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考量的是,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并且以此为核心。
何况偷梁换柱的把戏,在纷乱的战国,演了又演,并不鲜见。
同样是享有盛名的战国公子,春申君也玩了一把相同的游戏。只是他玩得不够好,不太高明,也不很老练,还未及享受到播种的成果,就早早地搭上了性命。这个事件记载在《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其实也不一定去读史书,因为很多的儿童故事书中都有,小孩子都知道。或许你也早就听人讲过。
或许,吕不韦正是从春申君那里学来的,并不一定是首创,没有版权。他复制了这个策划方案。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是照搬抄袭,而是汲取了经验和教训,以商人的精明和对现实利益的抉择,加以运用,于是他青出于蓝了。戏能不能演好,在于主角配角的合作。政权能不能强大,同样取决于各方力量的通力协作。因此同心连体、契合连理,就成为最好的方式与配合。但是,最终的结果,仍然没有逃出宿命。只是形式不同。
看来在那个乱世,人们为了攫取权力,各种阴的狠的毒的损的不人道的不道德的招法都使了出来,并没有什么操守或准则,只要强大了自己就行。
试想,司马氏之所以郑重其事地把这件事以这样的形式记载下来,必然是持之有据,至少是有秦的官方资料备考。因为这种事情,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即使民间有所传闻,也不足为凭,是不会记录在《史记》这样的书中,可见不是传言,必是史实。
当然我们在此驳论此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似乎也不具备实际价值,或者说与本书无关,似在制造无厘头的琐谈。其实,我们之所以在此大费笔墨,也是出于一定的考虑。
因为任何人,无论先天基因如何,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或许其人生就自不相同。正如一粒种子,播入泥土,如果生逢其时,又把握了时机,或许就成长为大树或是结出饱满的果实,否则就只能沦为杂草。
也正是时机、命运、机遇、灵性。
自然天成。
如果赵姬当初不入王宫,也充其量不过富商之妇,其子无论叫政或是朕,也就一富户之子,纵有大才,也必不会坐在秦的王位之上。
也就是说,人生中的那些微妙的时刻,不是某一个人所促成的,必有不可言说的助力,是各种因素的自然契合。
等待是不可能的,幻想也没有用,努力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于你是否享有福祉。
是史家的恶搞还是别有用心的诬陷?
3.出身很重要吗?
平民百姓,努力耕种,或可多收一粒粮食,使自己的生活宽裕一些,仅此而已,不可能大富,更无缘于大贵。如果不愿耕种自己的土地,又别无所长,且没有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那么其人生也就更加困顿,这是必然的。因为即使太阳每天都出来,你也得走到光天化日之下,那抹阳光才可以照到你的头顶,如果你躲在阴暗的角落,就只能是你的问题。这就是奋斗与否的区别,但并不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原因。奋斗是必须的生存状态。只有奋斗,一切才有可能。只有奋斗,一切既定的天意,才会到来。
维护正统的人们只是傲慢的一句:这是对秦始皇的恶搞。
其实,并不是恶搞。
事实就是事实。所谓的恶搞,就是把事实用某种别怀心胎的方式进行演绎,并以他的那种险恶用心进行侮辱嘲弄。
似乎私生子就理应受到歧视,就不是父母的儿子。
婚姻生育,并不一定就是纯正。非婚生育又为什么要承担罪责。有爱就行。婚姻不是一切,真爱才是根本。
一直以来,人们以婚姻为道德。非婚就是忤逆。但是,如果双方没有真爱存在,婚姻又有什么道德可言,也无非是工具,是异梦的兽行,是对心灵的摧残。谁比谁道德多少?
又从另一个方向说,无论你的出身在世俗的人眼中是多么微贱,但是上天都给予了你成就事业的可能,只要你能够把握,只要你成就了功业,就值得敬佩,就是上天之子。
即使你出身贵族,但是当你的人生无所建树,沦为寄生般的纨绔子弟,你又有何面目生在世间,又有什么高贵值得炫耀于人呢?
生命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但是人生在于我们自己成就。
不要眼睛盯着别人的什么见不得人的方面,以中伤他人显得自己高贵纯种。重要的是成就自己,做出点成果来,才是正途。把心思用在活出人生的质量,而不是你短他长的空论。
从另一个角度,也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也就是说,无论帝王姓什么,姓秦或姓赵,抑或姓吕,并不重要。重要是的建立了什么功业,是不是真正为大众谋福利,是否建立了强大的有益于百姓安居乐业的政权。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并不是一家一姓的私产,更不是某个人的私有。更不是姓什么就是正统,换个姓就该受到非议。
我们应该捍卫的是民众的利益,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权利。我们应该尊奉的是大众的尊严,而不是竭力维护某一个人的脸面。我们应该为共同的使命而战,而不是为了助长某一个人的私愤。
文以曲致,后世史家,也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笔法,将一件事实放在不同的位置记载,既为尊者讳,又寓褒贬于笔端,并达到存史存疑存议的目的。如《三国志》对于赤壁之战的记述,唐书之对唐玄宗用兵中西亚的记载。因为统治者所做出的这种征战,没有捞到胜利,只是剩下了个灰头土脸的失败,于是觉得实在没有颜面记录,没有什么可供炫耀后世的光彩胜绩,所以略而不书。但这又是一件大事,不记叙下来,实在有失存史之职责,于是他们也玩个花样,写在相应的有关的人物传记之中,由他们承担罪责。当然他们也应该承担,因为他是参与者,无论他是否尽力,由此记载自可见得出来。
也由此可见,所谓封禅,只是一种遮掩,是多此一举的拙劣演出。如果不是内心有愧或是对所得到的权力的正当性底气不足,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去泰山,任由那非所存在的神灵封授。
历代以来,为了增加神秘性,其实是增强欺骗性,帝王们总要在他的出生问题上装神弄鬼,以期混淆视听,人为地涂染上一层神秘色彩,意在借鬼神而愚弄人民。然而却往往弄巧成拙,让人觉得可笑,更显得他是多么的卑劣。其实,无论帝王是谁,都必是父母所养,为何在这个事情上要做出太多的文章,为什么要附会什么神意,而让他的父母背负恶名呢?无论是私生子,或是野合而生,但只要他成就了功业,是一个真正为民众谋福利、关心人民疾苦的帝王,那么就是有德之君,就值得敬仰。何必在意他是龙生还是凤养,或者是出身平民还是贵胄之后。
试看秦朝之天下,到底供奉的是谁家之宗庙。
其实,无论什么血统,都可成就辉煌的事业。总之,是他征服了这块大陆之上的每一座城市和每一个村庄,并使之成为一个凝聚的统一体,传承千古。
历史总会留下很多的疑点,从而吸引人注意,也透露出更多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