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微妙的前222年_秦汉之际_奇书网
返回

秦汉之际

首页
2.微妙的前222年(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秦王政二十五年,以我们现在的纪年法推算,就是公元前222年。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史书载:“秦将王贲击燕,虏燕王喜。燕亡。又击代,虏王嘉,赵亡。”看来这真是一个凶煞之年。

当然,史书的记载很简略,只记录结果,略去了过程。

亡国灭族,并不是一句话的事。那是一个血腥而又充满危险和变数的重大事件。双方都在拼死相争,形势微妙,隐含着瞬息万变的玄机。

虽然上一个年度,秦军取得了对楚作战的胜利,占领了楚国都城,俘虏了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但是楚国的反抗势力还没有彻底平定,那些盘踞在各地的旧贵族,仍然保有着他们的武装,他们人还在,心不死,仍然妄想维护并借机扩大他们的特权。虽然楚王负刍被俘,但是这也同样给了他们野心扩张的机会与理由,他们可以新立一个楚王,并继续打着楚的旗号,为自己谋利益,并进而坐大自立。有人已经这样做了,他们借着项燕的名望,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又开始了新的战斗了。整个楚国的大片国土上,又燃起了战火,各种规模的反击与抵抗此起彼伏,并有扩大之势。楚国复杂的地形,又不利于秦军铁骑展开,所以秦军一时显得左支右绌。

清除楚地的旧贵族武装已经上升为秦军最重要的战略高度。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并迅速扩大战果,在短时期内安定楚地,显得刻不容缓。秦军面临的局势是严重的,并不是一战而定那样的轻松。

秦王政和他的谋臣僚属们清醒地感受到这种局面的危险性。他们在寻求着破解之策。

咸阳,章台宫。

秦王政聚集王绾、李斯、尉缭……等人会议方略。

秦王说:此次朝会,谋定全盘。先请长史介绍军政形势机要。

“筹划之谋,制胜之机,不可不慎也。”李斯抱拳揖让说,现在秦军所面临的形势在战略上的最大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北方燕、代的残余势力仍然保存着相当的战斗力量,他们出动游骑,采取灵活的行动,在北部高原或山区发动攻击,时刻威胁着秦军大后方的安全。

东邻齐国,更是一个有着强大实力的潜在敌人。现在齐国看到五国相继被灭的局势,已经从自己编造的谎言中清醒了过来,他们明确地认识到,下一个就轮到他了。他们毫不怀疑秦的战争之剑已经逼近了。所以,齐国的人民已经在做出应对了,举国都在准备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作战了。齐国是一个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危机点,令秦齐双方同样感到不安。

西部的匈奴,虽然臣服秦国,但是却始终是心腹之患,从而使蒙恬的数十万大军被紧紧地吸驻在那里,一兵一卒也不能调动。那么我军可用于机动作战的力量就十分有限了。一旦出现突然的意外变故,秦军的应急力量立时就显得不足以应付了。

在南方,王翦统帅灭楚的六十万大军,现在虽然没有大的损失,但是,却面临着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水土不服,致使军队战斗力大为减弱。并且当面的敌人,仍然保持着相当强的战斗力,他们又借助熟悉的有利地形,骚扰、出击,令秦军随时受到创损。

吴越地区,更是盗寇出没,且习于水战,在这江河湖海之地,秦军的铁骑一点儿也发挥不出战力,反而处处显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又由于这些生长在干旱清凉北方的军人,在多雨潮湿、瘴气肆虐的南方,吃尽了苦头。士气显得暴怒异常,很难控制。

李斯说完后,怔怔地看着面前的桌案。

亡国者的处境凄惨,战胜者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整个东方大陆,显示出一种扑朔迷离的难测之势。

这任何一个方向的闪失,都将演变成为严重的后果。

秦王说:请各位尽言。

尉缭说: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快速行动的战术进攻方案,力求从一点突破,打开僵局,从而使我们减少一个顾虑点,争取尽快平定楚地,恢复秩序,而不是长期的战略。只有迅速地清除这些地方武装的扰乱,才能使整个秦军从这里抽身出来,也才能使秦军保持最大限度的机动,确保战略上的主动权在握,从而保障民众的安定生活。这是重心。因此,突破点的选择至关重要。燕代的残存势力,只需任命一偏师即可略定,稳定局势,相机征剿,不需要更多的关注。东方的齐国仅可自守,没有远征的战力,委派一位得力之士,通过外交手段确定两国互不侵犯的邦交关系。最大的麻烦在于楚地的整治,必须要有长远的运筹,使民心归附,这才是根本的治策。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