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友好。我的行为显得很少有,但我觉得那是我应该做的,那是快乐的。谈到懂事,谈到孝敬老人,我做的不够可,不到位。以前我不是这样的,进了大学后终于变了,变成这样了,不很纯了。我也不知道变成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就比如孝敬老人,该怎么做才算孝敬。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分歧。就比如电视里的有一家面对老年痴呆症的妈妈,应该是送养老院还是放在家里,传统的孝敬势必躬行,而且老人在家人身边更能享受到亲情,子女也能尽孝道。但这样势必影响了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在护理方面也可能没养老院专业。曾有人告诉我,现在的人都是这样,小的看老的脸色过日子,等小的长大了,大的老了,老的就得看小的脸色过日子了。我在我家,就能感受到。
总是看我脸色,时间长了我也自然而然习惯了。但从道德角度看,我作为子女,父母出钱让我学知识,现在我掌握了,应该有义务教给他们。他们完全没必要看我脸色。可在这个年代讲究利益,传统的道已经放在了后面。且不说是好是坏,这样的现象是社会里普遍存在的,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我想说的是,养老院的出现的确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了,子女只要出钱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还是无法解决的,比如亲情。社会的现代化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疏远。和许多朋友聊了孝敬老人之事,都说身边子女们为了继承老人遗产的多少争的大打出手,六亲不认的比比皆是。为什么几乎都这样呢?谈到钱的问题,很客观,很实际。钱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从古到今,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上一代抚养培育孩子的目的大多存在养儿防老的想法。而我们这一代对于生育子女的观念就少了很多养儿防老的成分,现在也出现很多丁客家族。这是长辈抚养小辈的思想观念。而小辈孝敬长辈的思想观念又是怎样的呢?是为了继承遗产更多一些还是尽孝心更多一些呢?我的看法是,从心理学角度,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而人首要的需要就是生理上的,随后才是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永远不会满足,直到最后一层需要满足为止。多个子女争夺遗产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作为我们这一代,说的难听点,但很实际的是,不会有人和我们抢父母的遗产,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学习上一代,继承遗产和孝敬老人的多少挂钩的想法呢?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不尽孝道,同样可以拿遗产。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上一代他们之所以在某人继承遗产时总要涉及到某人之前对老人尽了多少孝道,是他们个人需要的驱使,使得他们在尽力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用孝道来衡量。在古代,道就是义,古人已经把义和利的辨证关系看的很透彻,一方面古人承认义和利是人的正常需,求且义能胜利。古人在修养方面把义放在了利前面。这个观点在现代同样如此。我不是专家,没有更深入的看法。我只能反思自己,面对母亲,到底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儿女。而作为我们这代人又应该以什么为榜样呢?
我为什么搬出来住是有道理的。奶奶特别疼爱我,通常人都认为那对我来说应该是好事,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样对我的成长不利。从小我和奶奶一起住,已经被宠的样样自我为中心,习惯了被别人爱。东西找不到了,自言自语一说,奶奶听到了马上跑过来,什么找不到了?然后帮忙到处找。这是我自己的事,我不让奶奶帮我,可她怎么也不听。我一有个头疼脑热,奶奶就像天踏下来了一样,啊呀,快点吃药!快点吃药!早点吃好的快,要是不吃啊,要好几天才会好呢……她就这么关怀我,时时刻刻,我抵抗不了,我没时间和她推脱,但又接受不得,毕竟我已经大了,很多事能自己做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可奶奶还是把我当小孩子。我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感情很深,记得高二第一次和奶奶分开来住,天天想奶奶,三年中感情始终割舍不得,每次想念奶奶都很痛苦。可是我也害怕,害怕哪天失去奶奶,我会受不了的。记得高一时家里的小猫生了怪病,当我看到小猫痛苦的样子,我就像自己也得了这个病,万分痛苦,一直在担心小猫的将来,茶饭不思,神志恍惚了好几天,都不能控制自己,有的时候紧张的不能自控,就好象自己快要死了一样。第一次自己对自己失去了控制,我害怕,我真的很害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办法妈妈只能把小猫送了,想我见不到它可能会好些。后来的一年中我总是会无缘无故的心跳加快,紧张的不得了。我还是爱这只小猫的。