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_听懂暗语,读懂人心_奇书网
返回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首页
第4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01、最近工作怎么样

有句话经常挂在老板的嘴边,那就是“最近工作怎么样”。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这分明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难道还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还真让你说对了!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了许多复杂的信息,它表明了老板对事情的关切态度,许多他想知道的信息都希望能从你的回答中得到体现,譬如,你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最近有没有犯错误、工作中是否遇到了大问题等等。

因为对一个设计方案意见不同,小李和同事争执了起来。本来是一件小事,可是两个人越吵火气越大,小李差点对同事大打出手,还好被其他同事拉开了。这件事弄得尽人皆知,办公室里的人都觉得小李实在是不好惹。

这件事恰好被老板知道了,他认为员工在公司里打架影响非常不好,虽然责任未必全在小李,但事情毕竟是他先挑起来的,因此决定给他一个警告。

老板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微笑着问他:“最近工作怎么样?”小李并没有听出老板这句话是有备而来的,并非单纯的询问。因此,他敷衍了一句:“没有什么啊,挺好的。”老板只好接着说:“听说你和同事闹了矛盾?”

小李一听,赶忙说:“谁说的?没有这回事。老板你放心好了,最近这段时间我真的挺好的……”他扯了一些杂七杂八不着边的事情,老板的眉头越皱越紧。老板当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小李闲聊,于是直接训斥了他几句。

小李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在生气是谁背后告了自己的状,但他没有意识到刚才老板的话已经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其实,“最近工作怎么样”这个问题是老板用的暗语,他想传达的意思是: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你能解释一下吗?如果小李趁机解释一番,也许事情就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轻松解决。可是,小李错过了这个机会,没有体会到老板的一片苦心,最终惹得老板大发脾气,自己也被训斥。

老板说出“最近工作怎么样”这句话,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敏感的人往往会立刻开始自省,看看自己最近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好,需要改进。如果这件事需要向老板汇报,那么一定要赶紧上报;如果这件事情做得不顺利,那么要及时与老板沟通,从而获得帮助。

我的一位朋友小黎就是这样的聪明人。当时,公司有几个新入职的员工对工作流程不熟悉,闹了不少笑话,小黎主动帮助了他们。这件事情传到了老板的耳中,他找小黎谈话,问了一句:“最近工作怎么样?”

小黎明白,老板这是在了解那几位新入职员工的情况,于是便一五一十地进行了详细汇报,同时不露声色地讲了自己对他们的帮助。老板听了非常高兴,对她大加称赞。在公司的集体会议上,老板还当众表扬了小黎。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小黎发现自己的奖金又多出了一部分,她心里明白,是与老板谈话时得体的回答,让老板从心里为她加了分。

“最近工作怎么样”这句话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它往往表明了老板对公司日常事务的关注。也许有的人感觉老板整天待在办公室里,不经常与下属进行交流,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什么也不知道。他完全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句普通的问话,相当于一个引子,牵出老板想让你说的话。当然,通常这种事情并不是什么好事,一般都是老板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不想直接说出来,就会委婉地试探。这其实是老板在给你一个主动讲话的机会。

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态度是关键,积极主动地迎合老板的暗语,可以让他对你的表现更为满意,在你碰到问题的时候给你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哪怕是你犯了严重的错误,你至少给了老板一个明朗的“我错了”的信号,相信他也不忍心过分为难你。错误被老板说出来,不如自己主动说出来,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02、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老板的话永远是对的”是职场中被大家公认的名言。虽然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强横的味道,但生活中确实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老板的民主,往往只体现在口头上,他们貌似尊重你的意见,心中其实早有打算。这种时候,用暗语来表达就成了一种惯用的手段。因此,在面对老板的问话时,一定要仔细思量,做到面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心里有数。那么,如果老板问你:“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会怎么说呢?

