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巾大起义 第五节 乱世将现_三国将星传_奇书网
返回

三国将星传

首页
第一章 黄巾大起义 第五节 乱世将现(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张角三人大喜,顾不得身体虚弱,一起进了山洞。到了洞中,三人见南华老仙坐在石凳之上,苏天运坐于另一石凳上专心读书。张角作了个长揖,道:“老先生叫我等进洞,不知有何教诲?”南华老仙道:“贫道念你三人心诚,所以破例相见。贫道有个疑问不知三位可否见教。”张角道:“老先生请讲。”“你三人跟踪我徒儿上山见我,到底有何目的。”张角作揖道:“我兄弟无意冒犯老先生。出此下策,是想拜老先生为师。”南华老仙笑道:“为何要拜我这山野散人为师?”张角道:“因为老先生乃是神仙。”南华老仙大笑:“你本是秀才出身,为了考取功名,遍读圣贤之书,可曾见哪位圣贤言道世上有不死神仙?”张角愕然。张梁插言道:“我兄弟是听天运贤侄的父亲苏让说老先生是神仙。”南华老仙道:“你并未亲眼所见,只不过道听途说便信以为真,枉你饱读诗书十余载。”张梁默然不语。张角问道:“既然老先生不是神仙,为何叫天运来此,传他仙术?”南华老仙笑道:“你且看看天运读的是何书?”苏天运将书合上递给张角,言道:“张角叔叔,我读的是《道德经》。”张角接过书,翻了几页,果然是《道德经》不假。张梁从旁看的真切,问道:“老先生既非神仙,为何要到如此偏僻之处教天运读书。”南华老仙道:“天运本已拜张角为师,如今不经张角同意,贫道就教天运读书,乃不义所为。贫道出此下策,只为避嫌矣。”张角听南华老仙如此说,心道:“这老道士既已知道夺人学生是不义所为,还能厚颜无耻妄谈圣贤之论。如此看来此人实是山野村夫,不知礼法。我若继续与他纠缠,反倒自取其辱。”想罢,张角正色道:“我兄弟误认老先生是神仙是我等不察,得罪之处请老先生见谅既然老先生知道所为不义,便不应该一错再错。天运天生聪慧,我定会尽我所能将他培养成才,望老先生不要夺人学生,如果没有其他事,我兄弟就此告辞。”南华老仙道:“恕不远送。”

等张角兄弟离去,苏天运这才问道:“师傅为何用‘障眼之术’骗走张家几位叔叔?”南华老仙道:“张家兄弟心术不正,我若贸然收他三人为徒,传其道术,他日难保天下不乱。如今我试探三人,发现他三人颇有正气。”苏天运道:“张家几位叔叔心地善良,张角叔叔又教我读书识字,我觉得他们不是坏人。”南华老仙笑道:“俗语云‘知人知面不知心’。徒儿年纪还小,对世事知之甚少,而且为师还未传你《天平要术》‘人卷’中的‘相人之法’,徒儿自然分辨不出他人是善是恶。待你学成之后,便能分辨人之善恶美丑了。”苏天运道:“徒儿记下了。”南华老仙道:“徒儿先在洞中读书,为师再去试探张家兄弟。”说完南华老仙运起道术,出洞去了。再说张角兄弟出了洞府,寻路下山。张宝道:“真是可惜,没想到苏大哥说的是假话,那老道士根本不是神仙,还抢了大哥的学生,真是可恨,要不是看他年老,我早就动手了。”张角叹道:“咱们兄弟三人莽撞了,只是道听途说就相信这世上真有神仙,而且还跟踪孩童。如果传了出去,如何叫别人瞧得起。”张梁道:“怪只怪苏让满口胡言,什么应运而生、神仙相助,都是狗屁。”张角不悦道:“三弟休得放肆。苏让乃是粗人,言语有夸大之处也不奇怪。况且他与我三人素有恩惠,你如此说他,岂不是以怨报德?”张梁歉道:“大哥教训的是,小弟鲁莽了。”

