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
今天是个平常的日子,与往日没什么不同。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国际护士节是为纪念国际医务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定的纪念日。目的在于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搞好治病救人工作。
昨天晚上睡眠质量良好,文心医院的王任杰医生今天感觉精神充沛。根据院方安排,下午要为一位腹部肿瘤病人施行摘除手术。这样的手术王医生亲自主持过许多回,已是轻车熟驾了。
王医生仔细审核病人的病历档案。这样的工作要做到一丝不苟,已成为多年习惯。
下午1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病人做好准备,躺上手术台。稍候将要接受医师开膛破肚,摘除肿瘤。
首次接受“开膛”手术的病人惊恐的环视整齐的手术室,他打量面容严肃的主刀医生。很快就对他建立起一种无条件的信任感。
一会儿麻醉过后,就要将性命交托给几位医科专家,现在除了对他们百份百的信赖之外不容它想。
洁白的床单,洁白的医师白大,洁白的口罩,男性医生头戴洁白的制服帽,只露出眼睛,女性护士用护士帽盘起秀发。无影灯将手术室照得亮如白昼。
密封的手术室格外安静,温度调节适宜。
手术室内每一个医护人员按部就班,手术前期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麻醉师根据需要将病人施行全身麻醉。片刻,病人进入失去知觉状态,麻醉成功。经仪器检测受术者身体状态所有参数,一切正常。可以进入手术阶段。
王任杰医生稳定的手掌握住手术刀。从握起手术刀的那一刻,他觉得他已是一位肩负救死扶伤重责的英雄。跟平时日常生活上嘻笑怒骂,玩世不恭的性格判若两人。
这时候要排除杂念,镇定投入工作。
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人体肌肉组织。经诊断,病人体内的病灶属良性肿瘤,经成功手术切除后可痊愈。
王任杰医生一丝一苟按手术流程操作,手术助理医师熟练配合,护士在一旁随时听命辅助。工作配合就像一台打造精良的机器。
多年的临床实战,他的手法镇定自如,医疗仪器显示受术者生理机能正常。手术一切如期按事先拟定方安案实施。
下午2点24分,在整个手术工作组协作配合下,顺利将肿瘤切除。开始进入手术尾声工作。
忽然,伴随“轰”一声巨响,手术室剧烈摇晃。人的重心失去平衡,安装有万向轮的手术工具工作台滑向一侧。地震来了!
大家条件反射愣了一下。马上回复理性。
剖开腹部的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手术伤口正待缝合。这个时候发生地震,真不是时候。
地震使室内照明中断三秒钟,马上又恢复正常。看来是地震破坏城市电力系统,现在已切换至手术室专供后备电源供电。
众人目光望向主刀医生王任杰。表示请示对策。
王医生当机立断,示意一位助理及一位护土留下,保持一个最精简的小组,完成手术工作,其余人员先撤退。
“续继工作,有问题吗?”王医生问留下来的一男一女两位医护人员。
两人点头,表示愿意冒险继续工作。
震动令手术室墙壁有几处地方明显开裂变形。余震还在不时袭来。
是责任感与爱心令凡人克服突如其来的危险恐惧,继续完成神圣的使命。
用最快速度整理好因震动而凌乱的工作“战场”。不幸中万幸,地震虽然瞬间摧毁城市电力系统,但手术室专用的后备供电系统可正常工作,不然的话,在这后工业时代,没有电力供应将会断送人命。
检查受术者输液,供氧,血压,心律,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按部就班继续完成手术尾声。
王医生操作手法娴熟,这样的时候要保持镇定自如需要有泰山崩于眼前心不慌的过人意志。
三个人像忘记了尚处在危急之中。唯独额上渗出豆大般的汗珠。
手术终于完成。“手术完毕,撤退。”王医生命令。
三医务人员推起手术病床,撤离危险区。打开手术室笨重的隔离门。外面已一团凌乱。过道上是乱七八糟的物件,人员都已全部撤离。
王医生负责前面开路,助理与护士推扶装有万向轮的手术病床。顺着专为手术病床设计的坡度楼梯。快带撤离现场。
经初步估计,医院大楼已在地震中成为危楼,不再适宜人员进入。安全地带聚集了刚逃出来的病人,家属,医务人员。
三个人推着病床在震后半个钟头才从危楼撤出,成功冒险为危急关头的病人完成手术。他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像三个凯旋归来的英雄,人群不断为之鼓掌。
掌声鼓舞着每一位受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