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草草封了泰山,又匆匆去海边求仙。东方朔苦苦相劝,让其返回长安。武帝将东方朔支使到东海郡看望老臣汲黯,自己却带着霍子侯去梁父禅地,不料霍子侯被东方朔所置机关惊吓而死,只好怏怏而回。东方朔在东海郡中,与汲黯畅谈易学,调侃人生,同时也对东海郡的无为而治大开眼界。
武帝回到长安,在爱妃尹夫人和邢夫人之间左右为难,只好请东方朔前来调解。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免两位美人见面,最后却对女子的情怀感慨再三。武帝高兴之余,别出心裁地要东方朔与董仲舒二人也来个“二美同堂”,让他们对论《阴阳五行》,同时阐明各自的重要观点。
第十八章庐山昆仑蛤蟆滩
东方朔和董仲舒在汉武帝面前纵论阴阳五行,儒道之争终于有了最终的结果。董仲舒不堪羞惭,最后逃出长安,行至南郊蛤蟆滩后气绝身亡。东方朔后悔不已,拉着武帝亲往吊丧,并将蛤蟆滩改为下马滩。
卫青抑郁而死,汲黯千里迢迢前来谢罪,却又得罪武帝。卫青之墓高如庐山,世人景仰。李广利因赵破奴在西域立功封侯,便跃跃欲试。公孙卿以修改历法得到了武帝的信任,被命为中书令。而太子刘据却因悲悯姐姐的不幸,与栾大和公孙卿结下仇怨。公孙卿与李广利、江充等结盟,共同对付太子,相约排挤东方朔。
第十九章远嫁乌孙
武帝远交近攻,派东方朔送乌孙公主到西域联姻,同时受到公孙卿等怂恿,要他去昆仑山索要王母娘娘的仙桃。珠儿听信霍显之言,与太子刘据闹翻,赌气远走西蜀,寻找哥哥东方蟹。
李广利的结拜兄弟车令到大宛索要良马,趾高气扬地与大宛闹翻,回师途中又被郁成王杀害。武帝大怒,命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东方朔在西域途中,见李广利如猪一般贪图享受,不禁忧心忡忡。而匈奴的乌维单于先送乌雀公主到乌孙,给年近七十而欣然迎娶大汉公主的乌孙国王出了一道难题。
第二十章金乌与麻雀
东方朔与苏武在乌孙巧施计策,让身在匈奴的韩氏兄弟抢走乌雀,从而使汉家公主登上了乌孙王后之位;不料又与老对手卫律相遇,一番舌战之后,方知狄山犹存。李广利带领乌合之众,被大宛和郁成国夹击而败,堂邑父等人以身殉职。
公孙卿和司马迁等人完成了新的历法,武帝命名为太初历。正当举朝相庆之时,传来李广利兵败西域的消息,武帝大怒,命令上官桀带着御书黄幛,将李广利遮在玉门关外。东方朔与苏武率队返回,却被上官桀同样用黄幛遮住,逼他奔赴昆仑山,为皇上寻找王母娘娘的仙桃。
珠儿到了西蜀,见到了卓文君,给她带去东方朔的最后安慰;而她的哥哥蟹儿,却被培养成沉溺于声色的花花公子。
第二十一章天机河源
东方朔率人去昆仑山寻找仙桃,却意外地发现了黄河源头,于是安排京房和孟晖回长安禀报。东方朔与田仁再寻仙桃,没了食物,只好吞食山上一种植物的茎块。不料半年之后,东方朔的白发全部变黑,田仁也年轻了许多。于是他们将这茎块取名“何首乌”。
关东大灾,民众造反,武帝命暴胜之前往镇压,公孙卿又劝他改易服色。栾大调动天兵,也未见胜果。李广利和上官桀在玉门关无计可施,便商议寻找东方朔来筹划战事。恰巧珠儿寻父至此。月牙泉边,东方朔为了二十多万大军的不作枉死之鬼,只好又按武帝之愿,与李广利、上官桀一道,率兵奔赴大宛。
第二十二章汗血马
