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童蒙学_亚圣_奇书网
返回

亚圣

首页
第二章 童蒙学(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汉魏以后儒、道、释三家的鼎立与论争,儒家强调以“经世致用”批评佛家、道家的空无与玄虚,提倡实有与实用。在北宋时期,二程创立的“洛学”一派,更以提倡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反对空疏玄理无用为己任。这个便是最终在南宋成形的“理学”中“实学”的来由。

不过这学派的致思方向也有坚持“经世致用”传统和走向天理玄虚的分歧。既把经学、理学视为实学,而又在实际的运思中使“天理”虚化无际。例如二程说过:“治经,实学也。……如《中庸》一卷出,自至理推之于事。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还说:“学在知其所有又养其所有。实事实非能辨,则循实事,天下之事归于一事,是乃理也。”

由于强调实用的绰头,后来理学最终成为中国儒家的主流思想。只可惜这个理是儒士们埋头苦思,借用佛道学说延伸出来的哲学。对于实际而言,仍然过于玄,并且也不将算术、工匠的知识囊括在内,最后只能用在哲学上,而根本无法为后世发展的根源“自然学科”提供足够的土壤。

也就是说理学在实用性上有其天生的局限性,这是一件很独特很悲哀的文化现象。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在清朝之前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可是偏偏就产生不了现代化科技的基础――自然学科。

黄明晰有时候认为,如果在这个理学未完全发展大成的时候,加以引导,抢占实用的名头,进一步发展实学,是否可以改变中国后世几百年动乱的命运。毕竟自然学科的动力在于繁荣的商业,反过来又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顶峰朝代,它最受困扰的其实不是土地问题,而是在于商业经济的管理跟不上去。由历史可知,大宋本身虽有几次大内乱,但并没伤到筋骨,农民起义并非是大宋灭亡的主因。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如果有一套学说可以跟上商业的发展,说不定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一个很诱人的想法!黄明晰仍处在热血的年龄,他很有试试看的意愿。

说来黄明晰穿越已经近一年了,他原本不懂宋代的官话中州话,虽然同是汉语,但语音上的差别让他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勉强不致于成为聋哑人。无可否认,程老夫子那传统儒士的专业精神起了很大作用,每当黄明晰一看到老夫子那条视如珍品的戒尺,他就条件反射的两手心发痛。

高韧性的竹板带着高速狠狠地拍打双手,那种竹笋炒肉的味道,还有受损的自尊,黄明晰为此刻上深深的记忆。

以后有机会回到现代,可以学“疯狂英语”的李阳那样来个“竹笋英语”,定是赚地盘满钵满。试想象一大堆人在天安门广场煞白着脸张着两手掌等待受罚,做老师的拿出金光闪闪的法宝无量戒尺,摆出一个手执皮鞭的女王的姿势。

“嘿嘿!”

“黄东邪!”

为了标榜自己不是白丁,黄明晰给自己起了字,就是从小学被喊开的外号,“东邪”,别号:桃花岛主。

“有!”黄大侠正意淫得爽,骤然听到老夫子一声大喝,急急忙忙地站起来,将面前的玩具似的矮桌挨椅撞得七零八落。周边立时响起一连串清脆的孩童笑音。

黄明晰恶狠狠地横扫身边端坐的一群七八岁的小书生。那群家伙早跟他熟络万分,个个吐舌眯眼做鬼脸。

虽然他在大谢岛已是有资产有人马的大资本家,但在他的救命恩人兼老师的程老夫子眼里,他还是个教化不深的蛮夷汉人,这种文明歧视的后果是他不得不跟一群小孩一同接受老夫子的启蒙。

“哦,你们大我啊!翻脸了,我翻脸了!今晚谁也别想听我讲故事!”黄明晰对这群白眼狼作出最有力也是唯一能拿出手的威胁。

“黄东邪!”

“有!”黄明晰立刻挺直脊背,姿势立得如一丝不苟的军人。这是他近几个月的成就。利用商业运作得来的资金,他组建了一支百人的保安队,并用现代的军法去操练,加上自己以身作则,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至少比大学军训好上几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何解?”坐在前面大桌子上的程涵老夫子停止摇头晃脑,冷冰冰地喝问这个自称从泰西这个蛮夷之所归来的不思进取的学生。

“孔子说: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件很愉快的事吗?”黄明晰恭恭敬敬地回答。

讲心的一句,黄明晰对老夫子是敬畏有加的,不单因为他是救命恩人,还因为他算是老夫子的弟子。只有在古代才知道师徒的名份有多大的份量。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这个称法,意味着老师对于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子一样,是要负了一辈子的责任的。弟子对老师,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一个学生纵然中了状元,官作得很大了。回到家乡,看见老师,而老师既没有功名,也没有地位,学生对他一样的要跪拜,和当年从师一样。

后世明朝的方孝孺,后来永乐帝要杀他的时候,他为了要作忠臣,不怕死,他说充其量灭我的九族,而永乐偏偏要杀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认为老师没有教好。

黄明晰出身在这种“师道精神”早已泯灭的后世,对此的感触不可谓不深刻。正是这种感情,使他对这个鸟不拉屎的荒岛产生了特别的亲切感,没有急冲冲地往这个时代最繁荣的梦幻城市宋都开封赶去。

不过,老夫子的另眼相看也不是好受的。若不是老夫子一力坚持,黄明晰绝对拉不下那个脸皮混在一群六七岁的小童中间读《论语》。

《论语》在这个时代是一部用来启蒙的儿童读物。当初宋太宗要升赵普为相,有人讥笑他学识浅薄,只识得一部儿童读物《论语》而已。太宗以此问赵普,赵普反驳中带有自嘲之意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后世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时代只是个有趣的闲话,直到南宋朱熹一力推举,弯曲事件本意,奉之为经典,朱熹死后又有后人据此抬高《论语》的地位,北宋时期的儿童读物到了后世变成一句话顶其它书籍百句的真理名言。

程老夫子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没一丝下垂,带着八方帽,象一个逼真的木雕,此时脸上稍稍露出一丝笑意,转而即隐,酷着脸示意黄明晰坐下,又做补充:“学乃诚心求教。习是温习所学。悦者,心中愉快矣。

诚心求教甚么?圣贤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凡人不可缺,须学才知之。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