小周为人实在,而且性格直爽。这样的年轻人,按理说应该会受到欢迎,但是他在公司里,并不讨老板的喜欢。

有一年的中秋节,公司要开会商量福利的事情。按照多年的惯例,这个节日通常会发一盒月饼。在会议上,老板微笑着对大家说:“中秋节又到了,大家讨论讨论,我们发什么福利比较好。”

很明显,这就是一句客气话。因此,大家虽然小声交谈,但是并没有人发表什么意见。

这时候,老板随口问坐着自己旁边的小周:“你有什么想法?”

小周看着同事们期待的目光,脑子一热,嘴上也就没有了原则:“老板,我建议咱们今年发红包吧,经济又实惠。而且大家过节都送月饼,公司如果还是发月饼,也没有什么新意。”

老板一听,没有任何表示,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位员工,请他发表意见。这位员工充满感激地说:“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过节少不了月饼。我希望公司还像去年那样给每人发一盒月饼。这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坚决不能丢。”

此人的话刚一说完,老板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剩下的几个人也是纷纷点头,附和着说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老板兴高采烈地说:“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明天公司就会派人去采办,大家很快就会吃上公司发的月饼了。”

散会之后,小周受到了同事的点拨。同事笑着说:“老板心里早就打算好了,据说连买月饼的商家都联系好了,你还凑什么热闹?本来发这点东西每人一百多块钱就够了,你偏要老板发红包,这二百块钱的过节费,他发红包能拿得出手吗?”

小周这才明白,原来老板在会上的问题不过是一种暗语,他其实是想借自己的口把想法说出来罢了。

在某些场合中,老板通常自有安排。当他提出“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其实是想借助暗语让你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你能明白,顺着老板的话说,把他的思路公之于众,显然会让老板笑逐颜开。如果你不顺着老板的意思说,有可能会碰一鼻子灰。比较而言,另一位同事就聪明得多。他顺着老板的思路,说出了老板的心声,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被重用呢?

老板在征求下属意见的时候,往往会说得很客气,表面上看起来很谦虚,好像是要听取下属的意见,但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渲染一种民主的气氛,主要还是想借下属的嘴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此,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弄明白老板在想什么,他要表达什么观点,然后适时地用自己的嘴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果读不懂这种暗语,直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可能会让老板尴尬,自己也陷入被动。

03、这件事情再议吧

两军对阵,“缓兵之计”是大家常用的计谋。其实在职场上,这个计谋也经常被用到。我们常听老板说:“这件事情再议吧。”难道老板真的打算再找机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吗?其实,事实并不像他说的那样,这句话是一句暗语,这么说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小华追着老板不停地解释,强调自己的理由,力求把自己的策划方案推荐给老板。这是他花费了不少心血策划出来的,他觉得有很强的操作性,可是老板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个方案存在很多问题。不过,会议的时间很紧,老板来不及把自己的理由细细地说出来,所以,他就说了一句“这件事情再议吧”。可是小华以为事情还有转机,于是坚持不懈,会后一直追着老板。老板有些不耐烦,于是一口回绝:“这个方案问题很多,我认为很难实施。这件事就此画上句号吧。”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小华一脸无奈,难过地说:“既然不同意,为什么还要在会上说再议呢,害得我以为还有希望?”

小华会在老板那里碰钉子,显然是因为没有听懂老板的暗语。通常老板说出“这件事情再议吧”这句话,就是不同意,不过碍于面子,他不好直接表达,于是委婉地提出来。作为员工,如果能审时度势,完全应该听出这一点,就势不再提,那么双方都有台阶下,何乐而不为呢?可惜小华并没有听懂老板的暗语,以致被老板训斥,还有可能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实,老板大多喜欢那些聪明的、一点就透的员工。当他不好意思直接回绝而用了暗语的时候,员工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且不再坚持。这样,老板才会有权威感。一个朋友不止一次在我的面前夸奖他的秘书,说每当他遇到不同意的事情而说“再议”的时候,聪明的秘书都能立刻心领神会,把这件事处理妥当。