东方朔计破郁成国,郁成王却被韩豹一不小心放走。东方朔命上官桀与赵始成等人奔赴康居,最终索回郁成王,报了汉使被杀之仇。李广利众兵围住大宛首府贵山城,珠儿施出本领,将大宛两员猛将灭掉。东方朔见围城不果,便命田仁放掉城中赖以生存的河水,逼迫大宛人杀死国王,投诚献马。
武帝命暴胜之残酷镇压关东造反灾民,命公孙贺捉拿京师大侠朱安世,再让栾大施展法术,封其为侯,六枚金印集于一身,以夺大宛良天马。东方朔不愿与上官桀、李广利同道,于是回到乌孙看望细君。而李广利为保大宛良马,不惜将十多万汉人性命,视为草芥,西域大道,一路冤魂。
第二十三章天意悲歌
霍光看到栾大作怪兴妖,便在武帝面前戳穿真相。武帝喜得大宛良马,作《天马歌》以纪其盛。诤臣邓光直言切谏,却被武帝杀死,司马迁与邓平奋力相救,无济于事。桑弘羊与东郭咸阳及孔仅矛盾激化,后二人饮酒归天,为桑弘羊让出道路。
东方朔从乌孙返回汉土,在酒泉遇到霍去病的老部下羽毛儿,方知还有一个羽林军战士存在,也得知李广利回师途中的种种劣迹。就在武帝宫中聆听山呼万岁之时,东方朔率西域异人回朝,给武帝上演了乌孙公主的一曲悲歌。公孙卿鼓动武帝,非要东方朔交出仙桃不可,东方朔大呼不白之冤,然后又被武帝逼到东海寻找神仙之迹。珠儿则一怒之下,将李广利逐出师门。
第二十四章两路求仙
东方朔带着珠儿、京房等人到东海寻仙,途经临淄家中,全家终于大团圆。正好卜式做了齐郡太守,两位老朋友再次畅谈牧羊之道,同时使东方朔对盐铁专卖有了更透彻地了解。东方朔成就了卜式的一生情缘,然后到东海边上,却遇到一个也叫“曼倩”的奇人,在海边等候,原来此人名为隽不疑,又是东方朔徒弟的徒弟。
栾大在去泰山途中洋相百出,都被公孙敬声和所派去跟踪的人一一告知武帝,他的师弟公孙卿见到武帝动怒,便将栾大甩卖。公孙卿怀疑霍光在武帝身边进言,便让江充诬陷霍光派在武帝身边的所诚,霍光明哲保身,反将自己的耳目残酷处死。
第二十五章水煎火熬
东方朔漂流海上,为众多仙山一样的洲岛所迷惑,与珠儿等人写下了中国最早的海岛记录《十洲记》。而隽不疑则以其智勇,说服了暴胜之不要以暴力镇压灾民,使辽东局面出现转机。
匈奴儿单于病死,新的单于自称侄辈,要与汉家和谈,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不料匈奴内部出现叛乱,武帝便命赵破奴发兵二万,带领匈奴来降并命公孙敖在朔方城北修筑受降城。狂妄的赵破奴反被匈奴包围,继而投降。武帝大怒,命李广利率师出征,同时将骗迹昭彰的栾大腰斩后,悬挂在柏梁台上。不料卫长公主为奸人所惑,深夜跑上柏梁台,然后点燃了熊熊大火,与自己心目中的大将军同归于尽。武帝因此深受打击,神智失常。
第二十六集沉命与舍命
东方朔在辽东见到龚遂等人抚慰灾民,觉得新人强于自己;在回长安途中,又亲历“沉命法”荼毒苍生,更有遁世之意。武帝病愈,急于攻打匈奴,不料前方传来李广利兵败消息。李陵一意请战,不顾严冬气候而舍命挺进,此举正中武帝心意。
由于汉兵入境,苏武在匈奴陷入两难,使团中有人想劫持匈奴单于老母及家小,奔赴汉营。苏武制止不住,结果被匈奴借题发挥,欲辱汉使。苏武宁死而不受辱,夺过匈奴卫兵的长剑,向自己的脖子抹去。
第二十七章冰窖彻悟幽谷血
李陵率五千步卒越过涿邪谷,将匈奴三万骑兵引进谷中,将其射杀。匈奴单于闻之大怒,亲率八万骑兵再来,将李陵团团围住。李陵又杀敌无数,而后箭尽粮绝,等候李广利前来接应,不料李广利却置之不理。李陵一怒之下,作出了惊人的抉择……
