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科技巨着_西明_奇书网
返回

西明

首页
第二十八节 科技巨着(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把《本草纲目》先扔到一边,因为张文秀根本就不通医学,看了也白看。于是快速浏览了《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感觉就一个字,好。《天工开物》大约不到十万字,却有一百多幅插图(123幅),图文并茂,不是专业人士也可以看的懂。至于《农政全书》数十万字,图就更多了,特别是其《荒政》中从第四十六卷到六十卷,详细介绍了各种野菜、野树的根叶果实等形状、特性、产地和食用方法,三四百种野菜都有插图。读者看了一目了然,非常实用。

《农政全书》全书总共有六十卷,可《荒政》就有十五卷,占全书四分之一,看来我们的大学士徐阁老真是学以致用啊,这些年来,大明天灾人祸不断,备荒就非常重要了。看到备荒的篇章里,每一种植物野菜都有学名,俗名平均有三四个,可以想见徐光启是花了很大的工夫的,治学态度堪称一流,最难可贵的就是从中可以看出徐大学士悲天悯人,这也让老徐在张文秀心里高大了一些。以前,张文秀对明朝的士大夫特别是东林党极度的鄙视,觉得这些人除了清谈给干实事的使拌子外,无一是处,至于徐光启,以为只是个通西学的大臣罢了,没想到老徐还是个心里装满了老百姓的实干家啊。

当即把潘冶文找来,让他参考一下《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这两套书,怎么样好好利用一下,把它们整理成一系列的知识点。比如可以把《荒政》里的那三四百种在饥荒时可以充饥的野菜树木等等就可以编撰成一本书,以后自己的大军驻扎在某一个地方,就可以从这本书找到当地有什么野菜可以补充进入自己军中作为粮食的一部分,毕竟在战乱的年代,粮食永远都是不够的。就算自己粮食充足,但如果能从当地补充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可以充饥的各种野菜等粮食,也可以减轻一点后勤,毕竟从后方基地运送粮食到前线,可是非常耗人耗力,在前线补充一点也是好的。这些野菜也可以在后方作为粮食的一个补充嘛,作为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一个项目。

张文秀对《荒政》里面列举的三四百种可以充饥的食物非常认可,因为很多植物都是自己知道的,比如榆钱树的叶子,好象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一篇叫《榆钱饭》的文章专门讲穷人在春天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以榆钱树的叶子来充饥的,课文里写的跟老徐写的榆钱树叶的食用方法基本吻合;还有些《荒政》里的可以充饥的野生植物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已经不是野菜了,而是栽培在农家的菜园子里了,比如香菜。

潘冶文此人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不然也不会让张文秀重用,他看到这两套书后,粗略浏览了一下,很是激动,说这两套书可是非常有用啊,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富裕农民、巩固政权非常有帮助啊。得,是个识货的,于是张文秀就跟潘冶文两人合计了半天,决定从《农政全书》里面的《农事》篇、《水利》篇、《树艺》篇、《牧养》篇、《荒政》篇,并把《荒政》里的《番薯疏》专门提出来作为一篇(既然徐光启花重笔描写番薯的种植等等,自己不能不用啊),《天工开物》里的《冶铸》篇、《锤锻》篇、《五金》篇、《燔石》篇选出来,把它们都尽量写成口语化的文字,毕竟这些书是给农民和工匠用的,各编成一本书,共十本,然后每本要刻印数百本。至于其他的篇幅,以后也要如此,但现在不着急。

潘冶文问张文秀两个问题,一是口语化的文字的标准,张文秀就说你参考那些通俗小说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样,念出来能让不识字的人都能听懂就可以了;二是由于这两套书插图非常多,可自己不会绘画,是不是要招揽一些会画画的?张文秀气急,当然要招揽一些会画画的,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转念一想,原来是找我要经费啊,于是大手一挥,拨给他一千两,全权负责此事,招募画工和读书人来编撰,但要快,最好在三个月内完成,还要尽量保密,自己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轻易窃取,虽然自己也是在剽窃别人。

张文秀一直想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所以在招兵的时候基本只招收农民子弟,记得戚继光也是这个思想,农民淳朴,能遵守纪律,只要自己不亏待他们,还是比较好控制的,最起码不会还没跟敌人接战就先溃逃。但在明末清初这个汉奸遍地、道德崩溃的年代,这还是不够的。所以,张文秀觉得还有必要加强对对士兵的思想教育,具体嘛,现在想到就是要多给士兵讲一些华夷大防,毕竟一年后满清就要入关了,可不能让自己的士兵象南明的那些脑残之辈以为满州人是来给大明皇帝报仇来的;还有就是要给他们讲一些忠义故事,不能背叛自己,毕竟自己对士兵在明末来看可算是非常好了。

于是,把谢师爷给叫过来,这些天谢理波也没什么事,就是帮夏崇伟培训自己的那些007,给他们讲一些官场潜规则和人情世故,现在一叫就过来了。张文秀把自己的意思讲了,让谢师爷最好从史书上或历史上的故事中,选出一些故事来宣扬华夷大防和忠义的事例,注意是忠义而不是忠君,总之就是让士兵听我自己的而不是听我张文秀的上级皇帝的,还要多讲一些叛徒背主后被人灭口的故事(毕竟这种事情很多,叛徒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以让部下有背叛自己时要掂量一下。把这些事情呢,编成一套小故事书,不时给他们当作说书一样讲解这些故事,既娱乐了士兵,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以思想教育。好象曾国藩就非常喜欢给他的湘军洗脑,专门讲一些忠军思想,还编什么爱民忠军歌,结果以农民为主的湘军战斗力保持了十多年。而在张文秀看来,自己讲故事肯定要比老曾专门讲忠君思想要好得多,讲那些孔孟之道太枯燥了,效果不强,还是讲故事好。

