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江已经三十岁了,和他同时到凤洞林埸的知青娶的娶,嫁的嫁,生儿育女,一天从早到晚被爹前妈后地叫得头昏脑胀,唯有高江鹤立鸡群,单身只影。家中父母为他着急,几次在老家为他物色未来媳妇,玉女倩影寄来了好几张,高江从不动心。同去的女知青也有两人先后向他表达过意思,可是高江比林木森当年拒绝周美红时还要直白,弄得人家心里不好受,这两个女生后来都嫁人了,一个嫁知青,一个嫁回老家。杨梅花和亚亮都找过他谈话,劝他早择佳偶,可是都空手而归,高江给他们的印象是“心无旁骛,梦在大学”。
要说高江选择独身倒也有失公允,其实他有知音女友。事情还得从那篇造林后写的报道说起。当时,省报采登了这篇报道,在茂竹县林业局里引起了一阵震动,因为长久以来,林业局办公室的文人秀才从未有过采写的稿件上了省报的。办公室一位年轻女干事,怀着钦佩和好奇的心来到凤洞林埸,她要采访写稿人高江。
高江在林埸办公室接待了她。从外表看来,来访者不外二十来岁,和高江年龄相仿,一头乌黑秀发,顺肩披散,走起路来随风飘逸,粗眉毛,单眼皮,面色白里透红,穿一件白色长袖尖领上衣,下面是蓝色西装裤,衣服很合身,显出丰乳细腰,给人干练健美的感觉。她自我介绍说她叫耿莉,去年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县林业局,在办公室主管宣传报道工作,受领导委托,前来林埸采访,并同时采访高江。
接待上级来人和领导并不是第一次,但接待如此青春勃发的年轻女性却是头一回,高江显得很腼腆,对话时眼睛不敢正视她,话也说得不流畅,有时还莫名其妙地面红耳赤,给耿莉的第一印象是“土秀才”。不过,渐渐地,高江的情绪稳定了,他介绍林埸的情况如数家珍,出口成章,用词流光溢彩,引用数据恰到好处,说到激动时声情并茂,语调抑扬顿挫,神彩飞扬,恍若一位面对万千听众的大演说家。留给耿莉的第一印象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转瞬间她变成高江的虔诚的听众,连记录都忘了。高江把他平时给林埸建立的材料档案拿出来让耿莉翻阅,这些材料文字娟秀,有的情节还配有素描插图,数字基本上有表格显示,可以看出表格是很认真地一笔一划画的,这些插图又是出自谁的手笔呢?
耿莉指着插图问高江:“这些插图也是你画的吗?”
高江说:“是的,画得不好,见笑了。”眼里透着几分羞涩。
“你还会画画?跟谁学的?”
“画画还不能说会,只是喜欢,看着书里教的随手涂鸦罢了”。
“哦,无师自通啊。你还会什么?”
“笛子,我会吹笛子,我最喜欢吹笛子啦。”
“也是无师自通?”
“算是拜了半个师。小时候我家怜居住着一位剧团的笛子演员,笛子吹得像云雀,想跟他学,又没钱交学费,可是我实在太想学会,就天天起大早跟着他到河边,他练气练吹奏,我就在一边听,回家后对着乐谱学着吹,就这样胡乱吹也会了,当然,和演员比不可同日而语。”
“你能不能吹给我听听?”耿莉已经对这个“土秀才”发生了浓厚兴趣,有点相见恨晚的样子。
高江笑了起来,露出雪白的牙齿:“这大白天,工作时间,不大好吧?”
“不,这也是我采访的内容,你就吹,没人敢说你。”
高江被眼前这个“女记者”的执着打动了心弦,想了想:“这样好不好,你今天不要回去了,晚饭后我们到江边去,我把我会的曲子都吹给你听,怎么样?”
“好啊,好啊!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耿莉通过谈话和阅看材料,对林埸的情况有了较全面的的了解,她觉得此行目的已经达到。但是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高江,她认为高江内外兼修,大智若愚,才华横溢,是一颗埋在沙堆里的金子,是她长期以来心中祈求的白马王子。在见到高江以前,她在大学、在县城也在寻找着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是这个白马王子的形象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就象在云里雾里,见了高江,这个形象清晰起来了。她还要进一步接近他,了解他,发掘他,她希望能从此结束形单影只的现状,所以她答应高江留下来。
高江对耿莉也颇有好感,且不说她外表亮丽,单凭她毕业后愿意到茂竹县工作,不辞辛苦深入林区采访这一点,就挺对高江的脾气。和她说话,就象和自已说话一样,无需过分斟酌,对事对人和她有很多共同语言和相似观点,按现在的话说,挺“哥们”的。当然了,高江不会也不敢有别的想法,他的梦在大学。再说人家可是大学毕业,有着优越的地位和安稳的工作,是天之骄子。
晚饭后,高江拿了笛子,带着耿丽来到他往日吹笛子的地方。这是江边一片开阔地,江对岸是茂密的森林,他俩面对着青山绿水,沐浴着晚霞的余辉。耿丽把衣领向上翻起,阻挡冷风对脖子的侵犯,高江问她:“冷吗?”
“不冷,有点凉。”
“这不一样吗,要不,我们回去。”
“那可不行,你说话要算数,今天你得使出全身功夫来,我是不听完你的天簌之音不回头。”
“那好,就让你见识见识我的三脚猫功夫吧。不过,要是冷得实在不行你就出声。我吹起来可是不知道冷热哦。”高江稍为平息呼吸,就开始吹奏。他从“我是一个兵”开始,以“喜相逢”结束,连吹了十首独奏曲。笛声时而激越欢快,时而悠扬怡然,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鸟语啾啾,时而情思绵绵。耿莉听得如醉如痴,早不知道寒风是啥滋味了。
笛声已经消失,耿莉还在沉思。高江转身面对着耿莉,笑着说:“请大记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