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十年,鲁肃充当吊问使前往荆州,已进入三十六岁的盛龄。鲁肃到达夏口,却听说曹操大军已向荆州进发,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达南郡时,便收到刘琮举州投降曹操的消息,襄阳是不用他去吊丧了,但如此汇报孙权,鲁肃又极不甘心,可以预料:孙权得知荆州与曹操合为了一家,并且已经换了曹操当了家长,面临江东的即将是投降与否的表态了。
此际,似乎投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鲁肃打心里不愿跟随孙权做一个降臣,他终于打听到刘备军退往江陵的准确信息,便直接迎头赶到了当阳。
在长坂,刘备等数十骑正起身向东撤退。却被一个中年文士与几名武士迎头截住。这文士自然就是鲁肃,那几名武士是他的护卫。
“刘豫州,将前往何处?”鲁肃问道。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刘备沉吟良久,方道。此时刘备狼狈万分,答话有些不知所措。而刘备身侧的诸葛亮微微一笑。刘备的运气来了!
“哦!苍梧乃偏远之地!不知将军和吴巨是何等关系?”
“建安十年,曾至长沙,与长沙士族吴巨结交。后苍梧太守史璜死,刘荆州遣吴巨为郡守。这期间与吴巨交往频繁,相交颇深。”
“我主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鲁肃侃侃而谈,又对诸葛亮说道:“我是子瑜(诸葛瑾的字)的朋友。”
诸葛亮上前,紧握住鲁肃双手,说道:”兄长家书中常提及子敬有长者之风。”于是两人一路交谈,成为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避乱到江东,担任孙权的长史。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掉下了个强大盟友。刘备在自己前途渺茫之际突然接到江东孙权的信息,当然大悦,精神立时大振,非常高兴,差点喜出眼泪。此时身边虽只数十骑,但他的言语之间却豪气俨然,未见丝毫颓废灰心之色!
鲁肃暗道:这刘玄德名不虚传!--却一时未醒悟是自己给刘备送来了信心。
及至众人赶到汉水,关羽所率水军已接诸葛亮的飞骑传令,早已在汉津渡口迎接,大伙上得战船之后,未行多远,在沔水之交合处,又迎到了刘琦所率的万余水师,鲁肃更加坚定了此行不虚的想法。
在赶往夏口的路上,鲁肃对诸葛亮建议:你军应继续东移至樊口,那里城处长江南岸,贴近江东,既利于对曹军的防守,又能及时得到我江东军的实际支援;并发出了请诸葛亮回访江东的邀请。
诸葛亮却未急于向刘备请示前往江东,而是表示要先帮刘备安顿好随行的百姓,这下鲁肃更加感叹这刘备厉害:竟能将大仁大义这么快便传染给部属!正所谓:仁者无敌!
进驻了三江汇合之处的夏口城,刘备等总算才暂时安下心来。
此时突然出现日食景象,诸葛亮掐指一算后,立即私下去见刘备,神色凝重的说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事情十分明显:曹操已得荆州水军,虽暂时需要整编安抚,但绝对不会给刘备多少在夏口安逸的日子,江东援军不至,夏口必然难保,难道到那时真的如前日对鲁肃所说:去投奔昔日好友苍梧太守吴巨不成?那只是对鲁肃表示并没有到了走投无路之地步的随口之言呀,真去了苍梧,在那地僻人稀之地,还能有什么作为?
刘备当然更明白这点,故在鲁肃次日正式提起请诸葛先生回访江东面会孙权之时,立即爽快的答应派孔明为自己的全权代表,马上就可以与鲁肃同行东去柴桑出使江东。并且采纳鲁肃计策,进驻鄂县的樊口,令关羽等留守夏口。
一叶扁舟,顺流东去,那上面承载的是孙、刘两家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