从小我家里就养各种动物,养过乌龟,那只乌龟被我训练的会跟着我走。养过八哥,它刚来时只会咬人,后来很听我话,而且只听我一个人的话,能够允许我抚摩它的下巴,别人是别想靠近的。从小我对动物就很有感情,很爱护它们,也沟通的很好,别人也一样。我爱一个人爱的很深,而一旦失去,接之而来的痛苦也得有我承担。这个痛苦事实上我是承受不起的。小猫死后我的失常就说明了这一点。而高二分班,我离开了我最好的朋友后的痛苦,我也经历了,这对我的成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小时侯痛苦的经历让我懂得了爱的代价。而双向情感障碍,又让我对深深的爱望而却步,我想爱奶奶,但担心失去她后我自己该怎么办,双向情感障碍是可怕的,马上会吞噬一个鲜活的灵魂,让一个人死去。我经历过,心里明白。我还不想死,也不能死。生活是美好的。我现在长大了,懂的接受爱要回报,对于自己无法回报的爱,我选择拒绝接受。和奶奶分开来住,是我人生不多的主见,也是我人生不多的能坚持下来的主见,因为我长大了,真真实实的长大了,父母尊重我的意见。
重点学校里的学生大都不愁温饱,所以追求时髦,看不起那些不时髦的人。我就是不时髦的学生。不过我不能坚持自己,长期坚持自己。我为了不被大众议论,不“脱离”群众。不被“孤立”。我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原则。我也害怕,我害怕脱离群众,我害怕掉队,我这么做内心是很矛盾的。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事,只能无可奈何的选择和面对事后的不知所措。我觉得我为我自己的良心抹了黑。而且我很傻,为了弥补这么做的过失,我选择了坦白得把自己的想法向亲友解释来澄清自己的清白。现在我看来这不是欺骗自己吗?明明是做了坏事还要推卸责任,说是别人引诱自己做的。自己是受害者,多么可笑,多么自欺欺人。对待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只能用法律途径解决才能安全吗?幸好这件事发生在现在。在大学里很多事情是可以原谅的。原谅你的目的是让你的人生不添上污点,以后不要做类似的事,并不是鼓励你再犯同样的错误。哎!许多好事降临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问问自己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得到了好处,这好处是怎么来的,合法吗?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处不在,刚开始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觉得上英语课讲课速度太慢,自己英语水平突出了。其次同学间说粗话脏话我不习惯。最后,又与同寝室同学闹矛盾,这一切都影响了我的情绪。现在我要调整自己的理想,必要把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其实我有这个能力,只不过是心理问题。在第一中学的三年,根本谈不上生活。高考这个指挥棒始终在头顶。我们第一中学又有特别高的要求,于是我们的日子可想而知,而妈妈对我的要求又不切实际的高,比如我拼命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等待我的不是肯定,赞扬,而是不知足。去问问高中的学生们,有几个有“读书是为自己读”的感觉?别的中学多好啊,对同学们采取宽松的态度,使大家感觉到学习是为了生活,而不是我感觉到的生活是为了学习。第一中学把自己的压力全都压在家长和学生身上,我恨第一中学,我恨第一中学的老师,我恨死他们。我的童年有快乐,我的童年更多的是无知。你们大人就这样填补我的无知。我永远也忘不了高考的痛,高中三年我也难忘。现在我要面对,高中三年看不到我的笑脸,生活的真相从我年轻的脸上可以看到。母亲赚钱又非常不容易。总得一句话,生活是残酷的。生活不是美好的。人也长大了,责任也多了。可我总感到很难挑起重担。拼命读书并不让我感到快乐,这就是关键所在。但如果给我毕业时三好学生,成绩第一,我当然快乐。看来寂寞的人不止我一个。不过我羡慕那些快乐,潇洒的同龄人。我想这也只有在我们学校特别多吧!是不是我从小太幸福了。那么多大人喜欢我。我有吃,有穿,有看电视,有到处玩。虽然比不上有钱人家的孩子,可我总觉得依我的家庭条件,母亲对我太放任了,亲友们给我的恩惠太多了。使我不知道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我摔下来了,摔的很惨,才看到了原来从小的幸福生活中充满了大人们的爱,而有多少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呢?终于明白我是一颗苗,而大人们拔苗助长,结果呢?那么现在我拥有的又代表了什么,我该如何珍惜,如何把握,真是难啊!要一个人去生活了。这一步跨的大啊!我害怕。因为我从未那么“自由”,我找不到朋友,由于我的孤僻的性格。我不能很好的生活,学习。因为以上的一切。谁能理解我的痛苦。这个心态要调整好,难道真的那么容易吗?我该怎么办呢?我需要帮助,我需要意见。而这些大人们的都是没用的。
