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避。注意不让孩子直接盯着电灯或太阳看。孩子睡觉时的方位与光源的位置角度要经常变换,避免孩子得斜视眼疾。
(7)乐。人之初必须听优美的轻音乐,特别是中外名曲、古典名曲;也可听优雅的歌唱。可每天把古典名曲作为家庭生活的背景音乐轻轻地播放。
(8)听。一有机会就要让孩子听钟声、风声、雨声、走路声、细语声、汽笛声、锣鼓声、虫鸣鸟叫声、电闪雷鸣声以及人群的嘈杂音等,培养孩子听觉的分辨能力。但不要让孩子听刺耳的噪音和震耳的巨响。
(9)说。常与二三岁以后的孩子亲切地说悄悄话;也让她常常听亲人、熟人的电话。
(10)嗅。要让孩子经常嗅各种气味,促进孩子嗅觉器官的发育。既要闻不同的花香,不同的化妆品香,不同的烹调味香,不同的水果香糕点香等,也要嗅各种体味、汗味、臭味、霉味、酸味等怪味,但嗅的时间都不可太长。
(11)尝。拿一根筷子蘸点各种汁液让孩子尝尝,她的表情真可爱极了!人之初虽然不能吃很多食品,但尝一尝味道是必须的。例如让孩子尝尝甜味、醋味、辣味。让孩子区分茶叶的苦与苦瓜的苦不同,白糖的甜与蜂蜜的甜有别,辣椒的辣与介末的辣迥异。
(12)触。要经常抚摸孩子全身,以促进触觉和运动觉的发育,使孩子的感觉敏锐起来。例如经常用热的凉的、硬的软的、轻的重的、光滑的粗糙的各种物品按摩孩子全身,特别按摩是手和脚。
(13)摸。要天天抚摸和揉捏孩子的十个手指和指尖,十指连心,这对大脑发育很有利。要尽早训练孩子抓握物品、玩具,让她拿着看,拿着玩,两手交换着抓和握,并摇动玩具发出响声来。
教孩子的原则和窍门(1)
胡轶群
人才不是压出来的,一个人学习的道路很漫长,如果幼儿时期就厌学,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相反,如果把精品的知识,根据孩子的特点融会到游戏和生活当中,并注意积极鼓励孩子,不使求知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和心理需要,将会事半功倍。以下是我们对知识教育原则的一些思路和教学的一些小窍门。
(一)趣味教学原则
早期教育的关键是创造气氛、培养兴趣,是吸引孩子而不可灌输,没有兴趣的硬性灌输很可能造成幼儿心理的厌学。
1教识字。
(1)随机法:就是遇到什么情况就教什么,如孩子哭了,就认识“哭”字;笑了就认识“笑”字;下雨了,认识“下雨”。
(2)歌谣法:两个月成了好朋友,认识“朋”字。
雨革月真霸道,认识“霸”字。
两个扁口用棍串,认识“串”字。
(3)猜谜法:一排房子长又长,又有门来又有窗。
没有腿跑得快,奔跑起来隆隆响。
(说完谜语教孩子认识“火车”两个字。)
(4)儿歌法:“小老鼠排第一,个头不大真神气;
老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得欢;
龙第五,蛇第六,马是老七不落后;
羊第八,猴第九,十是公鸡跟着走;
狗排十一汪汪叫,老猪最后来报到。”
(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学会歌后教孩子认十二生肖的名称: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认地图。
用玩具车、飞机等做道具,在地图上驰骋旅游,边“飞”边唱:“我是小空军,开着小飞机,飞过山飞过水,周游全世界……”每到一处,就停下来认读地名,并记住所在的位置;家中如有人出差,可以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城市名称。慢慢地孩子就会对图上的名山大川、国家城市了如指掌了。
3教学数。
(1)学数数打油诗:伸出左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伸出右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数完左手数右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让孩子分清左右,知道5加5等于10)
(2)学分数。跟孩子说:一个大苹果,妈妈吃不了,我们把它从中间切开,你吃2分之一,我吃2分之一。
(3)学加减。把水果核(如杏核、桃核)洗净,和孩子一起玩“亡羊补牢”的游戏:把水果核当成“羊”,先数一数一共多少只“羊”,让幼儿闭上眼睛假装睡觉,大人扮大灰狼来偷“羊”,“羊”偷走后孩子醒来,数数一共少了几只“羊”,还剩多少只“羊”。
(二)内容精选原则
冯氏早教方案强调用精品熏陶孩子,给孩子提供的应是上乘文化产品和美好的、有积极意义的生活,使之耳濡目染,耳熟能详,记住有大用的知识又吸收高雅文化内涵。不仅音乐、故事、绘画、棋类等要精品,编儿歌也要更有意义。例如: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扎辫儿;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拍手谣,但教育意义不大,我们可以把它改编为下面这样的成语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狐假虎威将人欺;
你拍二我拍二,纸上谈兵空话儿;
你拍三我拍三,愚公移山不怕难;
你拍四我拍四,一鼓作气能成事;
你拍五我拍五,坚忍不拔不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学海泛舟有成就;
你拍七我拍七,枯木逢春获生机;
你拍八我拍八,指鹿为马说瞎话;
你拍九我拍九,破釜沉舟决心有;
你拍十我拍十,亡羊补牢不算迟。
(三)源于生活原则
人是环境的动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从小让孩子接触环境美、艺术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孩子自然就美了。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就是百科全书,留心处处皆学问。
例如忽然停电了,可以跟孩子说:“没有电,没有灯,屋里屋外黑洞洞。”过了一会儿,来电了,又说:“有了电,有了灯,屋里屋外亮通通。你说电灯谁发明,美国爷爷爱迪生。”
白天,看到太阳,告诉孩子: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它上面是原子能在燃烧;晚上看到满天的星星,可以讲一讲银河的来历;下雨了,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打雷打闪,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刮风了问问孩子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刮什么风,再说说四季风的歌谣:
教孩子的原则和窍门(2)
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
秋天里,西风多,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四)赏识鼓励原则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常识:平时不小心着凉会感冒、发烧;不注意摔倒会疼痛、流血甚至会留下伤痕。那么如果我们的言语或行为不当,对孩子的心灵深处是否会造成伤害呢?应该说:肯定会的!只不过这种伤害是潜在的,不易直观看到罢了。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人们眼中所谓的坏孩子、不良少年,他们的成长环境一定是缺少赏识的,心理生命也必定是伤痕累累的。
俗话说:“数子十短不如奖子一长。”在实践中我们也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缺点能表扬好,却不能指责好、训斥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赏识鼓励的重要性。如果你想让孩子改正哪项缺点就多表扬鼓励吧!
