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咳嗽了一声道:“我大西马上就要立国了,诸位都是我的心腹,大家都说说,今后到底往哪里发展才有前途啊?”
张文秀马上发言:“长江以南的湖广之地,土地肥沃,又有洞庭湖、湘水等灌溉,是为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所以我大西应该巩固武昌等长江防线,然后沿湘水南下,占领整个湖南之地,然后再下五岭,攻下广东。广东商贾发达,粮食也比较充足,号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富庶非常。这样,我大西占领的两省之地,湖广粮食充足,广东财富丰盈,只需治理好两三年,兵多将广,粮饷充足,霸业可成。等中原大变,我大西就可趁势而出,北伐中原。”
张文秀主要是想攻下广东后,逼迫澳门的葡萄牙人跟自己合作(毕竟葡萄牙人现在跟大明的关系很铁,现在自己贸然去跟他们接头,估计他们不会理睬自己这个大明的叛贼。但如果大西军控制了广东,那么葡萄牙人只有乖乖的跟自己合作,不然自己一封锁,这些鸟人只好活活饿死),样自己就可以造枪造炮,打造战舰,发展海贸(反正过两三年郑芝龙降清,其海上帝国分崩瓦解,郑成功也需要时间才能收拾好他老子留下的势力,自己正好乘虚而入。)再说,广东确实是个好地方,占领广东作为根据地,并把它跟湖南这个产粮之地连成一片。要比张献忠进入四川等死好得多。
“我儿出去历练了几个月,果然很有长进。湖南之地我大西一定要占,不过占领广东却不太可行。徐军师,你给他说说取广东不可行。”张献忠侧身对徐以显点点头,示意他解释一下。
徐以显对张文秀点点头道:“三少帅攻取广东取其财富的主意确实不错,但却有三点不可不虑。第一,我大西几乎所有军官还有很多老兵都是北方特别是陕西人,北方人怕热,而广东正是酷热之地,我怕大西很多人都不愿下广东。第二,南方人大多身材矮小,相比北方人力气上更吃亏,战斗力不强,如果我大西占领广东,以后兵员恐怕不是很充足。第三,广东不产马,而我军本来马匹就不多,到广东后就算是夺取明军的马恐怕也不多。”
众人都连连点头,其实他们都对广东的酷热有点畏惧,如果因此造成军心不稳,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张文秀看了看众人的表情,就知道下广东的建议众人不采纳。
张可望道:“我觉的江南不错。江南乃膏腴之地,财富冠天下,我军只要攻下湖南之地,然后东征江西,再占领浙江,然后就可以攻下南京。占领了南京,东南江山都是我大西的了,以江南浙江的财富,再加上湖广和江西的粮食,到时就可夺取天下。当年朱元璋不也是从南京起步的嘛。”
张定国却有不同意见:“东征江西是不错,但现在左良玉就在九江,如果我们进取江南和浙江,恐怕他从后面袭击我军,而我水师现在可能不敌左良玉,太危险了。除非先歼灭左良玉,否则会置我军于险地。”
“要对付左良玉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军可以设法让左良玉与李自成打起来。就怕左良玉为保存实力而不敢与李自成火拼。”徐以显很是看不贯李自成。
汪兆龄道:“我看不如向西发展,自武昌向西进入四川。四川天府之国,地沃民富,现在又有摇黄贼作乱,官府弹压不力。而大王以前曾两次入川,现在过去也是亲车熟路。这样,现在入川可以轻易攻下成都,平定全川。然后以四川为基地,既可以北上攻取陕西,又可东出湖广。不过,现在李自成占着荆州,要过去有点不好办。”
“说来说去,还是李自成这个王八蛋挡我的路,悔当初没听徐军师的话,在谷城杀了他。现在我占了武昌,而他在四个月前想占武昌而没有攻下,你们看他会不会过来攻打我?”张献忠有些怒气,说话也就不客气了。