正走着,忽然听见前面有人呼救,三人寻声望去,只见一个村姑斜靠在大树旁,身边放着药篓,口中呼救。张角兄弟赶到村姑身前,张角问道:“姑娘为何求救?”村姑道:“我本是附近村中的村民,因为父亲哮喘病犯,所以上山采药。谁想下山之时不慎被蛇咬伤,行走不得,所以呼救。”张角道:“在下颇懂医术,姑娘能否让在下看看伤口。”村姑挪动受伤右脚让张角观看。张角见村姑脚踝之处已经青紫,惊道:“姑娘被剧毒之蛇咬伤,如果不赶紧施救,性命难保。”村姑泣道:“先生救我。”张角道:“男女有别,我如何能动姑娘。”村姑不答只是哭泣。张梁道:“这姑娘中毒已深,如果不救,必死无疑。”张宝道:“大哥怕劳什子的礼数,我是粗人不懂礼数,我来把蛇毒吸出来。”张角见兄弟如此,喝道:“此女被五步蛇咬伤,你不懂医术,贸然施救说不定连自己都会丧命。还是我来吧。”说着抓起姑娘脚踝吸起毒来。不消一刻,张角将毒血吸净,从药篓之中找到解毒草药嚼烂敷在伤口之上,又撕下衣襟将伤口包扎好,这才取过张宝上山之时带的水袋,将口中毒血洗漱吐净,找了草药服下。休息片刻之后,方对村姑道:“姑娘之伤已不碍事,但是下山之后仍需道药铺抓药才能驱散余毒。”村姑谢道:“多谢先生相救,敢问先生高姓大名,家住何处,他日定当登门拜谢。”张角道:“此等小事姑娘无需挂怀。此处山高林密、地势险峻,姑娘还是快回家去吧。”村姑道:“小女子已迷路,下不得山,烦请先生相助到底,送我下山。”张角道:“只得如此了。”说着让张宝寻了节较为整齐的木杖,递给村姑。村姑问道:“先生这是何意?”张角道:“我兄弟三人送姑娘下山,多有不便,如此可保全姑娘名节。”村姑谢过。张梁看那村姑许久,走近张角在其耳旁言道:“我刚才观看良久,这村姑虽然粗布麻衣却长的甚为俊俏,不如大哥趁此机会将她娶进家中,如何?”张角听后勃然大怒:“亏你出的如此注意!你我皆是读书之人,须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趁人之危,哪是你我能做之事!我若听你之言,与禽兽又有何异!”张梁见大哥发怒,诺诺而退。于是张角用木杖搀扶村姑,与兄弟慢慢下山而去。

到了山下,张角将木杖交给村姑,言道:“山下人多口杂,我若再送姑娘,恐伤姑娘清誉,姑娘可持此物慢慢走回家中。我兄弟就此别过。”村姑道:“先生且慢。小女子承蒙先生相救,无以为报。若先生不嫌弃,小女子愿下嫁先生,以报先生救命之恩。”张角正色道:“不可!方才山上之时,我三弟便有此邪念。况且婚姻大事岂能儿戏?就此告辞了。”张角兄弟刚想离去,身后有人喝道:“你三人毁我女儿名节,岂能一走了之!”张角兄弟转头望去,只见有一老翁缓步而来。村姑见了老翁叫道:“爹爹怎么来了。”老翁道:“女儿上山采药许久不回,爹爹不放心,所以出来寻你,可巧碰上了三个衣冠禽兽。”张角三人只得转回去与老翁解释。张角道:“你家女儿在山上遇到毒蛇,伤势不轻,若不是我兄弟救治,恐怕已经香消玉殒。在下因你女儿迷路所以送她下山,本来想就此离开,没想到你家女儿却言要下嫁于在下,在下不许,又怕她纠缠,所以匆忙离开。我两位兄弟可以作证。老丈所言毁人清誉之事实乃误解。”张梁道:“我大哥所言句句属实,还请老丈明鉴。”老翁道:“作证之人乃是你家兄弟,如何不向着你说话?且听我女儿如何说。”村姑道:“小女子之命确是先生所救,小女子刚才也已谢过。但是先生却逼我下嫁,怎能颠倒黑白,毁我名节?婚姻乃是人生大事,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父尚在,我又怎会说出如此无父无母的轻狂之语?”老翁道:“如何?明明是你强逼我女,还敢说的如此正气凛然,岂不让人耻笑!”张角没料到自己好心救人反过来却被人诬陷,心中大怒,对村姑道:“我好心救你性命,你不知恩便罢,反倒诬陷与我,是何道理!”村姑道:“你是救了我性命,但你表面仁义却做出禽兽之事,我若不揭穿你的真面目,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受害!”张角怒道:“天地为证!我行得端做得正,无愧于天地!我本好心救你,你却无故陷害,虽百口难辨,但可以一死以明我心!”说罢竟一头撞向山石。张宝张梁想去救时已经晚了。眼看张角便要身死,忽然忽起,卷起张角置于地上。张宝张梁兄弟看得呆了,连忙上看查看,幸而张角未死。张角本萌死志,醒来之后泪如雨下。张宝张梁回头寻找那老翁与村姑之时,却已不见了。张梁心下奇怪,出声询问:“是哪位高人救得我兄性命,大恩大德没齿难忘,请出来相见吧。”话音刚落,青光乍现,南华老仙现于三人面前。张梁惊道:“竟然是老先生救得我大哥,苏让之言不假,你果然是神仙!”张角闻言起身,拜倒于地。南华老仙道:“村姑被毒蛇咬伤,你为保其性命,不拘小节亲自救她;美色当前,亦能守之以礼;无故受冤,你能以死明志,实在难得。贫道就破例收你三人为徒。”张角兄弟大喜,立刻行拜师之礼。

