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山外正值南宋末年,外有战事频繁,内有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各地起义不断,民众多有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各式天灾人祸也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命在乱世中犹如草芥,旁门左道也如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毕竟总有人为了一己私欲去学习各种邪门法术。旁门三千六百,左道七十二家曾经流传甚广,如今的乱世就像肥沃的土壤,滋生着那些邪派修士。又由于他们已经在大战中被正派打败,法术多数流传不全,练习者得不到完整的传承又强制修练,可以说是比旁门还旁门,害人又害己,虽然如此,却还是挡不住世人的欲望。
鉴于如今的世道,名门正派时常派弟子下山积修功德,这功德看似虚无飘渺,却是修行途中所必需的东西。功德能减少灾劫,壮大气运,使人逢凶化吉,佛门也有因果报应的说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而言之,就是做善事。
杨鹤在藏经殿中苦读之时,陈焕、司马鸿和左云卿三人已奉命下山,去中土积修功德去了。在授徒大典上得到传授和法宝的新晋弟子们,则大多找地方闭关,将师传法术练好后,要通过九道关卡才有资格下山行道,九道关卡艰难异常,都是对修为和心性的考验,如果有不过关的,就只能等第二年才能再次参加考验。
陈焕和司马鸿早已通过了,而左云卿则在普陀山修炼多年,根基深厚,花了一个月便将佛门真气转化成了玄门真气,进度赶上了司马鸿,也轻松过了九道关卡。
杨鹤在读书闲暇之时,回入云阁看过几次,但是只看到空空荡荡的阁楼,知道众人下山的下山,闭关的闭关,于是后来也在藏经殿中闭起关来了。
殿中藏书实在太多,而且他不管旁门左道的典籍还是名门正派的典籍全部都看,杨鹤想:“如果将各式书籍都像五行宗典籍那样背的话不知要背到何日,不如先将所有书籍录进青书之中,再先易后难慢慢看,如此不是比死记硬背好多了?”
青书对他的帮助极大,杨鹤以极快的速度将一本本典籍录入青书之中。典籍虽多,却也多有重复,于是越到后来录书工作越快,到了第四年就将所有的书籍全部录进青书之中。
将最后一本典籍录完之后,杨鹤大笑三声,走出了闭关三年多的书房,如今的杨鹤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衣服也换了几套,三年前的衣服已经明显穿不下了。
走出殿门,看着蓬莱山壮丽的景色,杨鹤深呼吸一口,右手剑诀一指,便化作一道银光,向问道阁飞去。
他用的是身剑合一御剑飞行,而不是皓光梭。三年来他把几件法宝飞剑,包括厉元东送的太白金气,都祭炼完毕,已经可以与身相合,看似两袖清风孑然一身,平时法宝藏在身上,别人完全看不出来。而且念动即发,已经不用手指或是口诀来驱动了。
杨鹤在问道阁前落下,向阁中喊道:“师父!弟子杨鹤出关啦!”
周夫人的声音传了出来,“鹤儿进来说话吧。”
杨鹤走进阁中,发现几年来问道阁并没有什么变化。周夫人正在厅中等着他,于是加快脚步走进厅中,行礼道:“师母,弟子出关了。”
周夫人的脸上永远是慈祥地笑着,道:“鹤儿,来,让我看看,你又长高了。”
杨鹤从小失去了双亲,对师父师母就像是父母一般,和周夫人有许多许多的话说。周夫人也耐心听他说着,时不时解答他的疑问。
杨鹤听周夫人说师父和几位长老从去年开始便闭关炼制一件秘宝,具体用来做什么周夫人并没告诉他,只是说是用来在将来对付邪魔外道的。
周夫人说道:“这次也亏了你的万象鼎炼出如此多的丹药,这件法宝需要不少灵丹妙药来洗练,本来以为还需十年才能聚齐所有的丹料,没想到这次有了万象鼎,便将丹药聚齐了。这次可多亏你了呢。”
杨鹤道:“这是弟子该做的,能为门派做出贡献,弟子也很开心。”
周夫人道:“鹤儿,如今你已经将藏经殿搬进了青书之中,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杨鹤道:“师娘,我是这样想的,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等修为更进一步时,便去闯九关,然后去人间行道,一边多积功德,一边修习法术,如此书中知识也可与实践相互印证。师娘你看这样可好?”