人的眼睛就是不好,老是片面的看问题。你们大人难道就没有片面的看我吗?我也知道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可以缩小差距。到底是放低理想,还是提高努力呢?这是问题的关键。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情感上的。我总是习惯把分数和一个人划等号。真不知如果以后没有考试了,我眼中的人是不是都一样了。这是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些讲给谁听呢?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都不同。不过至今我仍紧锁心扉,没有与同学交流,那样就相互没有了解。这很痛苦的呀!!!大人们再急也没用。如果现在的学校里有我以前的同学该多好。我现在已经不会交朋友了。这是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与别人交流。要边学习知识,边学习做人。我能为了学做人把学习扔了。没有目标我不敢去学校。上摄影课坐在旁边有被排斥的感觉。人员好的人都坐在中间,都抢中间坐。在旁边可以不受偶尔吵闹的影响。没有什么有利之处。不利之处是使自己的心情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同学在搞集体活动时都以寝室为单位。常有人提出和我换位子。我心里不舒服。他们不愿意和我在一起。万一考了不好,别人就会看不起你。她们都比我自理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我很差。一个人吃饭很孤独的。许多女同学聚在一起聊天,我万一插进去,她们是一帮的。我不敢去。想去的。万一万一我生病,我寝室另三个人会见死不救的。早晨她们三个人相互叫醒的。我想不通了,为什么自己不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为什么父母对我那么好,而我却体会不到,我刚进学校时的那鼓勇气,那个目标,怎么瞬间无存了?理想的实现是有困难的,有许多困难,许多许多,某某主义已不存在。在这个社会中就得做坏人。有人就是拎不清,有的人就是拎的清。很想我们三个人,团聚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说说笑笑。可我现在害怕的东西太多,担心的事太多。怎么办呢?我现在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乱的一塌糊涂。书也读不进。因为听了一句话“人际交往能力比文凭在将来的工作中更有用”。想想自己,哪有什么人际交往能力?大家象我这个年龄的人都在读书,要么已经工作,哪有象我这样停滞不前的?我不是个开朗的人,我的性格很孤僻,怎么改呢?必须要改的。女人到最后都要变成唧唧喳喳的。一群女人聚在一起就只会唧唧喳喳说个没完。而我不是这样的。难道只有做到这样才叫开朗吗?为什么我这么抵触那个环境为什么我享受不到生活?为什么我总感到知心朋友一个也没有?为什么我已感觉不到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为什么我不会热爱生活?为什么我不懂得爱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只看到周围的人在不断的忙碌着,为了那讨厌又可爱的“钱”。
我不喜欢轰轰烈烈,我也不喜欢太孤独。我只想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我住在外面就是不开心。说不清现在自己的感觉,就觉得自己在这个学校待不下去。有点跟不上的感觉。我觉得休学一年,体验一下社会没有什么不好。锻炼一下自己的胆识也没什么不可。在这个学校,我的确算不上什么。在这个班级我更感到自己的落后,也就是为人处世方面和别人差距太大。为什么大人们不敢让我有新的尝试,而非要我继续和这帮人相处下去。这样对我没有什么好处。不过已经十几岁了,再让母亲养着的确是母亲的负担。但自己又有什么能力养活自己呢?真有说不出的感觉。这学校一年一万多元的学费也真是厉害。不会与人相处的确让我吃了大亏。不知道明天若我仍说不去念书父母会怎样,不是我故意不去,是真的适应不了。我真很难过,真的。开不了口,为什么始终开不了口。要是让我能再回到过去,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一定不会放弃锻炼自己,让自己多说话。为什么总开不了口,为什么总让围墙把自己围起来,关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我业不明白。哎!这个缺点要改还真难。我始终很压抑自己,而让周围人错误的感觉我很冷漠。我始终不灵活,做人做事呆板,我可以不和她们一起长大。我可以放弃在那里学习的机会。这个世界好可怕。我怎么控制不住自己?我不想长大,但又不可能。心胸不宽,怎样才能宽?为什么要跟着感觉走?感觉是不对的,你必须明白。不能正常睡觉。今天是我关键性的一步,是艰难的一步,的确。而且我还意识到,今后象今天这样的“艰难的一步”还需要,还会遇到。就是这一步,迈出了原来的我,迈向了新的一页,去接受新的知识。老师好爸妈好,同学也好。所以,自己做错了事,别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自己要反省,这样才会进步。当然事情一出就要马上解决,以免留下痛苦的思索。
星期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明天我们一起出去吃面好吗?我想:反正吃什么都无所谓。于是就同意了。心想:妈妈今天真奇怪。第二天早晨起床,猛然间想起妈妈为什么拉我们出去吃面了,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些天一直不开心,由于学校里的事。妈妈希望我高兴,于是这次生日算是大搞了一番。从没这样“奢侈”的过生日。真有些不习惯。记得小学时请同学们来家里吃碗面,买个小蛋糕,就算过生日了。这回挺厉害的,去吃比萨屋了。真是没话讲了。爷爷奶奶也算尝过西餐了。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我们家在进步!这是非常值得庆贺,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那天吃完饭,出了屋,我挽着妈妈的胳膊,一起回家。我什么话也不想说,回味着刚才的美味,回味着爸爸妈妈的爱。心想,什么时候能用我自己赚来的钱请爸爸妈妈吃一顿必胜客!给爸爸配一副眼镜,给妈妈买一套衣服!那将是多么甜蜜的一个过程啊!
