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翻完那些小册子,将那些碎片式的段落前后联系上,她在心里做了一个小小的决定。是的,她要回来。
这并非是她一个人的固执,她完全不知道这些与行李无关的小册子是如何与她一块到的英国,即便如此,它也没有立即被她发现,它们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午后,在她打开抽屉寻找自己的裁纸刀的那一刻,忽然跃至她眼前。
她要回来,回来找找被黎阑爱慕的那少年,看看他是怎样一个人,问问他是否知道这世上有一个女孩爱他如生命。
德珍并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连无话不谈的蘸白也一并隐瞒,黎阑费尽周折的不让人知道此事,她看了那些心事已经违背了它存在的寒意,将之公布于众便是罪大恶极。
现在,她手里有很多线索,比如,这个男生是医学院的学生,拼凑想象一番,大约是那种霸道别扭独占欲又很强大的男生,虽然酷炫地近乎冷漠,但从选修课都不会考低于九十分的情形推断,他应当有一副羡煞旁人的好头脑。她们岑家的女孩子,对念书好的男生从来都是没辙的,德珍对云越如此,黎阑也未能逃脱这魔障。
至于身形外貌,黎阑用了一个词形容他:身长似鹤。
德珍反复咀嚼这个词汇的涵义,须臾,那男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诚然,黎阑对这个男生的喜欢就像房子一样显而易见,不过德珍还是在一些不自觉的句子中发现,那个看上去强大到没朋友的男生,有时候也会被黎阑控制,像极了一个假装凶狠的小木偶。
或许,他也爱着黎阑呢?德珍忍不住这样遐想。
关于这个年轻人的线索实在太多,但德珍却有些不知从何开始,但不管怎样,她都需要去见见他,哪怕远远地看一眼也好。
这是她身为女子逃脱不了的窠臼,与爱情有关的所有,她都不愿被时间和空间辜负。
然而,在德珍将多米诺骨牌往后倒推以前,她尚有许多事要做。清明的时候德珍的大伯母,蘸白的母亲,曾在老家与蘸白相遇过,她知道蘸白当了父亲,但还未见过孙子长得如何。
她本想看看丈夫就走,但爷爷知道后,称她有心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
薰爱与婆婆接触的机会亦不多,除却在婚礼上短暂的几面,蘸白偶尔无意间透露的只言半语,她对这个婆婆便再无交集。或许是她身为母亲的此刻已经学会如何将心比心,她与德珍说:“换做是我,谁要让我们母子分离,我就和谁拼命的。”
如今,大伯母已经当了奶奶,虽然她此刻已有自己新的家庭,但德珍依旧自私的希望,她偶尔能参与这个家庭,蘸白看似不在意,可又有谁知道他心里是如何想的。
德珍以为,大伯母始终不应缺席蘸白成为父亲的这份心情,只有她在,蘸白方能圆满,释然所有遗憾。
但家里空余的房间早已被宝凛和蘸白一家子填满,加上德珍,就更拥挤了,而且慧珠不见得乐意在主场失去控制权,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德珍只好在酒店为大伯母安排了房间。
蘸白为了替远道而来的母亲接风洗尘,早早安排了筵席,德珍与薰爱带着孩子早一步出门见大伯母,大伯母在酒店大堂等候她们,因了小孙子安静乖巧不吵闹,坐下来一逗便忘了时间。
“他的大名叫什么?”
“他这一辈排‘和’字,爷爷定了‘和龄’二字。岑和龄。”德珍翻出孩子贴身戴的刻字小玉牌给大伯母看具体是哪几个字。
其实,德珍一直以为爷爷是仗着自己不是宗家一脉乱来反骨之人,他自己排“润”字辈,但好字都被其他兄弟占光了,轮到他时只剩一个“荩”字,于是等他自个儿有了儿子,就走上了一条随心所欲之路。你听听,“敬在”,“慎其”,“淳中”,这一个个的,要有多别致就有多别致,惹得王槿鸢常讥公公幽默。
至于孙辈的,“蘸白”这名实属大逆不道,“德珍”尚有她谨慎可靠的父母把持,“黎阑”与“礼让”却是他信手拈来飞来一笔,他老人家压根就没有好好想过给什么寓意就这么盖棺定论了,所幸这两个名字倒也不难听,没惹来什么抱怨。
如今他老人家任性够了,轮到曾孙一辈,意料之外地靠谱起来,拿出宗谱合字帖,一个一个细细论过,终于定下了“和龄”这名字。
小东西大概是知道大人们在议论他,踢着小胖腿抱住胸前的玉牌放进嘴里又舔又咬,德珍看大伯母散发的满身慈祥,嘴角不禁上扬,恰逢薰爱去洗手间,便开始拿她哥哥说笑:“哥哥说了,这一个叫‘恰恰’,那下一个便叫‘偏偏’。”
和龄的胎名就叫“恰恰”,是薰爱自己起的,等孩子生下来,家里人早已习惯了这么叫,便沿用作了小名,用在男孩子身上,倒有几分诙谐可爱。只不过“偏偏”就有些过了,那主意一说溜嘴,立即招来薰爱一阵讨伐。她生和龄是足月而无兆,预产期过了四天,终于耐不住了,去医院开刀卸货,十月怀胎之苦她才尝了一遍,眼下还有这个不得心的男人再做一次送子娘娘,她要不发火需她名字倒过来写。
蘸白却是有儿万事足,挨打也就挨打了,满脸笑嘻嘻的,没个正形。
大伯母听了德珍这描述,会心一笑,这的确像是她儿子的作为,也是趁着薰爱不在场才敢说:“其实,要是女孩的话,用羽字旁的翩也挺好。”
闻言德珍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