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爱之吻_奇书网
返回

爱之吻

首页
第九章(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北京,这里给我的感觉是,天总是蓝的。比我的家乡要晴朗的多。不像我的家乡,一年四季春雨绵绵、夏雨连连、秋雨清爽、冬雨凄凉。

北京真不愧是首都。天时地利人和无不全都抢占上峰。

这里的天,虽然没有家乡修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一个于水中央耸立的小岛。睁开眼睛四面被山围绕,环山围困的山脚下,是一条没有断点的环型修江河流镶嵌而成的小山城。祖父辈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大高山被困的深山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纯朴善良的修水人发现学习知识可以让他们的后代走出这座大深山里。外面的世界很美,就像歌里唱得那么令人迷恋。我仅是千千万万修水人、走出来的潮流中的一个不起眼的代表。不过我仍有热爱故乡的权利。)的蓝,但它比家乡的天要黑的晚。也许是它离天比我家乡的天更为接近。

同样的,我非常喜欢这里。北京是一个有着极具古典的城市。喧哗中取静。繁华中取净。这里的治安很好。

城市里的大马路很宽阔,特别干净。

这里的民风和家乡人一样纯朴善良。只不过在这座城市里聚集更多的文化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认真刻苦的求学经历,有一些人远渡重洋学业有成后、返回参与建设祖国繁荣富强的大队伍的光荣事迹,还有一些人依旧无法从传统的旧社会的风气习俗里走出来,仍然继续着他们旧式的生活方式、与外界毫无关联的自我封闭。

许许多多的社会风气在那个年代错综复杂,把生活在这座称之为国都的城市里的人们紧密相连在一起。他们的呼吸声,他们的思想、他们对祖国奉献的热情,统统融合为一体,弥漫在北京的上空空气流里。然后散布挥发到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全国上下都在宣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篇章。给全国的老百姓灌输天亮劳作、日落收工的思想观念。自然而然很多的规矩和道德方面的限制,在那样的时期是小心再小心的。一不小心要说错一句话或是做错一件违背当时社会制度伦理的事情,就会遭来社会的强烈遗责,有些人甚或至连性命都会给丢掉。

我生下恩西已经是不合当时社会的道德常理。如果我一个未婚的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在身边的话,一定会受到世人指桑骂槐的责骂。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开放,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其他方面。人的保守传统思想始终逃离不了那个社会背景的圈套。即使心里对之有千万个不满,也没有谁敢站出来说一句对那时社会背景有负面影响的真实情况之类的话。

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背景里,埋没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天才,又涌出一大批有勇无谋的领导者。后面这种人,在那个社会里是被重用的。因为他们适合当时社会制度的标准。

来到北京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陈阿姨给我的地址去找她一个远房的北京亲戚。希望可以在她亲戚家里暂借住下,再找一点事情做。待一切稳定后再另做打算。

不过北京城的市民很友好。可能是知识培养了他们高素质化的人格修养。这一点是我在老家修水和第二故乡昆明从未觉察到的。

通过一路上的打听,我沿途按路线找着她的远房亲戚的家。几经周转终于在夜幕降临的傍晚才找到她亲戚家里。

听过陈阿姨对我讲的话里得知,她的这个远房亲戚是她父亲的表姨妈。早在解放前就已经去世。现在居住在北京老房子里的主人,是她表姨奶奶的儿子。她叫表叔的男人。

在和她表叔见面后说明我的来由,才发现她的表叔和陈阿姨一样的善良。于是我在他们家住了下来。房子不是很大,只有一间五十来平米的房间,里面没有家具,房间的东西两头各放一张床。她表叔和表婶睡东边的小床上,两闺女和一个小子睡在西头的大木板床上。除了床,屋里整个空荡荡的,进门的右手旁摆放一张旧式的大木方桌。桌子看上去过旧,但雕刻在上面的动物头像和花纹仍保留完好无损。仍然可以看出雕刻者的雕工精致的细活。

平日里我管陈阿姨叫表叔的这个男人,喊他张大爷。他姓张,名叫善本。她女人的名字叫苏云菲。我管她叫张大娘。随她男人的姓氏称呼她。她的两闺女,大闺女在舞蹈团担任舞蹈老师,可真称得上是婀娜多姿、美丽清纯派的美女。小女儿张燕丽在仨孩子中排老小,所以他们一家人都习惯叫她老三,虽然相貌比不上大姐张燕茹的老三,在学校里也是小有名气的校花,品学兼优。个儿比姐姐高出五、六公分。张大爷的儿子张燕昕,我管叫宝昕哥,他在他们家虽然是排行老二,但被父母视为天之娇子的张燕昕是家里的独苗,履行传宗接代的使命,这是在打他一出生就注定不能更改的命运。当时封建思想的观念还是很重。

我不想多谈及关于因为封建思想的社会背景,给当时生活的女人带来的多少痛苦难言,当然男人一生下来命运也是被安排好的。他们表面上是社会的主体,实则上是浪得虚名,残酷的社会背景不容许他们用宽容的处世之道生存着。所以他们也是悲哀的。只不过相对女人而言,他们要更幸运得多。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