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二高备战高考_凤洞_奇书网
返回

凤洞

首页
第十九章 二高备战高考(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1976年。

这一年,神州大地经历了伟人逝世、唐山大地震的大悲大难,民心重创,民生艰苦,用后来的话说,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向何处去?亿万人翘首中南海。老天有眼,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彻底结束了导致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又让全国沐浴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人们就象坐过山车一样,在经受了一翻精神颠簸之后,有的人惊魂未定,有的人激情澎湃,有的人情乱神迷,有的人如梦初醒,有的人安然淡定。不过,不管你是那种状态,下了过山车总有安稳的感觉,至少是脚踏实地了。

面对百孔千疮,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的中国社会,全国全党选择了邓小平。这是1977年了,邓小平复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全国各行各业大整顿,拨乱反正,大面积解放老干部,知识和人才重新得到尊重和重视。中国这艘古老而又坚固的航船又重新驶上正确的方向。

高江,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因为他好学又善于学习,在林木森走了以后,仍然坚持自学,数学和英语水平在提高,写作技能也有很大进步,可以说,他的实际文化程度已达到高中水平。在埸长兼支部书记杨梅花和付埸长亚亮的支持下,他在林埸办公室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他的倡议和主持下,林埸建设了埸内有线广播网,并且进一步和县网联通,使地处深山的林埸每天能及时收听到中央和地方的新闻,他积极采写新闻稿,投给县广播站,经常被采用,这样又使老林区的消息能够及时的传出去,林埸从上到下,从老到幼,都对他另眼相看,赞扬有加。林埸党支部已经讨论过高江的入党申请,决定派员做外调,等把高江的社会关糸和家庭情况调查清楚,政审合格之后吸收他入党。高江觉得人生充满了阳光和幸福。唯一有缺陷的就是还没有上大学的机会。

本来,前几年上级也让林埸推荐人才上大学,名额很少,学历要求高中毕业,家庭成份必须是贫下中农或者是革命干部,高江那一点都不沾边,只好眼睁睁看着别人去了。李莲叶和木多的儿子就是在那时被推荐上了大学,木多的儿子读农学院,李莲叶读的是医学院。她已经和王维兴结了婚,虽然上学条件对婚姻状态没有严格规定,不过在简历里婚姻这一项她填的是未婚,林埸的领导有意帮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照样盖上了公章。

这一天,高江一早就来到办公室,等候邮递员的到来。他昨晚挑灯夜战,写就了一篇通讯,报道林埸在文革结束后的新气象新发展新面貌,准备发给县广播站和省报。邮递员准时来到,接了他的稿件信,又递给他一封盖有军队邮戳的信。高江一看,心里说,森哥的信!

森哥一直不间断地有信寄来,他回城后在军队的一所大学读书,学的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读完三年后,留校当了教师,再经过五年努力,已经升职为付院长兼糸主任。森哥告知高江他们,他的真名叫林强。但高江和高俊才已经习惯林木森这个名字,叫惯了森哥,所以如今还是按老名字称呼。

高江立即打开信封,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拿信的双手竟然颤抖了起来,神情显得格外兴奋,口里喃喃自语:“机会来了,机会来了!”

原来,森哥的来信中告诉高江一个重大信息:1977年9月,邓小平主持的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学。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没有学历和家庭成份方面的严格规定。结了婚和就业在职的都可以报考,在职的如果被录取了可以带薪上学。森哥说这个决定不久就要公诸于众,提醒高江和高俊才及早做好参加考试的准备,并将这个信息转告其它有意要上大学的工友和知青。

高江拿着森哥的信,第一时间找到高俊才,高俊才看完了,两手高举,跳了起来,连呼:“谢谢邓小平,谢谢邓小平!谢谢森哥!”

高江把信又送给杨梅花和亚亮看了,杨梅花说:“看来,党中央已经洞悉我们国家人才有断层的危险,这步棋下得好。高江,你看看知青还有谁打算考大学的,组织在一起,温习功课,我们给你们尽量多的时间。当然,也不能完全脱产,临考前按排一周脱产。你说好不好?”

