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说得很详细,请总结一下
面试时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回答面试官的提问,通常会有时间要求。除非出现什么特殊情况,否则留给每位应聘者的时间是有限的。
自我介绍是面试的“重头戏”。许多应聘者认为这是展现自己的最佳时机,于是就像做广告一样,抓紧时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过,有的应聘者很难把握住分寸,往往大谈特谈,超出对方的时限。讲得精彩也就罢了,若是啰啰唆唆,抓不住重点,就会给面试官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面试官会怎么办呢?
小罗刚大学毕业,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请他做一下自我介绍。想到自己的简历在面试官手上,不能“照本宣科”,小罗决定发挥一下。他从小学的经历说起,说自己小的时候当过中队长,还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面试官,发现对方似乎皱了一下眉头。于是,他赶紧调整话题,开始说大学的经历:上大学的时候,我利用寒暑假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几种不同的行业,也有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与陌生人相处时,我可以迅速找到我们的共同语言。我的朋友特别多,这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人脉关系。此外,我的英语很好,一般的口头会话不成问题。有一年暑假,我去旅行社做导游,他们都夸我的服务质量好。还有,我文章写得不错,曾经在网上写过长篇小说,您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内容相当精彩……”
面试官看了一下手表,暗示他抓紧时间。可是小罗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继续海阔天空地聊。面试官只好说道:“你说得很详细,请总结一下好吗?”迫于面试官的压力,小罗草草讲了几句就结束了。
这次面试的结果可想而知,小罗并没有得到这份工作。
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不妨调换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面试官主要想从应聘者的介绍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尽快了解这个人的情况。与这份工作有关的内容,自然是他关注的重点。这方面的事情,大可以讲得详细一些。而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自然不必多提。如果啰唆个没完,显然对自己不利,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极大。
有的应聘者非常聪明,他们在回答面试官这个问题时,往往反应迅速,及时作出回应,言简意赅地讲出自己的经历,针对面试官的提问和兴趣来回答。
陈刚应聘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当面试官请他对自己作个总结的时候,他很认真地说:“我的简历就在您的手上,相信您已经看过,我就不多说了。我想强调的是,我本人对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这正是我到这里应聘的原因。我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而且我也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我曾就职于本市最大的电器公司,从最低级的销售员干起,负责产品的销售。由于工作出色,半年后,我成为我们那个小组的组长。四年之后,我担任了分公司的销售主管,而且还超额完成了当年的销售任务。后来,我又被提拔为总公司的销售部经理,负责带领整个销售团队,年底时我们超额10%完成销售任务。”听了这番话,面试官非常满意,当场就决定录用他。
陈刚的话句句说到重点,而且他所说的内容,恰恰是面试官希望听到的,这大大增加了他被录用的机会。
通常来讲,面试官说出“说得很详细,请总结一下”这句话,是想获得应聘者最重要的信息。用这样的暗语也是提醒应聘者,抓紧时间说出关键信息。因此,在回答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把自己提供的信息与应聘的要求一一对应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此外,还要切中要点,突出自己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所说的千万要与自己的简历一致,不要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
02、你的工作经历真丰富
我们在看招聘信息的时候,会发现公司大多要求应聘者“工作经验丰富”。于是,有的应聘者在回答面试官的提问时,往往把自己的经历一一道出,把在很多家公司工作过的情况都说得很详细。但是这样做,是否真的能取悦面试官呢?
现实中,频繁换工作是当前的一种社会常态。很多年轻人在参加工作之后,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跳槽。跳来跳去的目的,无非想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如果要求过高,那么只能不停地辞职,再不停地找。不过,如果把自己频繁换工作的经历向面试官和盘托出,往往容易招致对方的反感。
我工作的公司进行公开招聘的时候,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我们是想招一位文案策划。当一位应聘者坐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年龄并不大,可是他的个人简历却显示他干过十几份工作。
面试提问开始了,我们的主考官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他侃侃而谈,把自己从事过的十几份工作的经历事无巨细都讲了出来。
主考官显然很反感这种“汇报”,于是,耐着性子说:“你的工作经历真丰富!”最后,经过综合比较,我们没有选择这位应聘者。
显然,“你的工作经历真丰富”是一句职场暗语,它并非夸赞你经历丰富,而是另有深意。一个“丰富”,早已经表现出了面试官的担心:一个在很多公司工作过,经常跳来跳去的人,能否在我们公司安心工作下去呢?会不会也把这里当成驿站,稍作停留之后就辞职呢?