苏武自杀后,被匈奴人关进冰窖,封存尸体,以还汉朝。苏武在冰窖中醒来之后,彻悟人生,决心珍惜生命,想方设法也要活下去,于是以毡为食,以冰止渴,半月不死。匈奴人以为他是神仙,于是让他到北海放牧公羊,能让公羊挤出奶来,便让他返回汉朝。
第二十八章离奇长寿面
武帝喜获李陵首战大胜的消息,龙颜大悦,在长安广开盛宴,庆祝六十大寿。新来的辞赋大家枚乘极尽谄谀,在赋中说武帝面长,便能长寿。东方朔智解“长寿面”,献上《非有先生论》,劝武帝为“贫民无产业者”而节俭行事。他以通过“离奇”的故事,揭露了盐铁专卖的弊端,点悟武帝暂停实施“沉命法”。然而他因一时高兴,喝光了公孙卿找来的所谓“不死酒”。武帝大为震怒,再次令他寻找不死之药。
第二十九章殷殷石榴花
边关传来李陵失利投降的消息,武帝震怒,欲杀李陵全家。司马迁尽力为李陵说情,使武帝怒不可遏。公孙敖奉命打听李陵消息,却将李绪误作李陵,武帝大怒,尽斩李陵全家,同时将司马迁施以宫刑。东方朔为救司马迁,四处筹借赎金,霍光、桑弘羊均有惊人表现。东方朔借金不成,闯入蚕室,要代司马迁受刑,却被武帝逐出长安。李陵闻此消息,恸声大哭,跪降匈奴。
第三十章不死假死
东方朔痛定思痛,觉得武帝已经成为暴君,自己难辞其咎。又知武帝坚信自己是仙人,于是与齐鲁女商议之后,决定以“假死”的方式来刺激武帝,要他不再求仙。为让武帝无法发现自己的尸首,他在平原埋下七十二个疑冢,然后云游四方。而武帝对东方朔死去的消息却坚决不信,传令兵勇寻遍天下,凡是姓东方、叫朔、字中的曼倩二字的,一律送到京师参见皇上。于是李朔、王朔;曼倩、次倩、长倩等人充斥长安。
珠儿不听东方朔的劝告,执意要到长安为母报仇。霍显告诉珠儿其父母真正的死因,珠儿悲痛欲绝。她索性也扮作蒙面大侠,跟踪朱安世,结果却发现张安世并非恶人,于是二人同为京都大侠,做出了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第三十一章京都大侠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侵占北军巨款,为公孙卿刘屈牦等人告发,武帝必欲杀之。公孙贺为救儿子,答应捕到京都大侠朱安世赎其罪过。朱安世与珠儿结成同盟,相约先杀杜周,再刺武帝。却被霍光与霍显共同施计,被公孙贺派人拿下。公孙贺让太子接走珠儿,却将朱安世押赴东门问斩。
太子用自己的车驾接回珠儿,为避众人耳目,从皇上专用的驰道上纵马而奔,却被江充止住,二人再次争执。武帝激赏江充,命其为锦衣绣使,监斩朱安世。朱安世向公孙贺求情不得,便将蓄谋已久的巫盅之祸,告诉了他的好朋友江充。
司马迁忍辱偷生,作《报任安书》,决心将《太史公书》完成。
第三十二章世道黑与白
珠儿被太子接到东宫,二人互诉衷肠,却无法认同对方的行为。武帝疑神疑鬼,发现有人进宫行刺自己,于是命令江充、杜周在长安进行十几天的大搜捕。江充与刘屈牦乘机将巫盅之祸嫁与公孙贺,武帝大怒,将公孙贺和公孙敬声,连同自己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全部残酷杀害,然后外出巡游。杜周代武帝处理巫蛊之案,却被埋伏在宫中已久而不忍动手的利刃杀死。
东方朔悄悄去淮阳看望老友汲黯,不料汲黯和赵禹闻知公孙贺与卫青的儿子们全都惨死,而杜周也没有逃脱惩罚,二人悲愤交加,双双在棋枰前仰药归天。东方朔将他们的坟墓建成黑白棋子的样子,为后人再度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