谢师爷一听,高啊,叛徒被灭口,在历史上真是数不胜数啊,因为叛徒背主,都是秘密进行的,见不得光的,背主之后,接纳叛徒的人一是因为争功,二是对叛徒人品的担心怕叛徒以后同样会叛变自己,所以很多叛徒还没有来得及享用叛变成果就被人给灭口了,多讲一些这些事例确实可以增加对军队的控制啊。张文秀让谢师爷来编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谢师爷熟悉官场,又熟读经史,再合适不过了。并且这本书可以一边写一边讲,写好了一个故事就可以在军中讲,不浪费时间。

人一忙起来,什么事都找到自己了,还没把谢师爷打发走,王秀才又来找自己,说这些天因为训练鸟铳手和佛郎机炮手,每天都是实弹练习,从府库里拉来的弹药都用光了,现在该怎么办?王秀才说从来都没有人象张文秀这样全部用实弹训练,简直就是烧钱,所以从一开始王秀才这个飞虎军的财务总监就不同意让这些枪炮手们每天都实弹练习,两三天实弹一次得了,好象大明军队一个月才实弹练习几次呢。

迂腐,张文秀在心里痛骂王明远,大明的军队正是由于平时不认真训练火器,导致士兵都不能熟练掌握鸟铳火炮的操作,才会在实战中手忙脚乱,还没等满清骑兵进入射程就匆忙放两枪,根本就打不到人家,等前两枪放完换弹药的时候,八旗兵已经冲到跟前,结果就被人家给轻易结果了。为了节省弹药(当然主要还是军官贪渎),平时不训练,战场上就成了人家的靶子。

张文秀为了训练这些枪炮手们,那可是花了大力气的,每天的训练都有实弹练习,弹药无限供应。为了不象大部分明军在战场上没等敌人进入射程就放枪,自己可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想到了一个主意,马上实施。就是先找一些猪羊来,让人赶着这些猪羊冲向埋伏列队的鸟铳手们,让他们训练在进入射程后才能向这些“敌人”开枪,谁早开枪严惩;过了几天后,再找了一些老弱病残的驴子骡子(健康的驴子和骡子可是军用物资啊,张文秀可舍不得)冲向他们,也就是模拟骑兵冲向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后,这些鸟铳手们经过十多天的“实战训练”后开始有点摸样了,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严格训练。

但是,只十多天,弹药消耗巨大,现在已经没有了,那就只好再造。张文秀一狠心,让王明远划去一万两银子来,赶紧从王应龙的工匠营里拉出些工匠制造火药子弹等,一定要跟上训练,并且弹药的质量一定要过关。王明远有些舍不得,说现在他那里已经剩不了十万两银子了,而且还有很多要花钱的,再这样下去支撑不了两三个月。

张文秀大怒,不知道是不是人一当上了财务主管就变得小气了,这个王秀才一点消费观念都没有,钱不花出去藏在家里有什么用呢,不过,这样花钱马上就要把老底花光也不是个办法啊。自己有出无进,坐吃空山是不行的,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抢劫,还是抢劫好啊,来钱快。反正到下个月,大西军就要大举进攻湖南和江西啊,按照农民军的老规矩,都是要“追赃助饷”的,也就是吃大户。

明朝末年的大户们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有抢他们的才过瘾。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北京,对北京城内的官员和勋贵们拷打,据说共获银七千万两,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而明朝在正常年份全年赋税不过两千万两,户部能支配的不过三四百万两(其余的可能在地方上就地消耗掉了吧)。要知道在前两年,崇祯要大臣勋贵捐银,这些人总共不过捐了几万两而已。这些守财奴们一点都不为国家着想,等李自成进来了马上投降,以为还可以保住荣华富贵,没想到老李没有崇祯那么好讲话,把他们的银子都没收了,还痛打他们。荣华富贵没保住,却便宜了拷打自己的李自成这个逆贼(当然最后还是便宜了满清)。

既然大西军应该在湖南呆不了多长时间,自己也就不怕得罪这些乡绅富户了,毕竟自己又不是要把湖南当作自己的根据地,到下个月就可以抢劫这些富户了,抢劫所得可以作为原始资本可以带到四川南部去建设自己的根据地。在南明十几年时间抵抗满清最激烈的并不是这些乡绅富户们,相反最先投降满清他们这批人最多,抵抗激烈的是一些下层知识分子和老百姓与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外加国姓爷郑成功这个海盗的儿子,基本都是大明体制外的人。

自己抢劫富户并没有严重破坏抗清统一战线嘛,张文秀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一旦没有了心理障碍,张文秀就开始盘算自己可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在湖南和广东北部可以抢劫多少,两三百万两应该不多吧,自己记得以前看书,明末江南的富户家有上百万两银子的都不算最富的,湖南就算没有江南那么富,作为鱼米之乡,富户有个十几两也正常啊,一个县只要抢那么两三家,只要抢十来个县就够了,哈哈。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