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年轻的肉体_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日子_奇书网
返回

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日子

首页
第三章 年轻的肉体(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漫天黄土,

我站在一片写满“拆”的危旧房屋中打量即将工作的地方。

一幢灰砖楼座南朝北,上面爬满了爬山虎与断壁残垣隔街相对。

“不破不立,这片是危改区,等新楼起来就好了。”

和我一同入职的都是青春的面孔。2女2男,一水的本科生,让我在其中很不自在,心里一个声音似乎在说“有点亏”。其中的一个女孩,梳着齐头发帘,让人想起《火烧圆明园》中年轻的刘晓庆,一直在唧唧刮刮的说着。

“本来我报考的是西城中心人教处,结果给我分到这来了。分过来也不早说,昨天下午5点半才通知我来报到,幸亏我没出远门,要是出去旅游,这不是耽误了么,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就是低。”

“你将来别干这种事就行了”,一个瘦瘦的男孩低声取笑她。

这一男一女一个叫理慧,一个叫高楠。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身上的故事足够写出另外两本书来。

大家聚齐了一起去报到。一进楼门,正对我们的就是一部电梯,人教处在3楼,于是大家跟在一男一女两个老同志后面等电梯。一会儿,电梯来了,大家哗啦啦一起上去,挤得密不透风。

男同志看我们饶有兴味:“新来的?”

“嗯,今天报到”。

旁边的女同志愤愤道:“要是我就一个也不要,懒死了,三楼还坐电梯?!”话音刚落,电梯停在二楼,

“谁下?”

“我!”中年妇女骂骂咧咧地下去了……

在人教处办过手续,我的职业生涯正式开始了。据人教处的牛处长说,这个单位平均年龄44岁,最欢迎的就是年轻人。受到欢迎,年轻人们个个心里暗喜,认为这是职业生涯中的好兆头。

很快,我们深刻领会了牛处“欢迎年轻人”的涵义。到人教科报到之后是到党委报到。党委的于主任是个50多岁的中年妇女,年轻时候的长圆脸此时有点见方,倒显出几分富足,肤色白皙,一双又细又长的眉毛吊得高高的,梳着刘胡兰式的齐耳短发,头发拢在脑后用夹子夹着,显得干净利落,估计倒退10年算得上是个美人。

她让大家报上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一阵七嘴八舌之后,胡兰奶奶眯着眼,远看似乎在笑,但眼缝里射出的光十分锐利:

“很好。咱们这拨年轻人都很有能力,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眼下就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大家,这个任务,领导非常重视,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好,这也是组织考验大家的时刻,相信你们一定能经受住这次考验。”

胡兰奶奶的声音又尖又细,好像一根钢丝穿过鼓膜,我身上有点起鸡皮疙瘩,不是已经报到了么?怎么还考验?但这个时候傻子都知道要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于是大家都作出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

“全市的文艺汇演要开始了,咱们局今年的出的节目是大合唱和一个舞蹈。这个汇演一年一度,每年的冠军都是咱们,今年希望大家能参加这两个节目的演出,拿冠军的任务就交给大家了”。

“我还是参加合唱吧”,吃午饭的时候,理慧一边往嘴里塞东西,一边说,“我不会跳舞。”

“我跳舞,刚好我想减肥。”几个人里最瘦的芳芳说。

下午一上班,我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幼稚。中午党委就给各个部门发了邮件,公布了各项节目的演员名单,我们5个的大名赫然同时写在了两个节目的演职员名单里面。

我一下慌了,我从来没跳过舞,也从来没表示过我要跳舞呀。我跑到2楼党委办公室,胡兰奶奶不在,党委一个姓梅的大姐的放下手里的舞蹈鞋抬头看了看我,

“制定这份名单不需要本人同意,难道你还能拒绝组织交给的任务么?”

“但我没有基础。”

“大家都没有,学学就会了。你们平时该干嘛干嘛,下班之后礼堂排练”。

3个小时后,我明白了梅姐的意思。为了应付演出任务,每年单位都要抽调出有文艺特长的或者没有文艺特长但是听话的员工参加演出。礼堂里,老同志们三五成群地扎堆聊天,不时对我们指指点点。我们5个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好像5件展品。

“大家站过来”梅姐招呼我们上舞台,呈一字形排开,从我们身后,转出了背着双手,面容严肃的于主任。

于主任双眉紧拧,重申了一遍早上对我们说过的话,最后声色俱厉地高喊“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声音稀稀拉拉参差不齐。

于主任显然对这样的回答很不满意,刚想说什么,梅姐在一边递过了一支麦克风,

“好吧,先看看大家的条件。”

我站在头一个,拿着主任递过来的麦克风不知所措,于主任连看都没看我:“跟着琴唱”!

梅姐弹了几个音阶,还没换调我就上不去了。

“你唱低音部。下一个!”

下一个是芳芳,芳芳说话都婉转动听,试音毫不费力地从a调唱到了d调。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