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种归属感,能安稳地工作下去。只有长期干下去的员工,才有可能真正为企业创造效益。如果一个有着频繁换工作“前科”的人来求职,对公司而言,显然并非理想人选。更糟糕的是,还有的应聘者在谈到自己频繁换工作的经历时,谈不出个所以然。他们对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感到很茫然。这样的感觉,往往会通过没有逻辑的工作经历叙述来表现。这显然会招致面试官的反感,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淘汰出局。
相反,如果应聘者具有与当前应聘职位密切相关的工作经历,且能够进行重点阐述的话,更容易获得面试官的青睐。比如说,应聘客户经理的职位时,如果能谈到自己在先前公司积累了许多客户,而且还有较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必定会受到招聘单位的欢迎。
应聘也是需要应聘者灵活多变,积极应对挑战的。当我们听到面试官提示“你的工作经历真丰富”这句暗语的时候,不妨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言行,调整应试的方案。这种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有逻辑地进行表述,把与当前求职密切相关的工作重点进行阐述,让面试官对你的丰富经验和过人能力印象更深。参加工作的前几年,通常是积累工作经验的阶段,也是职业的探索期,这是职业生涯的基础。这个阶段,频繁换工作会有所收获,并非完全是无用功。在面试时,要能把自己这些经历中最值得一提的成绩用精彩的语言呈现给面试官,获得对方的认同,同时引发他对你的经历的兴趣。这样一来,就迎合了对方所讲的暗语的真正意图,变不利局面为有利,从而顺利地完成面试,获得心仪的职位。
当然,未雨绸缪也很重要。不妨在面试前梳理一下自己的经历,筛选比较,把重要的在简历上表现,无关紧要的可以省略,努力让自己的介绍科学而客观。这样一来,会有更具针对性的求职准备。
03、其实你的条件真的很棒
一位优秀的应聘者,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那么就一定会成为面试官心中的最佳人选吗?不一定。
不可否认,每家公司都希望招到优秀的员工,但是,当一个人才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也会十分谨慎,认真判断眼前的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能够在公司稳定发展。
一家公司在招聘会计的时候,应聘者中小何是条件最好的。当她走到几位面试官面前时,显然非常有信心。
面试官请小何谈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她侃侃而谈。小何毕业于重点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她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取得了会计资格证书,并即将取得会计中级职称。此外,她还有实际工作经验,几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完全可以胜任眼前应聘的工作。面对面试官关于专业技能的提问,她的回答非常得体、全面,获得了几位面试官的一致好评。
面试官对她的条件相当满意,说道:“其实你的条件真的很棒。”
小何以为这是对自己真诚的称赞,于是在谈自己将来的打算时,她透露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将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并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显然,这引起了面试官的注意。小何的话表明她不会在公司长久做下去,她只是把公司当成了一个跳板,最终的目的是要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并不是公司所期望的,面试官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最终,面试官放弃了小何,录用了另外一名条件不及她的应聘者。
面试官说到“其实你的条件真的很棒”的时候,其实是表达了一种担心:既然你的条件这么好,能不能留在我们公司?会不会干不了多久就辞职呢?众所周知,对于一些工作岗位,公司非常重视,还会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公司花费人力、财力培养的员工,显然不想“肥水流入外人田”。像小何这样明确表示不会做长久的应聘者,并不在企业的考虑之列。
通常情况下,面试官心有疑虑时并不会明示,而是用“其实你的条件真的很棒”这种话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听懂了对方的暗语,那么就要相应地采取措施,作出调整。聪明的求职者,往往能迅速领会对方的意图。