张能奇马上表衷心,说李自成胆敢来攻打武昌,自己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张文秀说道:“不会,李自成现在自顾不暇,听说他现在火并收编了曹操等部的人马,而且陕西孙传统庭在西边等着他,东边左良玉和马士英也不是吃素的。他要是攻我大西,如果派小股人马,那就是有来无回,如果他出动大部人马来攻,那明庭一定会左右夹击河南,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在没有解决孙传庭之前,他一定不会来攻我。”
徐以显表示赞同,说道:“我也听说李自成杀了曹操,只不过还没有得到确认,不过我估计曹操的手下肯定有人不愿意跟着李自成,这些人如果逃出来,一定会有人来投靠大王,应该就是这几天的事了。李自成占领的河南旱灾不断,并且由于连年战乱,土地大批荒芜,老百姓到处逃荒,无人耕作,早已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李自成很有可能要去攻打陕西孙传庭,以陕西为基地,争霸天下。”
张定国说道:“听说孙传庭在陕西练就了一支精锐之师,李自成去攻打他是不智之举,以李自成的疲惫之师劳师远伐,恐怕要吃大亏。”
“不用李自成去打他,孙传庭也会出关来攻打李自成,到时候只要李自成坚壁清野,以河南目前的状况,孙传庭只有从陕西运粮过来。只要李自成切断孙传庭的粮草,明军必败,到时李自成就可以轻松攻取陕西了。不过,我就想不通,陕西跟河南一样,乱了二十来年,土地贫瘠,民穷粮少,早已不是汉唐时代的关中了,占着有什么用?”张文秀以后世的知识分析了一下,但对李自成攻陕西这个破地方十分不解,就把疑问说出来了。
张能奇笑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李自成如今称王,回到陕西自然要称帝了。三哥,咱们陕西虽然穷,但民风彪悍,正是征兵大好地方。且陕西北接蒙古,西近河套,这两处都是良马产地,李自成要夺取天下,自然要多夺好马。另外,陕西汉中也是产粮的好地方,而且靠近四川,攻下陕西,就可以南下夺取四川这个天府之国,这样,他兵、马、粮都有了,你说陕西重要不重要。不过,你怎么知道孙传庭会出关攻打李自成,要知道孙传庭也算当世名将,不会不知道河南根本就征不了粮草。”
想不到老四能奇也不简单啊,以前一直以为他只是作战勇猛罢了,没想到脑子也很清晰,看来能被张献忠选为义子,都是智勇双全之辈,倒是自己这个冒牌货,要不是有后世的知识,恐怕很难在大西军中混下去了。
这也是张献忠比李自成成功的地方,张献忠从谷城重新起义后,就开始培养义子的势力,现在他们父子五个的兵力要比大西军中其他老将的兵力要强得多,所以即使张献忠死了,大西军也能在他们四兄弟的领导下抱成一团。反观李自成,没有一个明确的继承人或集团(张献忠的四个义子就是他的继承人集团),李过、高一功等亲属的势力根本比不了刘宗敏等人,导致李自成死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盘散沙。
张文秀决定卖弄一下,以期在张献忠和兄弟们面前建立一个智者的形象,于是说道:“孙传庭当然知道自己出关攻打李自成肯定兄多吉少,但是,不是他说了算。当今明廷天子朱由检不懂兵事,却偏偏是个性急之人。现在河南全省丢了,湖广也丢了一半,你说他急不急。以前,就有好几个督师、总理甚至大学士因为不听朱由检不切实际的进兵策略而下狱。现在,朱由检一心想收复失地,根本就不管孙传庭的辩词,一定要他尽快收复河南,孙传庭不敢不听。我估计孙传庭马上就要出关,今年之内,李自成肯定能击败孙传庭,占领陕西。”
张献忠比较认可张文秀的说法:“李自成这家伙运道来了,这么说,他今年可能占领陕西,然后以陕西作为基地出兵东向伐明,到时长江以北之地都归他所有了,那我以后怎么对抗他啊?”