服从,是下属的天职。当老板不同意某件事情的时候,决定权在老板的手中,作为员工只能听从老板的安排。如果一意对抗,想必离开这家公司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当老板说出“这件事情再议吧”这句暗语时,不妨放弃自己的主张,认真体会老板的意思,看看他有什么打算,想怎么安排,然后照此执行。

对于职场人来讲,工作就像是打仗一样。老板往哪指挥,我们就应向哪个方向猛冲,这样的公司才有凝聚力。老板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人,他需要的是一个完美的执行者。一个企业的员工若缺乏服从意识,不仅会给自己,而且会给大家带来麻烦。这样一来,不能体会老板暗语的事情便由小变大,会引起老板的反感。况且,没有哪位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总与自己争执,或者因为某个问题吵个不停。

在一个企业中,没有服从就没有行动,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老板,这与在军队中每一个士兵都必须听从指挥官的指挥是一样的道理。至于那些不听从指挥、固执己见的员工,往往会受到同事的排挤、老板的厌恶。当然,我说的服从并不是盲目的听从,而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老板的决定自然有他的道理,员工要理解,并且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这样的员工,在老板的眼中才是最可爱的。

04、你太有个性了

作为老板,他们常常会夸赞自己手下的员工,这是笼络人心的技巧。但是,有些话听起来像是在表扬员工,实际上却是一种极为严厉的警告。将批评寓于表扬之中,也是老板常用的一种暗语。

我曾经有位叫小林的同事。那时,他刚参加工作,积极性很高,整天想着自己能在公司一鸣惊人,做出让大家刮目相看的事情。小林曾对我说起过,他在学校里就做惯了“独行侠”,因为当时成绩非常好,所以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进入公司之后,这种思想仍然在他的头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次,公司组织了一场产品销售宣传活动。按照策划方案,公司人员要统一着装,统一在公司集合,然后乘大巴车前往目的地。但是,当大家都在公司楼下集合的时候,唯独小林不见踪影。老板非常生气,因为这个策划耗费了很多人的心血,缺少一个成员,计划的实施肯定会受到影响。

等不到人,大家只好乘车先走。结果大巴车驶出没有多远,小林居然从路边冒了出来。他穿着一身惹眼的衣服,还骑了一辆摩托车,在大巴车旁晃来晃去,好像在显示他的骑行技术有多么高超。

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集体到达了活动现场。这是一场规模很大的活动,参加的十几家公司全部要由会展人员集中安排。到了之后,车辆要停放在指定的位置,人员布置会场也要听从统一安排。小林的摩托车没有地方放,便偷偷推进了会场内,想悄悄放在展台挡板后面。当会展人员制止小林的行为时,他居然和对方吵了起来,还大声地说:“我们公司掏了那么多钱,给我们就安排了这样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也就算了,还禁止我们放东西,你们也太过分了吧。”

两个人的争吵引来了很多围观者,也引起了老板的注意。小林怕老板训自己,主动上前说:“我是想争取一下,让他们给咱们换个好的展出位置。”老板心中早已经明白,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冷冷地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值得鼓励。不过,你也太有个性了……”

“对,他们经常夸我有个性。”小林急忙附和,接着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老板没好气地离开了。活动结束后不久,老板将小林辞退了。小林感到莫名其妙,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还得到了老板“有个性”的赞扬,为什么会被辞退呢?

