头宣誓:“余以至诚愿参加中华复兴社组织,信仰三民主义,拥护蒋委员长。服从命令,严守秘密。如违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制裁。谨誓。宣誓人葛连波。”

他在不明白复兴社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情况下就成为该组织的一员了。

一个春心萌动的女人被一健壮男子拉进花烛摇拽的锦帐里。男人向她说明富贵与荣华的前程后,就把手伸进她丰硕的前胸里。女人半推半就的顺从了,男人扑灭了烛光,一个欢愉的夜晚过去了。第二天早晨,女人对镜梳妆,她要的男人的欢心来打扮自己。这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到的“女为悦己者容”。

陈春霖训话:“你们返校后要注意异党活动,如有情报,务必来信告诉我们……”

功名心,入仕情驱动着葛连波上了一辆他并不熟知的战车,这辆战车要驶向哪里,他只好听天由命了。

第五回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

十五日,东北中学全体复兴社分子在鸡公山的一个山沟里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了东北中学处境的危险性,这是因为,东北中学的校长不是别人,正是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张学良!会议决定派人去开封陈春霖处表态:愿意营救领袖脱险,并应向陈春霖请示东北中学复兴社的活动方式。这些旨在讨好蒋介石、抵毁西安兵谏的奴才行径已经说明:这些货与帝王家的寒窗士子们已经认同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宿命了!

在个人前程和拯救家乡沦亡的两难选择中,这些忠孝节义的读书人竟然选择了前者!会后,葛连波、杨魁、刘启文三人奉命去开封面呈陈春霖了。那时的葛连波当然知道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但他仍旧不能理解张杨的义举。这个儒学模具下脱出的土坯根本没有自己的民族观与人生观,他所恪守的只有君臣观。葛连波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道理,然而他不知道蒋介石是不是明主,他不知道天底下谁是明主。彷徨中他选择了认娘,有奶就是娘,如果说儒教的信徒们有悲哀,那么悲哀莫过如此!

他在对陈春霖的陈述中说:“蒋介石和我们是君臣关系,劫持领袖就是大逆不道。”

陈春霖非常欣赏葛连波的陈述。晚上,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单独召见了这个复兴社的骨干分子。吊灯辉煌,电话铃响、沙发华贵,地毯雍容。葛连波走进办公室就被这里的氛围融化了。他嗅到了那种别样的幽香与威严和合的气味,这气味就是富贵与荣华的表征。他隐隐感到,这气味正在向他走来。只要自己恪尽职守,不久的将来,自己不也会拥有这等堂皇的官邸吗?

陈春霖扶着他的肩膀让他在沙发上落座。陈春霖坐在自己的皮靠椅上雍容大度地说:“东北中学的校长虽然是张学良,但事变与学校无关嘛!只要你们能认真做好复兴社的工作,我可以向上级组织为你们请功!”

“多谢栽培!连波一定恪尽职守,为领袖效力!”

“好、好!国难显忠贞哪!”

入夜,葛连波辗转难眠。连日来,他以自己的机敏与才智应对了西安事变以来的各种局面。他为自己能博得陈春霖的欢心而颇感自得。是的,复兴社有前途我就有前途,陈春霖能升迁,我就有希望。他二目微闭,回想着离家以来的朝朝暮暮。十年寒窗当为君国,我这样为国效力何错之有啊。他心满意足地翻了个身,睡意涌来,葛连波渐渐响起了均匀的鼻息声。

如果一个良家女子嫁鸡随鸡是一种宿命,那么一个传统士子委身皇权也是他难逃的罗网了。请原谅我再次把女子出嫁比做士子入仕吧!不这么比方我们如何去审视儒学的厚重的积淀呢?这种积淀塑造了一个民族的面目也束缚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种积淀养育了诸多的忧国忧民的贤德也铸造了诸多的循规蹈矩的书生。这些书生道貌岸然,他们往往把个人功名的求索寄托在报效君国之中。

儒学的三从四德观既然可以酿造成巧妇偏伴拙夫眠的婚姻悲剧,也一定能酿造出书生痴情事强权的政治悲剧。一个丰腴俏美的女子投身到一个顽劣不堪的男人的怀抱了!人间的惨不忍睹莫过于此;然而更加不堪入目的情形还在后头:那女人极尽献媚之能事,目的是使自己受宠并因此而身怀有孕;一位满腹经纶的书生投身给一个独裁专利的政权了,人世的悲哀当属于此;然而更加悲哀的情形还在后头:那书生竭尽奉承之能事,目的是使自己受宠并因此而身价倍增,富贵荣华!

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葛连波由王卓然介绍,去武昌训练总监部无线电技术干部人员训练班接受电训了!他终于在疮痍满目的国度里迈出了由士而仕的第一步!也是他悲剧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凝聚了他十几年学而优则仕的渴望啊!一位待嫁的姑娘到底有人迎娶了!当她被人用花轿抬着,吹吹打打的进入婆家大门的时候,她还不知道这男人相貌如何,品行怎样?

这个训练班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培训电训特务的机关,名誉主任戴笠,副主任魏大铭,教育长董益三。

葛连波结束了做为他出人头地的垫脚石——书斋生活,他要在仕途上表现激情了!

葛连波此时更名葛歌。他在解释这名字由来的时候说,大丈夫应歌于其时。大丈夫应当在他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张扬意志,表现激情。这种积极入世,拥抱时代的理念乍听起来似乎无懈可击,只是,他歌于其时的出发点是张扬自己的声音。这声音中听不到一点祖国的气息和人民的愿望,这声音是被重复了千百遍的服从和遵命,这声音中没有多少生命底层的呐喊和个性的申辩,这声音是一个程序里的机械律动。既是这种声音已经使葛连波志满意得了!经过十几年的儒学滋养,这个念念不忘功名的人饥不择食了!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