当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们说:“勇敢点,爬起来!”
当孩子胆小的时候我们说:“不要怕,你能行!”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说:“没关系,再来一次!”
(五)性格首位原则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无优良的性格,因为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也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就。没有优良的性格就像小鸟缺少一扇羽翼,飞不高也飞不远,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在智力开发的同时,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只进行一半的教育。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就收获命运!
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聪明的大脑,是孩子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喜爱运动,让孩子勇敢健康
冯德全
宝宝天生喜爱运动。这是生理发育所需而天然使之。早期教育贵在保证他在运动中更安全,更勇敢,更科学,更有技巧,更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更利于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并且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
孩子身体的灵敏性、平衡性、柔软性,以及各种动作趋向的准确性都要在六岁之前解决好;不可让孩子养成做操时“举手手不平”;踏步时“左右分不清”等马虎运动的习惯。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对那些爱哭、胆小、害羞、不会说笑、性格内向、不敢交朋友的小朋友,怎样补救这些性格弱点呢?首要的正是在不知不觉中诱导他逐渐喜爱体育游戏,勇敢地去运动锻炼并多在集体中自由玩耍,而不是对他说教、数落,更禁止在成人之间议论孩子的这一弱项。
华人小说吧m.hrsxb
蹦蹦跳跳中的象棋比赛
李文娟
游戏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呢?怎样防止滥用游戏呢?我认为游戏可灵活运用,有时适可而止,有时可结合其他类训练来充实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我们将体育活动与幼儿棋类训练相结合,寓教于乐,充分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连平时不喜欢参加棋类活动的幼儿也主动参与了。
我们设计了“蹦跳中的象棋比赛”的游戏。我们首先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盘图案放大镶嵌在塑胶小操场上,并准备了棋子图案挂饰,将幼儿分成2个小组,分别扮演棋子娃娃立于塑胶棋盘中。根据棋赛规则,按照象棋的走法,2组幼儿左右对垒作战,让幼儿在蹦跳中完成比赛。
小朋友们兴趣浓厚,不仅在体育游戏中体格得到锻炼,还增强了对棋类活动的敏感与兴趣。枯燥的棋类训练变得生动而简单,幼儿的学习过程也轻松而自然。
认识万物,培养好奇心、求知欲
冯德全
父母应当从宝宝几个月抱起来看世界时开始;“对牛弹琴”地教她边认物边听话:看见什么讲什么;做着什么说什么。
这样;一个立体的、多样的、彩色的世界就慢慢进入其脑海;并有力促进脑细胞的发达和脑网络的形成;使脑内储存的表象极其丰富;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广泛兴趣;就很快发展起来了。认识万物的孩子词汇特别丰富;五岁时的词汇量可积累两万以上;是普通孩子词汇量的十余倍。
人的大脑能储存多少事物?世上不论多少事物只要让大脑感知;它都能获得映象而储存或加工。大文豪雨果说过:世上最广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灵。我们要极大地丰富孩子的心灵;但其前提是自然而然;引起兴趣;玩玩说说;毫无刻意和强加的痕迹。
(1)在生活中认识万物。包括在家室内外让孩子亲切而清楚地指认身边的事物,有时还要绘声绘色地讲。例如下大雨时指着室外说:“看;哗啦啦;下大雨啦!”出去玩耍看到鲜花就说:“花;这是红花;那是黄花;这是蓝花;真漂亮!”看到大的字;也要指读给孩子听,因为两岁左右的孩子是不分物和字的;这些物和字对他都是可爱的形象;他都能耳濡目染地识记。
即使孩子不会说话,也要不厌其烦地让他指认事物。孩子会说话以后要经常边玩边指着各种事物问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如果孩子不懂回答,就告诉他这些事物的名称,然后叫他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