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交易_西明_奇书网
返回

西明

首页
第二十七节 交易(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第二天,张文秀到王府去见张献忠,正好看到汪兆龄出王府,他是来办理大西开科取士事宜的,决定在张献忠即位大西王位后马上科举,所以现在要加快进度。

张献忠一见张文秀进来劈头就问:“温浦,听说你把府库的鸟铳都据为己有,有些将领颇有微词。这样吧,你把鸟铳分出一半出来,给各营送去。你小子倒识货,这些鸟铳比咱们以前用的三眼铳好多了。”

现在只好补救了,张文秀马上答应,并说正在让王应龙加紧督造鸟铳,到时就可以多装备一些。然后,就把此次过来的目的说了出来。张献忠一听说儿子给自己找来了一个会修历法的,很是高兴,大赞张文秀会办事。现在大西军中,文化人本来就不多,懂天文历法更是没有,毕竟这都是皇家的专门人才,民间哪有。

张文秀乘机大赞耶稣会士不但懂天文历法,还会制造红夷大炮。张献忠对红夷大炮也是有些认识的,当年左良玉就是用大炮轰得自己全军溃败,是自己军事身涯少见的惨败,而且自己也听说过红夷大炮就是广东那边的夷人教士帮大明朝廷制造的。

想到如此,张献忠有些疑惑,问这西洋传教士怎么又懂历法,还懂造炮,而且这些传教士都是帮大明,怎么会帮自己这些叛军呢。

怎么说都是英雄枭雄,脑子就是好,所问的问题全都问到点子上,张文秀马上解释,这些西洋传教士都有一技之长,有的通天文历法,有的懂机械铸造,有的懂造枪造炮,还有精通各种科学的;至于会不会帮自己,不是个大问题,传教士跟大明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铁,那些没有在大明朝廷的任职的传教士对大明并没有很深的感情,象这个何大化就已投靠大西,他们只要大西准其传教就会跟自己合作的。

张献忠对此有些为难,说如果让自己的将士都信教,到时岂不被他们这些西洋人控制了军队。张文秀马上给张献忠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就是教徒不准纳妾,现在这些军官哪个没有几个小老婆啊,又有哪些士兵不希望自己升官挣钱后却不能娶小老婆呢?就凭这点,他耶稣会在军中传教永远也不会有多大的业绩。张献忠哈哈大笑,说这些西洋蛮夷就是笨,怎么规定这么个不近人情的教规。

张文秀又简单的介绍了耶稣会与澳门,虽然自己对耶稣会了解也不是很多,说现在只能让传教士秘密在军中传教,这样一来尽量让耶稣会在大西的影响最小化,二来也不让大明朝廷发现有传教士投靠大西。如果现在就让大明朝廷知道,会有些麻烦,就不能从澳门取来修历的仪器和书籍,也不能从澳门请来造炮的工匠。等把历法修好,大炮造好,就算大明朝廷知道也无可奈何了。

很快,张文秀就把何大化请到王府拜见张献忠,果然何大化用“专业的天文知识”解释“天人合一”,侃得张献忠兴奋异常,当即允诺准许他在张文秀军中秘密传教,但现在不能跟其他将领结交,等到历法修好,就会准许向大西控制下的各地军民传教。

何大化连忙答应,说修历造炮需要从澳门找来一些帮手,并带来一些仪器,如果这些都齐全的话,不出两年,历法和火炮都可成功。张献忠听了先是高兴,然后眉头一皱。张文秀当然知道张献忠为什么皱眉头,就是现在怎么穿过广东到澳门去带来修历造炮的仪器和人才,马上对他耳语一番,说得张献忠连连点头,赞道:“不愧是我的好儿子,有胆色,对于西学这些事咱大西军中只有你最了解,你回去准备一下,等我们攻下湖南之后,你就到潜伏到那个叫什么澳来着去多找些人来帮着造炮修历。难怪你小子要王应龙打造一个面具,平时也不露面,原来是有如此打算啊。幸亏你前些年不显山漏水,你的画像还没有被大明朝廷看上,我跟你大哥二哥的画像早就被贴到了各州县的城墙上。”

张文秀愕然,没想到自己因为怕死而去打造面具在在张献忠看来却是为了这件大事而为,不过自己也懒得去解释了,更何况老张要这么想还能给自己在他心里加分呢。一开始还以为张献忠对传教士不是那么的感冒,没想到却如此顺利,张文秀其实还不是太了解历法对一个王朝或者一个君王的重要性,如果张献忠推翻大明马上就能颁布新历法,绝对能给这个政权加分不少,所以很支持张文秀去澳门给他带来修历和造炮人才,当然这也是对张文秀能力的信任,到敌战区去行贿或者去搞间谍活动,可望、定国以前都做得不错,如果张文秀办不了这事,也不配做他老张的儿子。

