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唐玄宗听的兴致勃勃,一油未尽:“卿的新词甚妙,但正听得好时,却早完了。学士大才,可为朕再赋一章。”李白无意中瞧见亭中摆着有酒,喉头一咽,酒瘾顿时上来,不免奏道:“臣性爱酒,望皇上以余樽赐饮,好助兴作诗。”唐玄宗尴尬,转而看着杨玉环,杨玉环道:“先生醉方醒,如何又要吃酒,倘先生又吃醉了,怎能再作诗呢?”李白道:“臣有诗云: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臣窃自称为酒中仙,惟吃醉后,诗兴愈高愈豪。”
杨玉环哂道:“当真!”李白道:“臣之心对娘娘尽坦荡,怎敢有半点欺瞒。”杨玉环听这一句话,更是心喜。转对唐玄宗:“就如他意吧。”唐玄宗拍手大笑,遂命内侍将西凉州进贡来的葡萄美酒,赐与李白一金斗。李白叩受,一口气饮毕,即举起兔毫再写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唐玄宗大喜道:“吓此诗将人面花容,一齐都写尽,简直妙不可言。”李白捋胡,也甚得意。曲罢,唐玄宗道:“朕情兴正浓,可烦学士再赋一章,以尽今日之欢娱。”李白正欲提笔再写,忽见杨国忠在侧,以不屑的眼神瞧着自己,遂想趋便戏耍他一翻,便开始在位置上摇晃不定,神色甚是牵强。
唐玄宗见状,便问何故,李白道:“臣以全财估酒,以致小鞋束脚,半醉倒无意,如今清醒,越觉难受。”唐玄宗笑道:“朕便赐你黄金五十两,与你买鞋如何?”李白摇手道:“当不及此,但教将小鞋脱却,便当足意,臣只恐在皇上娘娘面前失礼。”唐玄宗很喜欢李白说话的有趣,连说无妨。
李白谢过,便当众脱起鞋来。杨国忠有些看不过去,小声责骂李白无礼,侍宠生娇。李白呵呵一笑,把脚往杨国忠眼前一提,道:“李白双手无力,烦请相国大人举手之劳。”杨国忠大怒:“让我替你脱鞋,当真笑话。”
唐玄宗与杨玉环对望一眼,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唐玄宗连说道:“李学士真乃别出心裁,品不高无如此出,杨相,你就看在朕面,替他帮手如何?”杨国忠见唐玄宗这般说,转而看着杨玉环,想听听她的意思,但见她笑容满面,想必也不会替自己说话了,竟然免不了,干脆迎合一翻:“臣为皇上娘娘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别提区区小事。”双手抓住李白的鞋底,便欲脱下。李白更是逗趣,故意脚尖上勾,让杨国忠不得轻易脱去,你扯我拉,逗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眉开眼笑,杨国忠憋住了劲,但愿一试,李白趋此松劲,顿时摔了杨国忠一个四脚朝天。杨国忠猛的站起身来,将鞋子扔在一边,看似就要发怒,碍于唐玄宗与杨玉环,勉强忍耐住了,但对李白的轻视,已协恨在心,不禁与高力士互望一眼。
李白脱下另一只鞋,盘膝坐下,笑说道:“双足无束,当真舒坦。”说罢即提笔写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唐玄宗览罢,一发欢喜,赞叹道:“此更清新俊逸,如此佳词雅调,用不着众乐工嘈杂。”乃使牛贵儿转喉清歌,自吹玉笛以和之,真个悠扬悦耳。
即尔令李龟年歌此三诗,自己吹笛,杨玉环弹琵琶,一唱再鼓,饶有余音。又令李龟年将三诗按入丝竹,重歌一转,为妃子侑酒。乃自调玉笛谐曲,每曲一换,故作曼声,拖长余韵。杨玉环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连饮三次,笑领歌意。曲即终,杨玉环乃亲自斟酒,递给李白。李白起座跪饮,顿首拜赐。唐玄宗道:“卿所著三诗可名为何调?”李白答道:“臣意可称为清平调。”玄宗喜道:“好好,就照称为清平调便了。”
此前唐玄宗曾闻飞燕外传,至七宝避风台事,尝戏语杨玉环道:“似汝便不畏风,任吹多少,也属无妨。”杨玉环知唐玄宗有意讥嘲,未免介意。至李白以飞燕相比,正中下怀,更加明白李白投诚之心,心中甚喜。令李白官复原职,加升三级。李白也尽心国家大事,声名益著。
