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不如一麦忙,三麦不如一秋长。”三个秋收加起来不如一个麦收忙,三个麦收的时间加起来不如一个秋收的时间长,可见麦收的忙碌程度。主要是麦收的时间短,一共六七天的时间,这五月的天气不好,小麦又怕雨淋,一旦被雨淋了,晾晒不及时很快就变霉。即便是天气好,小麦收割不及时,过了收割期,成熟的麦穗被太阳烘烤后,就会自己从麦秸上折下来,落到地里,这样收割起来也就费大力气了。
三里屯的人也行动了起来,他们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收割小麦,这时候的天气比较凉快,能多割一点,待会儿天热了就装车往家里运。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的第一个麦收。自己的庄稼,自己的农活,人们干得更加起劲,偷不得半点懒。
柳香更是天不亮就带着镰刀来到自己的麦地里,看了看一眼望不到边的麦垄,叹了一口气。四五亩麦子自己一个人割,割到什么时候?她有点发愁,不看了,愁也没用。她往手上吐了口唾沫,双手搓了搓,蹲下身子,握起镰刀开始收割了。镰刀所过之处的麦茬发出清脆的响声。
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柳香站起来看了看,快割到头了,用手捶了捶已经麻木的腰,然后又蹲下身子,继续割了起来。
天开始热起来了,麦穗里的灰尘和麦芒落进她的衣领里,顺着衣领爬满后背,有点刺痒。被汗水浸到的地方像是伤口撒了盐一样火辣辣的疼,脸上和胳膊上也是这样的感觉。她的两颊已被麦芒划出了若干道细小的小道道,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疼痛和刺痒。她整个后背的衣服全贴在皮肤上了,粘粘的,外面罩着一层麦草上的灰土。
快中午时,收割完的麦子被人们装上车,运到各家的场院里去。柳香的运输工具是一亮木制的独轮小车推,她把小推车装得满满的,让大凤给她拉着。七八岁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气?碰到沟坎的时候,柳相着急地喊道:“大凤,使劲拉呀!”大凤也不做声,用力的拉了几下不见起色,便退到车前,拉起车前头的横木,喊道:“娘!我们来,一!二!三――”
走在路上,大人们都夸大凤能干。大凤别提有多高兴了,拉车的脚步走得更快了。
麦子收到场院里晾晒起来。以前在生产队里晚上有专门看场院的,现在就是自己看了。晚上,柳香斜倚在小推车上,望着天,想着心事。心里有忧愁,有悲愤,有恐惧,但最大的还是希望。
“起火了――起火了――!”“快救火――!”一阵阵喊声把已有困意的柳香惊醒了。她打了一个哆嗦,站起来一看,在西边的场院里,火光冲天,好像是谁家的麦子着火了。隔得比较远,柳香没过去看,她怕一旦走开,再由别人偷她的麦子,这可是她们娘几个的命根子。可得小心!
柳树成收割完自己家的麦子后,过来帮柳香割了几天。
麦收在紧张地忙碌中匆匆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