其实,老板只不过是用了一句暗语。“有个性”是指小林太自我,不服从指挥。可惜小林并没有悟出来,没有改正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态度,以致被老板看成有错不改、执迷不悟的典型。

老板的夸奖,不要只听表面的意思,那样是不可能理解老板的真正用意的。

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在进入新公司的时候,特意去理了发,做了一个当时流行的“贝克汉姆”式的发型。这家公司从事的是传统的商业活动,通常和客户打交道时都是西装革履,这样的发型在公司里显然不合适。老板为此提醒了他一句:“小伙子,你的头发太有个性了!”说话的同时还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小伙子立刻明白,这可不是老板对自己的赏识。第二天他就跑到理发店改了造型,理了一个传统的发型来上班。

老板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忍不住称赞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显然,这个小伙子听懂了老板的暗语,领会了老板的意思,所以他的做法得到了老板的认同。而老板后来说的这句话,才是真正对他表示赞许。

在工作中,许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当这些想法得不到老板认同时,就成为老板眼中的“无厘头”。老板不会因为这些事直接批评下属,但是他会用暗语来提示下属。大多数公司都不希望员工在工作时过于标新立异。如果员工有这样的想法,老板往往就会以一句“你太有个性了”来加以警告。

老板希望员工养成服从的习惯,不要以个性来充当不听从指挥的挡箭牌。你的个性最好是放在公司以外的生活中去展示。在公司里,遵守企业的制度,认真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如果老板对你说“你太有个性了”,那你就要小心了。你要检视自己的言行,想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做了出格的事情,收敛自己的“个性”。

05、你的创意很不错

精明能干的领导,总给人说话言简意赅的感觉。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之前,往往深思熟虑,经过一番仔细斟酌。众所周知,一字之差,就有可能让整个句子的意思变得截然相反。所以,我们在理解老板那些带有暗语的话语时,要认真揣摩其深层含义,千万不能忽略其中的关键词。

我刚拿到新房钥匙时,请了一家装修公司来设计装修方案。

当时,我参加了他们设计方案的讨论会。其中一位姓张的设计师把自己的设计作品拿给设计小组的组长看后,又拿到我的面前征求意见。我想多看几个方案加以比较之后再下结论,所以并没有说什么。几天之后,当张设计师再将设计图给我看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整个设计方案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我细问缘由时,张设计师讲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天,他拿着设计方案到老板那里签字,老板认真看了之后,说道:“你的创意很不错,如果再花一番心思的话,会做得更好。”虽然这样说,但老板当时并没有签字。

张设计师回去后心里还很高兴,因为老板夸自己了。不过,让他感到疑惑的是,既然得到了夸奖,为什么老板不在设计方案上签字呢?

熟知老板脾气的组长听闻此言,赶紧对他加以点拨:“老板分明用了暗语,意思是说你的这个方案虽然不错,但是实用性并不高。如果老板认同你的设计,一定会签字的,而不是仅仅挑出其中的‘创意’来说。”一语惊醒梦中人,张设计师立刻领悟到了老板想让自己重新进行设计的意思。于是,他推翻了原来的设想,重新设计。当精心构思的作品交上去时,老板这才点了头,痛快地签了字。

其实,在职场中,老板经常用“你的创意很不错”这句暗语来提示自己的员工对工作进行修正。要知道,真正令老板满意的方案,他自然会对整体进行夸赞,而不是单独提出其中的一点。反之,他只对其中一点表示赞扬,那只能说明这个方案还是有很大欠缺的。当然,老板也不会全盘否定,那样会让员工感觉自己的心血白白浪费了。所以,他只能轻描淡写地夸上一句“有创意”。实质上,也就仅仅“有创意”罢了,没有别的可取之处。

有的员工比较聪明,在听出老板的弦外之音后,会积极反馈,立刻谦虚求教,探究老板的真实意见。

我曾听朋友说起过他的经历。有一次,他向老板提出了一个建议,老板说道:“你这个创意很不错。不过,我认为最好再结合实际来进行考虑。”朋友立刻意识到老板话中有话,他无疑是在用暗语来强调这个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缺乏与现实的联系。于是,朋友谦虚地说:“您看这个方案在哪个方面再完善一下比较好呢?”