高江乐得嘴都合不上了,说:“谢谢埸长,杨姐你真是英明,你的指示我们一定照办。”

“什么指示不指示的,我们可不兴文革那一套腔调。可惜我超龄了,要不,我也参加一份,不过,我的儿子今年刚好高中毕业,他搭上了这条船。”

“是啊,我都有点嫉妒啦。上大学,多美的事。哎,好象张贵龙的小女儿也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她也能参加高考。”亚亮说。

“亮哥,你也能考啊,你和我们一样年龄嘛,我和高俊才也都没上过高中。”高江说。

亚亮不无婉惜地说:“我和你们不一样,你们平时都在学习,早有准备,我啊,老师教给我的都还回去了,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久了,我没读什么书,哪来知识,功底太薄了,就算去考也考不上。不过,你们能考上我也是高兴的,多考上几个更好,你们一定要好好准备啊。”

“雷蕊啊,雷蕊能行,你告诉她,我们一起考。”高江说。

“她啊,又有喜了,总不能挺着大肚子去上学吧。再说了,这大女儿明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她也离不开啊。不过,我可以和她说说,就看她自已的意思怎么样,她要真想去,我是不会拦的。”

雷蕊不愿意离开亚亮,虽说家婆已经过世3年了,但家里的大女儿很可爱,也很聪明懂事,夫妻俩把她捧为掌上明珠,更让雷蕊离开不得。雷蕊对亚亮说:“我们把上大学的机会留给女儿吧。”她和亚亮就这样放弃了。其它知青不是已经成家不想考,就是自认水平不够,自愿放弃。

高江和高俊才从此潜心用力温习功课,他们宿舍夜晚的灯光总要亮到下半夜,就是在山上干活,中间休息也要掏出小本子背一背数理化。

1977年10月21号,国内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个消息给高江他们增添了无穷动力,也使他们有了高度紧迫感,为了应对挑战,争取好成绩,每个人都做好了学习计划。高江更是精确到每日每时,真正是到了废寝忘餐的境地。高俊才虽然有妻子姚珊的照顾,但降生才5个月的儿子却不时给他添麻烦,晚上只有等到宝贝儿子睡着以后才能开始温习功课,也因此常常在后半夜才能入睡,弄得疲惫不堪。不过,祈盼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临,要实现人生最高价值,在此一博,再累也乐,再苦也甜。

高江把他们备战高考的情况写信告诉了森哥,森哥用军邮特快给他寄来了复习资料,高江一边阅读这些资料,一边把它刻到腊纸上,油印了几份,分给参加复习的其它人使用。高江分析了自已的情况,因为平时常写文章和看书看杂志看报纸,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应该没有问题,拉分的科目可能会是数学物理化学,毕竟没有进过高中的门,全凭下乡这几年的自学,基础并不扎实,看看森哥寄来的资料,还有不少自已没有掌握的。明白了自已的弱点和缺陷、短处之后,高江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强化复习,需要死记硬背的一字也不漏的背下来,不需要死记硬背的也尽量多记多背,重点内容反复记,难题例题反复练习,有规律性的内容归纳背诵,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高江渐入佳境,虽然也感觉很疲累,但自信心却是日益加强。

报纸已公布确切的考试日期是1977年12月5日至6日。离这个日子越来越近了。杨梅花给参加高考的职工放了一周的假,让他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最后冲刺。

高江反而不那么紧张了,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暖和,他约了高俊才中午下江游泳。高江坚持冬泳已经多年,在家的时候就是这样,到了林埸仍然是这样,只不过山区的江水比老家的河水要冷得多。高江是个喜欢挑战的人,他把冬泳当作磨炼意志,修养性格的事情来做,不管有多冷,他从不放弃。

两人做了热身运动后就下水了,在水上有点冷,下了水游起来反而暖和了。高江边游边问:“俊才,你准备得怎样了?”

高俊才回答:“我想还可以吧。”

“有把握吗?”

“我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

“口气好大嘛,不过,还是不能大意。我觉得你报的土木工程专业挺合适你的。”

两人游了一会,体内的热能燃烧起来,浑然不觉江水的寒冷,头上还冒出了热气。到了水浅的地方,两人站在水里又聊了起来。

高俊才问道:“你怎么报了法律专业?我以前没听你说过喜欢这个专业啊。”

高江说:“文化大革命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比如,红卫兵随便抄家斗人,造反派一句话就随便夺权,能这样吗?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谁来保护?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能让谁说夺就夺吗?这些是很不正常的,它说明了我们国家法制缺失。要保持国家繁荣昌盛,国家必须稳定,稳定靠什么来维护?要靠健全的法制和法律体糸。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制约。制订法律,实施法制,需要专业人才,我们国家最缺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这种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说实话,我从心底喜欢这个专业,我崇拜律师这个职业,我希望将来能当上一名人民需要的律师。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我也是报这个专业。不过,我相信今年我会考上。”

高俊才又说:“我和你不一样,拖家带口的,负累啊,上了学这个家也不知道该怎办。要是这次考不上,明年我就不会再考了。”

“还是我好啊,孤家寡人,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被子一卷就能搬家。”高江说完,一个鱼跃,又向前游去了。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