林强去一家心仪已久的公司面试,当听到面试官说“其实你的条件真的很棒”时,他立刻意识到了对方的担心。为了增加面试官对自己的信心,他接着说道:“我了解到贵公司正准备进行iso9000体系的认证工作,而我曾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全国内审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并获得了内审员职业资格证书,如果我能加入贵公司,就省去了一个内审员培训的名额。而且,我还希望能在贵公司长期干下去。因此,我研究了贵公司网站上的信息,并写了三篇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文章,为公司的质量管理提一点儿小小的建议。”
面试官一听,非常满意。他觉得林强下大工夫来研究公司的现况、前景,一定是真心实意想在公司工作。
林强的真诚自然打动了面试官,他们很快得出了结论,接受了这位应聘者。
面试官通过应聘者的表述,从言语之间了解对方的求职意向和决心。当他们讲出“你的条件真的很棒”的暗语时,你要及时领悟,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担忧,帮他们排除这种不利于你求职的想法。
当然,这并非简单地表决心,而是需要精心准备。应聘者不妨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透露出自己对当前所应聘公司的了解、热爱,表明自己打算在公司长期发展的诚意。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适当地进行表述,增强说服力。在讲述这些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平铺直叙,要说得真诚,有技巧,逻辑性强且重点突出,让面试官迅速领悟你的意图,最好是能被你打动。
面试中你用语言对面试官的暗语作出积极的响应,相信一定会获得一个让你满意的结果。
04、其实这个职位也在招人
一个公司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往往同时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职位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会根据应聘者的资历及面试表现来判断他是否真正适合所应聘的职位。面试时,如果面试官想要向你推荐应聘职位之外的其他职位,通常会说“其实这个职位也在招人,你是否考虑过呢”。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想向应聘者传达什么呢?
一次,表弟去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应聘。当时他想应聘部门经理这个职位。虽然他的条件相当不错,称得上是应聘者中的佼佼者,但竞争还是非常激烈。
轮到表弟面试时,筛选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面试仍旧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在表弟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面试官说道:“其实我们的经理助理职位也在招人,不知你是否关注过?”
当时,表弟心中想的只有部门经理这个职位,并没有考虑面试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因此他不假思索地说自己并没有关注过,并且继续对部门经理一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面试官简单地说了几句之后,表弟的面试就结束了。
不久,表弟接到了面试没有通过的通知,这让他郁闷了很久。
其实,面试时表弟没能领会面试官所说的“其实我们的经理助理职位也在招人”的意思,失败也在情理之中。面试官像表弟推荐其他职位,是想告诉他:你应聘的职位已经没有空缺,或者你的资历还不足以胜任这个职位。不过,公司有意培养你,不想放弃你这个人才。如果当时表弟能明白这个意思,积极回应,结局一定大为不同。每次应聘我们不一定能获得心仪的职位,如果有别的机会,不妨“曲线救国”,作出更为有利于将来的选择。
此外,“其实我们的经理助理职位也在招人”的暗语也是面试官在考察你应对变化的能力。因为即使你在这次应聘中获得了成功,但进入公司之后,也有可能会遇到职位变动这类事情,是否具备灵活性与适应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面试时听到面试官如此询问,应聘者可以回答“对于我来说,找工作看重的是企业能否给我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这样可以使自己获得一种满足感”,来强调自己的适应性强,以此来对暗语作出回应。
通常情况下,面试官会根据应聘者的表现来判断他是否适应当前的应聘职位。但是,如果应聘者的条件非常优秀,很有发展潜力,虽然不一定能胜任应聘的职位,也可以对其加以培养,从低一级的职位做起。当然,如果明说可能会伤害应聘者的自尊心,因此他们常采用暗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面试官也可能会用其他的暗语,比如:“你的资历对我们这个职位来说似乎太高了,我们认为你可能不愿意自己被大材小用,对此你有何看法?”