看到朋友谦虚请教的样子,老板欣然指点,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很快,朋友按他的提示进行了改进,结果方案很快就通过了,不久便付诸实施。

在老板的眼中,朋友这样的员工显然是聪明的,是有培养价值的,他们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意思,并且付诸行动。暗语说出去得到及时反馈,并贯彻实施,这显然是每个老板所期待的。

不要听见老板说了一句“有创意”就飘飘然了,这后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老板只不过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而已,你要继续按他的指示下大工夫来把工作做好。你可以“有创意”,但不可以把“有创意”的标签贴在并不完美的工作之上。认真品味老板的话,从暗语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才是最理智的,这样才不会在职场上栽跟头。如果实在是没有把握,不妨把话说明,谦虚地向老板请教。老板不一定会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是他一定会为你指明方向,让你向着某一方面去努力,这样总比你盲目猜测老板的用意要好得多。

06、总体不错,但有一点小瑕疵

在职场中,错误随时都可能犯,意外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当老板说你的工作“总体不错,但有一点小瑕疵”的时候,你一定要提高警惕,也许这并不是十全九美中那“一美”的不足,而是说你的错误“太低级”。

有一次,我拿着一份报表去找老板签字。虽然这只是一份普通的财务报表,每个月都会上报一次,但是老板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对内容的检查。他的眼光在报表上扫视的时候,突然停顿了一下,我立刻意识到,这份报表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果不其然,老板用笔指了指其中一个数字,笑着说:“这份报表总体不错,但有一点小瑕疵。”我接过报表一看,额头上差点冒出汗来。原来,我在报表中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把日期一行的“2012年”写成了“2002年”。

虽然老板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立刻感到脸上直发烧。这可是一种让人很难原谅的错误,我急忙拿回去修改。

其实,老板是通过这句话暗示我:“居然连这种低级的错误都犯,而且低级到让人注意不到整体。”整张报表花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每一个数字都是我辛苦劳动的结晶。但就是因为在这个数字上犯下的低级错误,让我在老板面前丢了面子。好在,我能理解他的意思,这件事情也很快就过去了。

工作中让我们栽跟头的事情并非都是大事。许多小细节,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真的犯了这样的错误,被老板指出了“小瑕疵”的话,一定要及时改正,尽最大的努力来弥补过错,不要让老板认为你很无能。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哪怕你工作中出现的是名副其实的“小瑕疵”,也千万不可轻视,抓紧时间改正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要是等到被老板盯上的小瑕疵变成大瑕疵,这时候再改可就晚了。

老板说出一点“小瑕疵”的时候,已经用暗语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种低级的错误,在他看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也是可笑的。老板的暗语,就是让你改变的信号。接收这种信号,做出让他满意的改变,这样的员工,在老板的眼中才具有执行力。

也许你会说,老板说的“小瑕疵”有时是无关紧要的小事。须知,小瑕疵也是瑕疵,有可能因为延误而变成致命的错误。因此,你要避免自己工作中的小瑕疵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然,诸如此类的暗语还有很多:“对了,我再谈你一点小小的不足。”“如果你能稍微调整一下,也许这种小过错就不会出现。”“虽然这种错误无足轻重,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你一下。”这样的话举不胜举,但中心思想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板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听到这样的暗语,就要及时改正,让老板感觉到你已经领会了他的暗语,明白了他的心思。

07、我什么时候亏待过你

前不久,电视连续剧《北京爱情故事》大受追捧。广大电视观众之所以认可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它的情节与现实生活极为接近。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石小猛看到同事阿东坐上了经理的位子,去老板那表示自己的不满,老板对他说:“我一直把你当亲兄弟看,什么时候亏待过你?”听到这话,石小猛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一如既往、真心实意地为老板做事。

在我看来,主人公石小猛真的是有点“天真”。老板所说的“我什么时候亏待过你”其实是想要表示自己对你石小猛一直不错,你应该感激涕零,不应再提过高的要求。可石小猛并没有听出这层意思,误以为这是老板在给自己吃定心丸。

其实,不只是在电视剧中,“我什么时候亏待过你”这句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到。老板基本上把它当作一句常用语挂在嘴边。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