突然想去qk大学看看,看看那里的学习生活,我义无返顾的去了。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考察吧,晚上我周转了几辆车后终于找到了qk大学,汽车从城市开到了qk大学。下车后朋友来接我。随后进入了寝室楼,又来到了她的寝室。挺亲切的,寝室里很干净,她们也很开心乐观。晚上和我同学一起睡时,发现她们白天都很累,所以一睡就睡着了。可我却久久不能入眠,一心想着自己的心事,一件又一件,没有头绪,满脑子的苦水。觉得自己够倒霉的,好象全世界最倒霉的人就是我,看别人都很开心,一点心事也没有,我很想不通。我想,其实人们之间缺少沟通。没有沟通就容易产生误会,就会引发许多矛盾。老师说,人与人之间,心里的斗争很激烈。其实我觉得除了争政权,争感情,争面子等,都会引发争论。我喜欢不争之争。不争之争就是不和别人争斗,做好自己的事,一个人是争论不起来的。所以人生在世,大度能容,什么天灾人祸都能忍。第二天被朋友硬拖起来,出去晨跑,我在想她们也很倒霉。吃早饭时遇到了另一个初中好友,很亲切。三人都聊聊天,挺开心的。我那好友是学生物的,她说他们班有三分之一的人常被关不及格,很难过。没想到,她的日子也不好过。我心里想。和好朋友聊天后就感觉其实大家都有烦恼的,有许多人都很想的开。“想的开”我理解为对自己的命运要接受,对无能为力改变的环境要接受,然后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而且不要再想自己怎么倒霉,命运对自己这么不公。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现实,而心里又向往着荣华富贵,自己整天就在这个痛苦中挣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要缩短它们的差距,就要自己努力。许多年轻人就此堕落,有自悲而自杀的,有开始投机取巧的,危害社会的……我看到了比我命运更惨,条件更低的人,在乐观努力的生活,我和他们比,是不是有点生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现在,相信自己的感觉。最近由于找不到目标,于是迷失了方向,于是开始幻想将来。每当让我选择的时候,我总是相信过来人。那些过来人也总认为他们是这样走过来的,我这样走也一定不会错。设想若干年后,无论成功与否,我如果是在重大选择上听别人意见,走的是别人给铺好的路,我会得到什么?我会失去什么?我会得到钱,权威和别人的赞美。我会失去自我,失去自己走自己路的机会。我曾经离校出走。我曾经厌世。我曾经和别人大吵特吵。我曾经不顾一切的逃课。我曾经很冲动的周游城市,累的走不动才回家……我为什么会做出和众人不一样的举动?被大众理解为不正常的举动?我的家庭,我从小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我的性格。这种性格中的不稳定,对别人的不信赖,深印在我的心底。我作为一个社会人,我应该清楚我的权利和义务。一切以我为主。我只在乎,我只维护我个人的权力,至少目前为止。我觉得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快乐,必须做到“厚黑”。必须外向。否则必遭攻击,必遭辱骂。厚黑即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灵,心灵和外界有一道城墙,不被轻易攻破的城墙。做好人,帮助别人,懂人心。过春节时,亲友们来我家,我做的不够主动。什么哦,我根本就不喜欢客套的生活。现在的烦恼是有人随时会给我戴帽子。这个烦恼也只有我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我要生存,但我不会从心里依赖任何一个有权势的人。我选择的这个学校很好,我选择的很好。我这个年龄是无拘无束的年龄,应该是没有心事的年龄,任何人,不管是谁,想控制我的思想的话,都会被我拒绝。以自我为中心,只会导致贪婪,不知足。我现在为什么变的内向,因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人会很妒忌别人。内向性的人不好,他们往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有非灰即白的想法。许多看法和理解都和事实不一样,而内向性的人却固执的认为,他自己的看法是对的。然后对别人的反对意见视为一种对他的攻击。由此以后一看见人都当作敌人。而他会把那些不反对他的人当朋友,可一旦被朋友“欺骗”后就再也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