汪兆龄接口道:“大王勿慌,如果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就算长江以北都归他所有,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别忘了,大明朝可是有两个京城。如果崇祯在北京被攻克前逃到南京,或者崇祯的太子到南京,都可以重新组成一个政府,讨伐李自成。就算崇祯和他的儿子都没有逃出来,南京的六部还可以拥立一位亲王,也可以跟李自成对峙。到时,我大西占领湖广或者四川或者江西等地,残明占江南等东南之地,也克形成三国之势。李自成虽然占领江北,但江北屡遭旱灾,早已破败不已,与长江之南相比,并不占优势。”
“这么说,如果我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之际,若能够攻下江南,到时跟李自成划江而治,以江南的财力,也能战胜李自成。是不是?”张献忠有些兴奋的问道。
“是可以这么说,但是,现在江西还有左良玉,南直隶马士英手下的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兵马强盛,不解决他们,我大西就打不到江南了。但是,李自成也没那么快打到北京。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徐以显先泼了冷水,接着安慰张献忠。
“不然,李自成如果今年能占领陕西,那他明年就能打到北京去。你们要知道,现在北方已经破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崇祯现在在北方筹响都非常困难,听说北京城的守卫部队现在已经发不出响了。而李自成自从提出了三年不纳粮的口号后,在河南等地发展迅速。只要他在陕西占领脚跟,出兵直接围攻北京,我想山西、北直隶各地军民一定会望风而降。这样,他只要打到北京城下,以北京目前的兵力,可以轻松攻克。但是,如果,李自成攻下北京,那他离覆亡也就不远了。”
看到众人一付不相信的样子,张文秀接着说:“首先,李自成根基不稳,因为陕西民穷粮少,他李自成统治陕西时间太短,老百姓并不一定真心依附于他。其次,如果他太早攻下北京的话,在南京的残明政府会攻击他,北方的满州鞑子也会乘机南下,到时他腹背受敌,而他的老家陕西根基不稳,李自成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第三,他那句三年不纳粮的口号也会害了他。在北方,农民三年不纳粮,那你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吃什么,只好到地主老财那里打粮,这样,他就得罪了北方的大部分士绅,若不想得罪这些士绅,那你就要向农民征粮,那他又得罪了农民。反正是两面不讨好。三年不纳粮,说的好听,但根本就不可能。”
汪兆龄有些不解:“三少帅分析的很精辟,但是,你怎么肯定满州鞑子会南下攻击李自成呢?要知道满清一直与大明为敌,说不定他们会与李自成结盟呢?”
张文秀笑道:“敌人的敌人不一定就是朋友,满州人在李自成占领北京前,也许可能希望与李自成结盟,一起对付大明。其实这些年,大明就是在我们义军和关外鞑子的夹击下垮下来的。但是,如果李自成攻下了北京,那么鞑子肯定会乘机南下,攻打李自成,然后占领北京,他们可以说是替大明报仇。现在,关外的满清已经非常强大了,比你们想的还强大。他们不但占领了辽东,征服了朝鲜,降伏了蒙古。在山海关外,他们统治着数以百万计的汉人,蒙古人。他们从蒙古人那里索要战马,从朝鲜人那里运来粮食,在辽东,百万汉人替他们种粮食,还有汉人工匠替他们打造兵器,给他们造红夷大炮。他们五次入关,对山西、北直隶、山东等地的地形了如指掌了。去年,他们又在锦州大败洪承畴、祖大寿,这两个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洪承畴自不必说,祖大寿可是关外明军的名将啊。此两人现在都已经投降了满清,做了汉奸了。”
汪兆龄和徐以显大惊,因为洪承畴也算是农民军的“老朋友”了,几乎同声问道:“洪承畴不是为大明捐躯了吗?崇祯可是亲自给他写了悼词啊。怎么又投降了鞑子,消息可靠吗?”
张献忠也颇有意味的问道:“温浦,你这几个月是不是遇到什么高人了,怎么突然懂得怎么多?”可望、定国和能奇都觉得有这种可能。
幸亏自己早有准备,张文秀马上说道:“自从上次在潜山天堂寨摔伤后,我就一直在想,为何我们这些年来发展不顺,就是因为我们不是很注意外面的大势,对一些信息不是很重视。既然父王要争霸天下,那我们就应该多了解一些天下大势。于是,在麻城的三个月,我就广泛接触一些乡绅、读书人特别是一些商贾。乡绅和读书人因为读万卷书,商贾行万里路,对于天下大事和大势他们都多少了解一些。比如,洪承畴作了汉奸一事,就是我从一个麻城商人那里听说的,而这个商人又是从一个山西商人那里听说的,而那个山西商人曾经走私偷运了一些朝廷严禁的物品到关外鞑子那里,所以知道一些内情,他还嘲笑崇祯识人不明。这些山西商人,不但替鞑子运送朝廷的禁运物资,还替鞑子打探我中原的消息。山西商人说的应该是真的,毕竟,洪承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崇祯仅凭洪承畴的老仆一面之词就认定他死了,简直儿戏。崇祯识人不明,左良玉不又是一例嘛。另外,我在麻城县城里的那些邸报上看到的一些信息,里面都是崇祯对那些镇压我们义军稍微失利的朝廷大臣们的斥责,很多朝臣因为稍稍失利就被革职,可见崇祯是个性急之人。”其实张文秀说的不尽不实,那个山西商人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虽然山西商人在明末给满清当内探是真的。
张献忠很满意的对可望、定国、能奇说道:“你们三个要好好跟他学学,除了练兵外,还要多关心外面的大势,多用一些不迂腐的读书人。”
接着大家商量了很久,决定先在武昌休整一两个月,补充兵员,然后马上南下占领湖南地,再后先向江西试探,如果行的话就下江南,不行的话就入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