想那杨国忠与高力士,为着脱鞋磨墨一事,记恨李白,两人在宰相府里,正谋划如何对付李白。高力士先道:“杨大人乃当朝首相,皇上的左膀右臂,李白竟敢令你脱鞋,简直目中无人。”杨国忠道:“高公公何尝不是,公公向蒙圣眷,甚有威势。得拜官左监门将军,掌管数千禁军,乃古今罕有。李白令你磨墨,故意辱你,是可忍塾不可忍。”高力士听这么一说,也是来气:“众皇子也常呼我为兄,诸王侯伯辈,都呼我为翁,或呼为爷。叵耐李白小小一个学士,却敢记著前言,当殿辱我,如今天子十分敬爱他,连贵妃娘娘也深重其才华,万一此人将来大用,甚不利于你我。怎生设个法儿,阻其进用之路才好。”
杨国忠想了一法,道:“无如在他所作的清平调中,寻他一个破绽,说恼了贵妃娘娘。不怕他不日远疏了。”高力士也觉有理,开始整日着磨起李白的清平调来,但教有心,何愁计谋无成,就那清平调里,果被寻出一漏洞,足以重伤李白。
计策已定,一日入宫,见杨玉环独自凭栏看花,口中正微吟着清平调,点头得意。高力士四顾无人,乘便间奏道:“老奴初意娘娘闻李白此词,怨之刻骨,何反拳拳如是。”杨玉环惊讶道:“有何可怨处?”高力士道:“他说‘可怜飞燕倚新妆,’是把赵飞燕比娘娘。试想那赵飞燕,当日所为何事,却以相比,极其讽刺,娘娘岂不觉乎?”暗指赵飞燕私通燕赤凤,与杨玉环翁媳联宜,其中含刺。
杨玉环本以为以己比那赵飞燕,以赞其美态,不料被高力士说破,心中微恨。杨国忠见说动了杨玉环,趋机说道:“李白纵酒狂歌,放浪难羁,无人臣礼。根本就是轻视娘娘,娘娘反引他为臂助,乞非奸忠不分。”杨玉环更为在意,暗中试探李白是否还记恨太医钟神秀之事,得知他怨恨未尽,开始对他的忠心产生怀疑,凡李白所奏国家大事,往往不得见从,使的李白心甚怏怏,也知为小人所谗,上疏乞休。杨玉环先是不舍,有意婉留,偏杨国忠与高力士暗中阻挠,连续设计陷害李白,甚至可以致李白于死地,杨玉环就算再器重李白,也经不起如此离间,况且自钟神秀和李林甫之后,她对人总是保留一个心眼,以致对李白越来越不信任,最终同意其放归乡里。李白遂浪迹四方,随意游览去了。
李白即去,杨国忠得以把持朝政,无人敢博。他不仅媚事杨玉环,连唐玄宗的马屁也拍的极响,探得唐玄宗侈心已生,好大喜功,乃援引唐高宗封泰山事,建议封禅。唐玄宗早有此想,一经杨国忠奏请,想也没想,便即应准。
唐玄宗协杨玉环先幸东都,待备齐法驾,百官四夷从行,有司辇载供具,数百里不绝。及驾至泰山,亲祀昊天上帝于山上,令相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次日,祭皇地祗于社首,又次日御幄受朝,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本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料祭祠之际,忽然风起云涌,乌云阵阵只压下来,耳听的几声雷响,便是大雨倾盆,唐玄宗及众官员连忙避雨,混杂嘈嚷,狼狈之极,好不容易觅得遮雨处,那天忽又放睛,如此突变,甚是不详。
杨国忠在京留守,左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借此良机奏称天意示警,乃有奸佞混于大内,若不除此人,恐大唐江山不保。朋党皇甫惟明、韦坚,张洎亦齐声附和。虽未指名道姓,用意已甚明显。杨玉环恨此人指桑骂槐,把自己也牵扯其中,微微有气,眼见唐玄宗有些被他的话所动,便从中博斥,弄得唐玄宗摇摆不定,弄得郁郁寡欢,养尊处优的身躯禁不起风霜,竟得起病来,随行太医奏请皇上即刻回宫,否朝病恐难愈,唐玄宗点头,乃与次日启驾回宫。
圣驾途经一处山峡,陡偶山体滑坡,四周地动山摇起来,泥沙冲断了道路,漫天灰尘滚滚不辨方向,众人毫无防备,顿时弄得手忙脚乱,相互不能顾及。
向在禁中的时候,杨玉环便跟唐玄宗学习乘马,选的一匹宝马,能通人性。此次随驾封禅,杨玉环舍辇乘马,别有一翻滋味。危难之际,骏马飞驰,将杨玉环带离困境,亦有三名侍卫在旁保护。杨玉环见唐玄宗还被困其中,没有逃出来,连忙让三名侍卫前去保护,三名侍卫只能逢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