南华老仙道:“你三人既然拜我为师入我道门,便是修道之士。学我道术当从五戒:一戒欺师灭祖;二戒追名求利;三戒滥杀无辜;四戒结交匪类;五戒贪图美色。”张角三人道:“谨遵师傅教诲。”南华老仙又道:“你三人虽然通过我的考验,证明身有正气,但是尚有致命弱点令我难以放心。”张角问道:“我兄弟有何弱点,请师傅明示。”南华老仙道:“张角你虽然正直,但性格优柔寡断,易受他人影响改变决定;张宝你心地淳厚,却智谋不足,易被他人利用;张梁你面热心冷,攻于心计,容易误入歧途。此是你三人最大的弱点,若能克服,当使心性更为成熟。”张角三人拜谢。四人回到洞中与苏天运相见,苏天运笑道:“师傅出洞之时我便祷告,希望几位叔叔能通过师傅的考验,几位叔叔果然没让天运失望。”张角也笑道:“我等能拜到师傅门下,师弟也有功劳。”南华老仙道:“你三人从今往后与天运便是同门,切记同门之间不可其杀伐之心。我传你四人道术,是为了让你等普救万民,不可倚仗道术肆意妄为,若有异心,必遭天谴。”“徒儿遵命。”自此张角兄弟便与苏天运共同学艺。

转眼之间五年过去,已是光和五年腊月(公元182年12月)。五年之间南华老仙悉心教导门下弟子,期望不久几人能造福百姓。南华老仙虽然在五年前指出张角兄弟的弱点,三人五年之间虽然尽力克服,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张宝,本来心地淳厚,缺乏智谋,张梁受张角之命教其读书,虽然大有长进,却也被张梁教的攻于心计,阴险狡诈起来。由于对张角兄弟不放心,南华老仙以三人资质为由,将《太平要术》的天地人三卷分为残卷教于三人。书中精要部分却被南华老仙略去,使得三人只学到了皮毛。这一日,南华老仙将张角兄弟叫到身前:“你三人拜师学艺已有五年。五年来你兄弟三人刻苦习读,如今已有小成,为师命你三人下山历练,救民于水火,方能显我道门奇术。但是你三人要记住,下山之后要代天宣化,普救世人,倘若起了异心,必遭恶报。”三人领命。张角问道:“师傅,天运师弟不与我兄弟下山吗?”南华老仙道:“天运虽然资质甚佳,但年纪尚小,况且未经他父母允许,为师也不便让他下山。待为师告知天运的父母再做决定。”张角道:“请问师傅我兄弟何时下山?”南华老仙道:“明日你三人便下山去吧。”张角兄弟自去准备。苏天运见南华老仙遣张角三人下山,心中不解,问道:“师傅为何让几位师兄下山历练,几位师兄所学道术只是皮毛,而且并未纯熟。这样就让师兄们下山,怎能让人放心?”南华老仙叹道:“张角兄弟,心性亦正亦邪,我传他三人皮毛,已然后悔。当年我指出他三人弱点,他三人虽尽力克服,却始终不得要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领难移,希望此番下山历练能对他三人有用。”

张角兄弟下山之后,按照南华老仙的吩咐,救助百姓。两年之间三人走遍八州,张角自称“太平道人”,所到之处百姓皆焚香膜拜。这日三人行到庐江郡内,一道士拦住三人去路。张角问道:“道长拦我三人所为何事?”道士道:“你三人可是南华之徒?”张角道:“正是。道长怎知我三人师承何处?”道士道:“贫道名叫于吉,乃是南华的师弟,见你三人一路救治百姓,有慈悲心肠,所以现身相见,只有一言相告。”张角道:“原来是师叔。不知师叔所告何事?”于吉道:“你三人走遍八州,救助百姓无数,可知百姓受苦根源所在?”张角道:“请师叔明示。”于吉道:“当朝皇帝宠信宦官,不理政事,后宫妇人妄加干涉,地方官吏聚敛钱财,此为百姓受苦之根源也。你三人学成道术,何不揭竿而起,推翻无道昏君,救万民于水火?”张角道:“这岂不是造反?再者未得师傅允许,角实不敢造次。”于吉笑道:“此乃迂腐之论。你师傅遣你下山拯救黎民,你今日虽暂时救得百姓,待你走后,百姓复受疾苦。天下之大,受苦百姓何其之多,你三人之力终究有限,试问怎能救得天下千万受苦百姓。如今八州百姓,尽皆受你恩惠,你若登高一呼,八州百姓定能群起响应,到时推翻昏君即可救天下万民。孰轻孰重,你且思之。”说完化风而去。

张角听了于吉一番话,心中犹豫不定。中平元年元月(公元184年1月)八州爆发瘟疫,百姓接连生病,大有不治身亡者。张角兄弟虽用符水救人,但是力量有限,救不得许多。眼见百姓病死,官府却不出一文钱救治百姓,反而加大赋税,本已苦难不堪的百姓更是怨声载道。张角怒道:“于吉道人所言不虚,朝廷腐朽,皇帝昏庸,瘟疫流行却重敛于民,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这正是天下万民受难的根源。此等朝廷留之何用,不如揭竿而起,推翻昏君,以救万民。”于是三人赶回巨鹿,秘密联系各州信徒,准备揭竿而起,推翻东汉王朝。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