应聘者听到这类暗语的时候,不妨先全面衡量再作决定,因为它是另外一个难得的机会。就如同表弟遇到的情况那样,去世界五百强企业做经理助理,得到的锻炼机会、获取的职场经验要远远胜过在一家小公司。
千万不要因为听不懂对方的暗语而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让对方觉得难堪。这样一来,不仅会失去好机会,也会给对方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很难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05、你上一份工作的待遇很好
当今社会,年轻人经常换工作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因此,在应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面试官提问上一份工作的相关情况。很大一部分面试官喜欢在上一份工作的待遇问题上做文章。
小陈最近刚刚辞职,他原来的工作是记者,每天风里吹,雨里跑,做得有些厌倦了,因此想换换工作环境。虽然原来的工作薪酬不低,可是小陈现在更感兴趣的是能安静地坐在格子间里办公的文案工作。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到小陈的简历感到很好奇,因为文案工作待遇一般,确切来讲,没有之前他当记者时的薪水高。于是,面试官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上一份工作的待遇很好,为什么要换呢?”
当时,小陈并没有多想,直接回答:“是啊,那份工作与目前我应聘的这份工作相比,薪水确实不错。只不过,我并不喜欢原来的工作。我们的上司太苛刻,拿我们这些人当苦力一样使唤,有时候半夜两三点就被喊起来去跑新闻,特别是冬天,太痛苦了……”他侃侃而谈,不断抱怨前公司的种种“不好”。
面试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没过多久,他便被请了出去。
其实,我认为“你上一份工作的待遇很好”是面试官的一句暗语,小陈的表现欠佳,与听不懂对方的这句暗语有着莫大的关系。面试官提到上一份工作,暗含的意思是想知道小陈离职的原因。小陈可以实事求是地汇报,但是也需要讲究技巧。像他那样直来直去地抱怨,反而招致面试官的反感。试想一下,谁会喜欢一个整天喋喋不休的人呢?一个爱抱怨的员工,显然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如果对自己曾经任职的公司牢骚满腹,抱怨不休,那么当前的公司录用他之后,如果再度离开,这家公司岂不是又成为他口中讨伐的对象?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明白面试官说话的真正意图,他们主要是想在了解应聘者离职原因的基础之上,适当地暗示一下本公司有可能达不到应聘者期望的待遇。因此,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提问,至于回答是否精彩,主要看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如何了。当然,应聘者对这种暗语的回应一定要明确,要确认自己的选择,让面试官对录用你产生信心,这样才更有利于获得这份工作。
小项在求职的时候,也遇到了面试官这样的问题。他回答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说的:“以前我公司里的员工多是中年人,他们工作能力很强,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不过,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工作,我觉得这样生活会充满活力。我了解到贵公司的员工中有很多是年轻人,特别是跟我一样年纪的人,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工作环境,是我一直盼望的。也许这里的待遇比我原来的公司稍低一些,不过,我并不介意。对我而言,工作环境是很重要的,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中和自己的同龄人一起工作,这一直是我想要的。我相信在这里,一定会找到自己期望的感觉。”
小项的话立刻引起了面试官的共鸣,因为面试官本身也是年轻人。结果自然不用多说,他得到了这份心仪已久的工作。
小项能够应答得体,关键是他听懂了对方的暗语。领会了对方的意图之后,再回答就有的放矢了。面试的过程中,被问到上一份工作的离职原因是司空见惯的,且十之的面试官会对此展开深入的追问,以此来获得应聘者更多的个人信息。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要有针对性,千万不要抱怨前公司,这是一种不理智和不成熟的表现,往往在面试官面前给自己的人品打折扣。不妨主要谈谈自己的原因,认真地自我剖析,然后给出满意的答复。
不仅仅是待遇的问题,升职潜力、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的环境、公司的文化,甚至于公司的地理位置都会成为应聘者考量的内容。从这些方面发散来谈,竭力表达你对应聘公司的兴趣,相信一定会让面试官对你产生好感,为你的面试加分。当然,暗语所包含的真正意思,一定要仔细揣摩,切不可因为急于作答而失言。
06、什么时候能到岗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应聘者的工作状态。现在这个社会,有工作的人未雨绸缪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骑驴找马”的人也到处都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辞了职再去找工作并非明智的选择。即便是一些大的猎头公司,在寻找目标时,也往往会盯住那些有工作的人。离职时间很长的人,反而无法获得他们的青睐。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去公司应聘,对方更希望你是自由身。这样一来,他们在录用你的时候,就不会产生什么顾虑了。遇到这种情况,用暗语来试探你的工作状态,便成了一种常见的询问方式。
小如去一家化妆品公司应聘销售经理的职位。面试官提了几个基本问题之后,又问她:“你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岗?”