跟何大化还没走出王府,徐学颜跑来给张文秀送书来了。十多天没见,张文秀已经把这事忘了,那天自己因为徐学颜是王府长史见多识广,就让他给自己找明朝四大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开工天物》、《徐霞客游记》,记得这几本书应该都已完成了,《本草纲目》应该刊印了好几十年了,剩下的三本好象也都是在1640年左右刊印的。

徐学颜说《徐霞客游记》到处都找不到,另外三本找到了,除了《本草纲目》因为刊印以久好找外,《开工天物》在市场上也蛮受欢迎的,虽然作者宋应星只不过是个举人出身的六七品小官,才刊印五六年,现在就有商人想再次大量刊印,《农政全书》因为作者徐光启是本朝的宰相(东阁大学士),刊印四年也受一些官僚的追捧。

其实《徐霞客游记》书已完成,还没有刊印,所以徐学颜买不到。既然没找到,张文秀也不可惜,本来找这本书是因为在游记里有关于云贵等地的地理人情风俗的知识,以后大西军进军云贵可以借鉴这些知识。《本草纲目》对自己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让自己飞虎军中那些郎中去研读吧。让自己开心的是《农政全书》和《开工天物》找到了,这可真是无价之宝啊。这两本书可是总结了明代的农业和工业的大百科全书,对于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开矿冶金、兵器车船制造等等都有详细介绍。这些知识对于张文秀来说实在太有用了,因为现在看来,张献忠应该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要明年进四川了,到时自己争取在张献忠的许可下在四川某个地方建立一块根据地。

张文秀看中的是四川凉山地区,在明朝应该是四川行都司的五卫八所,这个是现在属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复杂,既有西昌周围的安宁河谷平原,这可是川南粮仓呢,还有就是大凉山高海拔山区,可以推行自己的马铃薯大计。这个地区还是著名的攀西矿带,铁矿、铜矿、煤矿、金银矿等矿产非常丰富,著名的攀枝花不就在这一块吗?虽然自己并不清楚攀枝花的具体位置,但在这一地区丰富的矿产肯定能满足自己打造枪炮刀箭等武器的需要。

凉山地区除了西昌附近还算富庶外,其余地方在明代可还是边远荒蛮之地,如果自己要求到那里镇守,张献忠应该不会怀疑自己跟他离心离德。

现在有了《农政全书》和《开工天物》,只要自己利用好这两本书,既可以在建昌卫(今西昌)那里发展农业,又可开矿。只要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不但可以在川南站稳脚跟,自己还可以招募更多的兵,特别是彝族罗倮土司兵由于还处于奴隶社会,悍不畏死,可是难得的强兵;自己组织人大势开矿,既可以冶炼兵器,又可打造农具,要知道当时大凉山地区的罗倮人的生产方式还非常低下,只比刀耕火种高那么一点,先进农具可以去跟凉山地区的奴隶主去换点奴隶回来,慢慢收服这些蛮夷。收服了罗倮,既能招收更多的兵,又能开垦更多的耕地,增加粮食,总之,良性循环。

张文秀真的很感谢徐学颜,自己肯定比所有的明朝人更能认识到这两本书的价值,作为农业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本书在十九世纪还在欧洲热销(主要是《天工开物》),可见其价值之大。

出了王府,心满意足的何大化问道:“奥斯卡,你要亲自到澳门去?你也算是大西的尊贵的王子,到澳门去可是白龙鱼服,中间穿过广东可不容易啊。”

“山人自有妙计,过几个月再去,德川先生,有些人才你可要尽快的向圣保禄学院预定。哦,对了,在澳门应该有不少日本工匠吧?”张文秀让王应龙仿制打造倭刀,毫无进展,突然想起自从1639年日本禁止天主教后,有很多日本天主教徒到澳门避难定居,不知道有没有会制刀的工匠。

“有很多工匠,咱们耶稣会的圣保禄教堂的重建就是这些日本工匠完成的,你要什么样的工匠?哦,我知道了,是制造刀剑的铁匠吧?日本就只有刀剑比大明的好,其余工艺比大明差得太远。这些工匠也有不少。”

“果然是上帝的使徒,知道教徒所想,对,我就是要找些这些铁匠,帮我打造长刀。”张文秀赞道.

=====================================

求推荐收藏啊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