小如狂喜,她觉得这是用人单位向自己伸出橄榄枝,既然问了这个问题,无疑是对方希望自己马上能上班。于是她不假思索地说自己一周之内就可以上班。同时,她还顺口说自己回去之后就立刻办辞职手续。
面试官听了她的回答,感觉这个女孩子有几分不靠谱。她来的时候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前面的问题时,说自己已经离职,到了这个问题,又说自己回去办辞职手续。同时,她的表现也很幼稚,他们的问话并不是在暗示她被录取了,可她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给别人一种毛躁的感觉。
综合上述的这些因素,小如最后并没有得到这份工作。可是当时她并没有这么想,面试结束之后,就去把原来的工作辞掉了。结果到了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她并不认为自己哪儿做错了,一味埋怨那家公司的面试官忽悠自己。
其实,面试官并没有骗小如。他们在提问的时候所用的暗语是想试探小如是否已离职。此外,他们还想了解她对这份工作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惜的是,小如的领悟出了偏差,因为没有真正领会暗语而面试失败。
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如果回答含糊不清,同样也会让面试官感到棘手。他们会认为你对当前的这份工作并不重视。如果你不是很优秀,同样也很难得到这份工作。
这种性质的问题,回答起来并不难,关键是要看你面对的具体情况如何。这个问题实质是一种假设,说的是“如果录用你”。事情还没有发生,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况且,就连面试官自己,恐怕也得在商议之后,才能决定用谁或者不用谁。如果你现在已经辞职,并且对当前的这份工作还比较满意的话,不妨作出具体承诺,如:“一周之内就可以上岗。”“这要看贵公司的安排了,如果您要求的入职时间就在这几天的话,我没有任何问题的。”“三天之内就可以上班。”还有的应聘者性子比较急,直接就回答“随时可以上班”。当然,如果确实准备充分,有着随时可以上班的强烈愿望,当然可以这么回答,不过,最好谨慎一些,这样显得自己比较成熟和沉稳,从而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辞职,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也不能含糊其词,给面试官一种不放心的感觉。可以委婉地询问对方的要求或者给出比较宽泛的答复。你这样的回答表示你听懂了对方的暗语,积极地反应也表明你对这份工作的认真态度。这样,你肯定会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印象。千万不要像例子中小如那样,一听到这句话就喜形于色,忘乎所以。
当然,我们去面试之前,不妨多费点儿时间,打听一下应聘职位的情况。如果应聘的职位急需有人入职,你不妨缩短自己可以入职的时间。这样一来,面试官如果有意录用你的话,胜算就会更大一些。
07、有男(女)朋友吗
尽管国家有许多政策规定,不准对求职者有性别歧视或者婚姻上的限制,但是很多求职者还是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男女在求职的时候,男性更具优势一些。当然,一些特殊的女性擅长的岗位除外。
表妹刚刚大学毕业去求职的时候,应聘的是小学教师。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非常和蔼的中年男子,他态度很温和地问表妹:“你有男朋友了吗?”
表妹当时还小,听到这个问题就有些不高兴了。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涉及个人的问题。不过,她并没有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